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昨天,令人期待的4+7预评标结果从业内流出。 综合相关信息来看,有的品规降价幅度高达95%,除此之外,降幅高达90%以上的品规也不在少数。 表一: 看到此中标结果,许多厂家认为中标的利好都被超低价的结果看空了! 根据规则,这只是预中选阶段,下午还要看降幅(其实就是态度问题)和议价来决定是否拟中选。 之前,4+7方案推出时,有业内声音认为,通过国家行政强制力要求单一企业中标,享有60%-70%的试点城市公立医院采购量,但实际上,据有关方面测算的结果显示,本次集采量占试点城市用药需求总量的30%~50%。 但是,中标企业一旦基于各类原因出现供货短缺,会造成巨大的社会影响;落标的企业和原研去抢剩余的市场量,竞争太大。而且中标企业价格降得太低,医院也不一定愿意用,如果靠行政强制要求医院使用,那也仅仅是用到规定的量,想中标之后量迅速扩大太难了,医院肯定会主动使用替代品种。同时,同品种就算通过一致性评价,但适应症类似可替代太多,从处方笔、医院、商业、企业,一定会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应对方法,慢性病是有药品依从性的,一旦实现大规模临床替代,换药后面的不良反应收集会做好?
总体来看,国家药品联合采购,“以价换量增量,去除灰色地带”的靶向性相当明确,可以料想的是,通过大幅降价,原本在购销领域存在的带金行为将得到彻底封杀,或许这是一个“销售”真正开始向“营销”转变的契机,虽然药代生存空间小了,但专业化学术推广之路将被打开,“懂产品、懂市场、懂学术”的复合型销售人才将占据主流, “带量采购”新时代已经到来,市场准入功能将得到极大强化。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降价幅度如此之高,也的确跌破了许多业内观察人士的眼镜,因为这次大幅降价,“并不完全是营销的事,仿制药从研发到生产到销售整个掉坑里了”。 据了解,某企业已向部分合作代理商明确表示,在带量采购确定的销量之内,将不结算服务费用,只支付超出约定采购量之外的增长部分。这对代理商来说,又将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1206惨案”的上演,再次提醒我们: 心若向阳,无谓悲伤。 价若一降,泪就千行! 药品采购,以价换量,且行且珍惜!
声明:来源新浪医药,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仅做学习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