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无为 于 2017-1-12 09:12 编辑
近日《中成药通用名称命名技术指导原则》的征求意见稿已经出台,乍一看,不经冷丁丁的冒汗,这是要掀起药名文字狱的前奏? 细看内容: (一)“科学简明,避免重名”原则 1.中成药通用名称应科学、明确、简短、不易产生歧义和误导,避免使用生涩用语。一般字数不超过8个字。 2.不应采用封建迷信或低俗不雅用语。 3.名称中应明确剂型,且剂型应放在名称最后。 4.名称中除剂型外,不应与已有中成药通用名重复,避免同名异方、同方异名的产生。 (二)“必要、合理”原则 1.一般不采用人名、地名、企业名称命名,也不应用代号命名。如:名称中含“X0X”等字样。 2.不应采用固有特定含义名词的谐音。如:名人名字的谐音等。 3.一般不应含有濒危受保护动、植物名称。 (三)“避免暗示、夸大疗效”原则 1.避免采用可能给患者以暗示的有关药理学、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或治疗学的药品名称。如:名称中含“降糖、降压、降脂、消炎、癌”等字样。 2.不应采用夸大、自诩、不切实际的用语。如:“宝”“灵”“精” “强力”“速效”等;名称含有“御制”“秘制”等溢美之词。
先看第一条:1.不应采用封建迷信或低俗不雅用语。 何为封建迷信?实在不知道,中药名中的糟粕精华谁人分得清呢?瞎扯一下:哪些补肾、鞭,雄、龙之类的词估计以后是不能用了 第二条:1.一般不采用人名、地名、企业名称命名,也不应用代号命名。 郁闷啦,云南白药,桂林西瓜霜、马应龙八宝眼膏、片仔癀等等估计得换名了,又死了一大片知名品牌,前期的广告投入,无形的品牌价值消失的无影无踪,我的天呐,这不是给中药挖坑吗?凡是过去有点名的药品,都得给我换成陌名了?估计哪些药企大佬们气得直跺脚骂娘了,娘希匹,传承的精华变糟粕了,还让不让人赚钱啦? 第三条:3.一般不应含有濒危受保护动、植物名称。 熊胆胶囊算不算呢?冬虫夏草呢? 第四条:1.避免采用可能给患者以暗示的有关药理学、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或治疗学的药品名称。如:名称中含“降糖、降压、降脂、消炎、癌”等字样。 这一条最要命,估计大半的药名都得改了,比如什么降压片啊,消炎片啊,死了一大片,这个相应的包装材料啊要改吧,已经打好的广告啊,白投了 ,关键是最后,老百姓刚刚认可的药名,又换了,还咋信呢?企业投入的效益,损失呢,找那帮孙子去讨要? 第五条:2.不应采用夸大、自诩、不切实际的用语。如:“宝”“灵”“精” “强力”“速效”等;名称含有“御制”“秘制”等溢美之词。 又要一棍打死一大片,风油精,改不改名呢?改为风油****?清开灵呢?灵莲花颗粒、灵丹草颗粒改不改呢?精制冠心片呢 更别说哪些老字号的药名了,亏大发了,这回,改成四不像了!?
实在想不明白这帮砖家是怎么想的? 其一:普通老百姓,谁生病了,一般不都是看医生,遵医嘱服药?即使再不济去药店买药,不懂医药的普通老百姓去药店买药,药店好歹也有专业点的销售人员啊,难道不看说明书吗?头一回听说光靠药名就买药治病的?谁没事瞎吃药? 其二:用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药名,突然有一天说是不合法了,封建糟粕了,老百姓会怎么想?建立好的知名品牌效应呢? 其三:换汤不换药,药还是那个药,改个名就有用吗?根本的问题解决了? ..... 此时让我想起了清朝的文字狱,凡是有明的都是忌讳,反清复明,颠覆清朝。结果皇帝大殿前的牌匾正好有“正大光明”四个字,也成了反清复明了?荒唐可笑啊,发笑之余却令人深思,小到一个企业的制度,大到一国的制度,倘若沦为一言堂,倘若舍本逐末,那么就会给这个企业或行业或国家造成不可避免的损失甚至是灭顶之灾,自己给自己挖坑,自作孽不可活! 没有发言权的时代,又何尝不是一种悲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