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2501|回复: 14
收起左侧

[行业反思] 【原创】重出江湖的毒胶囊亮瞎谁的眼

[复制链接]
大师
发表于 2016-6-15 22:06: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绿茶. 于 2016-6-15 23:05 编辑

重出江湖的毒胶囊亮瞎谁的眼
早上打开蒲公英论坛,映入眼帘的是蒲友的帖子《新闻早报:警方已查获1亿余粒毒胶囊》:浙江在线台州6月14日讯 近日,浙江台州天台县公安局破获一起生产、销售毒胶囊案件,捣毁生产窝点1个、生产线4条和仓库5个,现场查获可疑空心胶囊1595箱和206袋,共计1.355亿粒,涉案金额达135多万。小编的第一感觉就是毒胶囊怎么像小强一样,为什么就死不 呢?本以为这是旧事,却又变成了新闻。无语、无奈是小编的心情。现在小编唯有和你一起见证毒胶囊杀不死的历程来舒缓小编郁闷的心:
2012年央视曾曝光”毒胶囊”席卷了整个制药行业。
2012年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节目《胶囊里的秘密》,对“非法厂商用皮革下脚料造药用胶囊”进行了曝光。“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由于皮革在工业加工时,要使用含铬的鞣制剂,因此这样制成的胶囊,往往重金属铬超标。全国掀起了查“毒胶囊”的浪潮,2012年的制药行业第一件大事是围绕着“毒胶囊”事件上报、召回、写报告。
“毒胶囊”事件曝光后,河北、浙江、江西、山东、安徽等地公查封胶囊生产企业、明胶生产企业28家,查明涉案胶囊5亿余粒,召回铬超标胶囊(剂)药品12.3亿余粒,查封涉案企业的生产线94条,查明胶囊产品和工业明胶产品销往各地的80余家药品及食品生产单位的事实。当人们渐渐淡忘记了”毒胶囊”事件的时候,2014年再次来挑战公众的承受能力。
2014年群众举报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查获”毒胶囊”
2014年7月22日,接到群众举报,宁海县公安局和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执法,查扣“毒胶囊”,除了被现场查获的”毒胶囊”外,不法分子非法生产的有毒空心胶囊达9000万粒左右,而且都已经全部进入了流通市场。
2015山东”毒胶囊”给公众上点小菜吃吃
2015年1月份山东省济南市公安局捣毁6处涉嫌制售假药窝点、查扣500余万粒”毒胶囊”。区区500万粒的”毒胶囊”点缀式地刺激着我们神经,提醒公众不要忘记我—“毒胶囊”我还好好地在活着。
2016年6月份浙江台州再次出现1.35亿粒的毒胶囊
近日,浙江台州天台县公安局破获一起生产、销售毒胶囊案件,捣毁生产窝点1个、生产线4条和仓库5个,现场查获可疑空心胶囊1595箱和206袋,共计1.355亿粒,涉案金额达135多万。
本次的毒胶囊事件,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应引发公众的广泛关注,特别是监管部门。
2012年席卷全国的毒胶囊事件教训已够惨烈了,而2014年、2015年、2016年年年均有毒胶囊事件曝光,从9000万粒到今天的1,35亿粒,大有愈来愈猖狂的架势。黑色产业链早在17年前就已存在。原因何在?
2012年9月与11月期间,制假分子潘某以挂靠的形式在有药品生产许可证的公司建立空心胶囊生产线,非法生产、销售空心胶囊。毒胶囊的重出江湖是漏网的鱼吗?网扣太大?是放松监管?是浮于表面走过场吧?17年的隐蔽制假,当地的监管部门就没有发现蛛丝马迹?
2016年的这次毒胶囊整个制售链条十分隐蔽,生产出来的无生产批号的空心胶囊藏匿于公司外两个隐蔽的仓库内。空心胶囊是通过其隐秘的销售链条销到全国各地。不管生产还是销售,各个环节的负责人均不具备合法资质,那么我们的的市场监管稽查如何应对变化?如何查,怎么查?
经过2012年的“毒胶囊”事件,药品制剂企业是不敢购买违法渠道的胶囊、明胶的,但其他行业呐?保健品、食品是不是也像药品制剂企业一样监管无缝隙呐?
问题来了如何监管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药品制剂企业购置了检测铬的仪器,至今成品还在批批检。你告诉我还要检到任时?这能从根本解决问题吗?
建立DMF制度能从根本解决问题吗?
。。。。。。。。。。。。。。。。。。。
新闻早报:警方已查获1亿余粒毒胶囊
https://www.ouryao.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08249&fromuid=21021
(出处: 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如要转载,须与作者联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6-6-15 22: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胶囊就控制不了了吗?药用的都如此,我就想其他保健品用的胶囊会是怎么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6-6-15 22: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除了毒胶囊就是毒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6-6-15 22: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毒胶囊真成了打不死的小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6-15 22: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毒胶囊害人害己,12年我的老东家就深受其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6-16 07:3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法可依 执法不严
有法或依 违法不究

不作为的法律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师
发表于 2016-6-16 08:2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打不死的小强,生产购买的毒胶囊的应该统统抓起来十年内不能进入医药市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6-16 08:48:47 | 显示全部楼层
监管部门的不作为,又何止是毒胶囊一个案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6-16 08:5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制药企业应该认真核实胶囊的来源,不合格还用就是拿命在玩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6-16 09: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反反复复,查而不绝,不能不说监管上出现了大漏洞。药品行业应该是没人敢买了,但保健品,特别是一些小厂或是作坊里的所谓“保健品”,真是的让人脖子后冒冷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6-16 09: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这个心情没法愉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6-6-16 13:2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强真的打不死么?现在的杀虫剂有杀虫卵的,有杀成虫的,也有虫卵和成虫都能杀的,但是极少,你问他们为什么不能一起杀,人家说杀成虫和虫卵的原理不一样,和不到一起去,你可以一起买两种,但是对环境又有要求等等!反正就是不能杀绝,为什么呢?其实很简单,大环境在这呢,你一家出能彻底杀绝的杀虫剂以后大家都没得卖,什么叫可持续发展啊?就是有需求才有市场,有市场才有经济效益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6-17 17:5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挂靠生产的话,的确是很难发现的。

现在做供应商现场审核的,还是比较少的吧?

就算去了现场审核,也不一定能发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8 13:58: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东西确实很难,总体也是国家监管的一个问题,还有企业采购的认真负责态度不够,要是企业采购能够负起责任,多检测下,也会减少很多的悲剧发生,毕竟一粒药,胶囊总没有药物值钱吧。目前市场上的阿胶也是让人很蛋疼的,但是又有多少人去关注,监管部分又有几人去负责监管。这些满满的负能量,让人心情不美丽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8 16:01:0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工业明胶直接做进拉皮,小笼等食品里了,那个量比药用胶囊大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2-10 10:00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