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怎样降低药品流通行业计算机系统使用风险
本文作者: CIO在线 黄天帅
计算机系统是企业从事药品经营活动和质量管理活动的物质载体,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行法规要求,企业的计算机系统必须满足药品经营活动和质量管理活动的全过程控制,实现药品在流通过程中的完全掌控和记录可追溯。
但有时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不正当操作、内置超级操作功能、虚假数据录入等行为,使得计算机系统的数据与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产生的数据大相径庭。从而大大增加的了企业的药品经营活动和质量管理活动的风险,那么药品流通企业怎样降低计算机系统的使用风险。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确保计算机系统数据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计算机系统数据的产生是各部门工作相互协调完善药品经营管理和质量管理的产物。想要保证计算机系统数据的稳定与安全,就要有个安全把控机制,而质量管理部及相关人员不言而喻是担起这个重要角色的关键。比如,各个岗位人员计算机系统权限的授权;合格供应商及合格产品的审核把控;计算机系统质量管理基础数据的建立及更新;药品入库检查验收的把控;不合格品、退货药品、可疑药品的审核机制等等。经上所述,质量管理部级相关人员严格把控审核机制是降低计算机系统数据稳定与安全风险的关键;各个部门的有效配合是降低计算机系统数据稳定与安全风险提供保障。
二,严格按照岗位职责进行账户功能管理。
药品经营企业各岗位人员的任命是经过质管部门的资质审核符合相关要求后方可授权,如不按照岗位职责要求进行工作将对药品的质量安全造成很大风险。说来也巧,在日常工作中人员的串岗和随意换岗现象是计算机系统在使用过程中最常见到的问题。而降低和避免计算机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的这类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保证个人账户密码的安全性。而能保证这个办法有效实施的前提是质量管理部根据岗位职责对各岗位人员计算机系统权限开放和锁定是否有效把控。简而言之,降低企业计算机系统使用中账户功能管理风险,一是加强个人账户密码的保密工作,确保本人帐户由自己进行操作;二是确保质量管理部按岗位职责进行人员岗位授权,不得超岗位授权也不得授权不完善。
三,实时记录系统操作运行过程。
这一系统功能是通过事后把关来降低企业使用计算机系统风险。实时记录系统的操作账号、操作时间、操作内容等可以达到人员使用计算系统的可追溯性。当发现出现质量管理问题时,通过这些记录快速的找出问题所在及时做出整改措施,避免造成更大的风险隐患。为了确保系统日志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计算机系统必须保证不得设有内置或外接软件可以修改或删除记录的功能。
四,提高系统数据储存的安全性。
提高系统数据储存的安全性,目的是为了防止机载数据丢失,损坏或系统崩溃德国极端情况下还能保证企业经营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现在市场上的计算机系统都能做到系统数据按日备份,大多为自动备份到系统主机。这种情况下,系统对来自自身和外界的威胁将加大系统自身数据储存的安全风险。所以,我们建议企业在系统自身数据备份额基础上再进行数据异地备份,可覆盖性备份或单日备份到外置移动硬盘或另一个主机中储存。企业这种异地备份的时间间隔可自由界定,你界定的时间间隔越短系统数据储存安全性越高风险就越小。
五,保证各终端机数据的共享与连贯。
这就要求企业计算机系统公用一个主机管理,保证网络环境的安全性。确保各机构部门使用同一个基础数据库才能保证各终端机数据的共享与连贯。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更新,药品流通行业的计算机系统更能也越来越强大。但是这些强大的功能是否符合药品流通行业使用呢?企业可结合以上五点要求加以考究,降低药品流通过程中计算机系统使用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