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5009|回复: 3
收起左侧

[养生] 膏方自制方法

[复制链接]
宗师
发表于 2019-4-5 16:05: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膏方自制方法
常年吃固元膏对女士有很好的美容效果,乌黑头发,并且有光泽、有弹性。面部不仅无斑,皱纹少,而且红润。
一般的膏方完全可以自己动手做,五步基本就可以做成:

一、量身定制:先由有经验的老中医开出符合自身体质的膏方单子,在药房配好中药带回家。将药物和匀,放入有盖的容器内(最好是砂锅),加入适量的冷水浸泡,水高出药面15厘米,浸泡1天。

二、三煎其药:先用大火将药液煮沸,再用小火维持微沸,然后过滤,取药汁备用。药渣继续加冷水再煎,如此煎煮3次,3煎的药液合而为一,静置沉淀约1天,用消毒多层纱布过滤3次,减少杂质。

三、浓缩精华:将过滤的药液再放在小火上煎煮蒸发浓缩,同时不断用筷子搅动药液,防止焦化,逐渐使其形成稠膏状。

四、锦上添花:这方面最能体现个性化。在稠膏状的药液中加入阿胶、龟板胶、鹿角胶等胶剂,还可加入核桃肉、芝麻、蜂蜜、冰糖等,用小火熬并不断用筷子搅拌和匀收膏。

五、低温储存:一般存放膏方的容器以瓷罐为宜,切不可用金属的锅、罐存放,以免引起化学反应。因膏剂含有糖分和动物蛋白,温度高容易变质发霉,所以存放的环境须阴凉干燥。

两款经典膏方的做法

固元膏

做法:阿胶250克,黑芝麻500克、核桃仁500克、无核红枣750克、冰糖250克、黄酒1千克。把以上5种材料全部粉碎,倒入一个大汤碗里,再倒入1千克黄酒搅拌均匀,加盖放入大锅隔水蒸。大火蒸15分钟,小火蒸1个半小时就可以了。待凉透后,放入几个洁净干燥的大瓶子里,存入冰箱就可以了。

常年吃固元膏对女士有很好的美容效果,乌黑头发,并且有光泽、有弹性。面部不仅无斑,皱纹少,而且红润。

吃的量因人而异。一般保健的人,每天早上吃1勺。

菊花延龄膏

做法:鲜杭白菊花瓣500克。用水熬透,共煎3次,去渣再用文火熬成浓汁,加冰糖250克收膏。

每次服用12克,每日2次,开水冲服有明目清肝作用,并能改善冠状动脉血流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楼主| 发表于 2019-4-5 16:06: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膏药制作常用药材 一
当归,既能活血消肿止痛,又能补血生肌,故亦为外科痈疽疮疡所常用。
葱白

其他名称:葱白 大葱白 鲜葱白 葱白头

主要成分:含挥发油(大蒜辣素、二烯丙硫醚)。

性状:鳞茎圆柱形,先端稍肥大,下有须根,鳞叶成层,白色,上具白色纵纹。

功能主治:发汗解表、散寒通阳。用于外感风寒轻症,寒凝气滞腹痛、肢厥、脉微等症。

用法及用量:煎服,2-8枚。

当归

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的干燥根。

原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全株有特异香气。主根粗短,肥大肉质,下面分为多数粗长支根。茎直立,带紫色。复伞形花序顶生,双悬果。(双悬果:为干果的-种,成熟时不开裂,是伞形科特有的果实)

性味归经:

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

功能主治:

1 甘温质润,为补血要药。用于心肝血虚,面色萎黄,眩晕心悸等。如四物汤。若气血两虚者,如当归补血汤、人参养营汤等。

2 既能补血、活血,又能调经,为妇科要药。用于血虚或血虚而兼有瘀滞的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症。

3 补血活血,又兼能散寒止痛,用于血虚,血滞而兼有寒凝,以及跌打损伤,风湿痹阻的疼痛证。现代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亦取得-定疗效。

4 既能活血消肿止痛,又能补血生肌,故亦为外科痈疽疮疡所常用。

5 养血润肠通便功效用于血虚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

煎服,5~15g。一般生用,为加强活血则酒炒用。又通常补血用当归身,活血用当归尾,和血(补血活血)用全当归。}

中成药:

四物汤、乌鸡白凤丸、四物益母丸、八珍益母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楼主| 发表于 2019-4-5 16:06: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膏药制作常用药材 二
大黄,具有泻热通便功效,用于胃肠实热积滞、大便秘结、腹部胀满、疼痛拒按,甚至高热不退、神昏谵语,如大承气汤;或脾阳不足之冷积便秘,如温脾汤。
大黄

别名:西大黄、将军、锦军

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 、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 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 的干燥根及根茎。

原植物形态:为多年生高大草本。根茎肥厚。茎直立。瘦果3棱形。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胃、脾、大肠、肝、心包经。

功能主治:具有泻热通便功效,用于胃肠实热积滞、大便秘结、腹部胀满、疼痛拒按,甚至高热不退、神昏谵语,如大承气汤;或脾阳不足之冷积便秘,如温脾汤。

解毒消痈功效,用于热毒疮疡、暴赤眼痛、口舌生疮、齿龈肿痛,如大黄牡丹皮汤。

行瘀通经功效,用于瘀血阻滞之月经闭止、产后瘀阻、症瘕积聚,及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清热除湿功效,用于湿热壅滞之黄疸、小便不利、大便干结;热淋、石淋如八正散。

亦可凉血止血,用于热伤血络之吐血、衄血、便血、崩漏、赤白带下。

现代临床可用于治疗流行性脑膜炎、大叶性肺炎、急性胆道感染、急性腮腺炎、急性阑尾炎、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消化道出血、咽喉炎、牙龈脓肿、皮炎、湿疹、淋病、带状疱疹等。

用法用量:煎服:3-12克;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水后醋调敷。

大黄生用泻下力猛,蒸熟泻下力缓和,酒制善清上部火热,炒炭可化瘀止血。用于泻下时不宜久煎。

使用注意:

大黄峻烈、攻下破瘀力强,易伤正气,故表证未解、气血虚弱、脾胃虚寒、无实热瘀结者及孕妇胎前、产后均应慎用或忌服。

中成药:

大承气汤、温脾汤、大黄牡丹皮汤、八正散

柴胡

其他名称:软柴胡 硬柴胡 酒柴胡 醋柴胡 北柴胡 南柴胡 炒柴胡 竹叶柴胡

主要成分:含挥发油、柴胡醇、油酸、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廿四酸、葡萄糖及皂甙等。

性状:根呈圆锥形,主根顺直或稍弯曲,下部有分枝,根头膨大呈疙瘩状,长6-20cm,直径0.6-1.5cm,外皮灰褐或紫棕色,有皱纹和支根痕、皮孔,顶部有残留茎基或短纤维状叶基,有少数不明显环纹及芽痕;质硬而韧,不易折断,平整的切面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苦。

功能主治:1,和解退热:主治邪犯少阳,寒热往来;感冒发热及疟疾寒热。2,疏肝解郁:主治肝郁气滞,胸胁胀满,妇女月经不调。3,升举阳气:适于气虚下陷,久泻脱肛,子宫下垂。常配补气药。

用法及用量:内服:煎汤,0.8~1.5钱;或入丸、散。醋炒减低升发之性,鳖血炒可防其劫肝阴之弊。

不良反应和注意:1.用量过大 柴胡毒性很小,柴胡粗皂甙有较强的溶血作用,过量服用有致呕作用,并可导致少尿、水肿、大汗而虚脱。2.品种有误有用大叶柴胡代替柴胡而入丸药发生中毒死亡事故。3.过敏反应 服柴胡煎剂偶有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瘙痒、身热、烦躁。柴胡注射液引起过敏反应的临床报道较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楼主| 发表于 2019-4-5 16: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膏药制作常用药材 三
赤芍,治瘀滞经闭,疝瘕积聚,腹痛,胁痛,衄血,血痢,肠风下血,目赤,痈肿。
臭梧桐

其他名称:八角梧桐 追骨风 后庭花 香楸 泡火桐

主要成分:

性状:叶多皱缩,灰绿色或黄棕色,两面均被毛茸,尤以下表面叶脉处为多;叶柄具纵沟,密被毛茸。气清香,味苦、涩。

赤芍

其他名称:木芍药 红芍药 赤芍 臭牡丹根

主要成分:芍药的根含芍药甙。草芍药的根含挥发油、脂肪油、树脂、鞣质、糖、淀粉、粘液质、蛋白质等。另含苯甲酸约0.92% 。芍药属植物大都含芍药甙,根中含量1.8~ 7.3%,全在根皮部分;叶中含量1~1.1% 。

性状:1.草芍药(赤芍药) 根呈圆柱形,两端粗细相近,稍弯曲,长5-40cm,直径约0.6-1.5cm,表面棕褐色,皮粗糙易脱落,皱纹粗而稍深,有横向凸起的皮孔,皮脱落显出白色或淡棕色皮层,质硬松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粉白色或粉红色,皮层窄,中间髓部小,内心有淡黄色的菊花纹理或裂隙,气微香,味微苦酸涩。

2.川赤芍(西赤芍) 本品略同草芍药,唯断面外围淡紫色,内心有淡黄色射线。有分枝,上粗而下渐细,刮皮者,外表淡棕白色,富有粉性,气微香,味微苦,微涩。

功能主治:治瘀滞经闭,疝瘕积聚,腹痛,胁痛,衄血,血痢,肠风下血,目赤,痈肿。1.清热凉血 能入营血分,常用于治疗温热病热入营血所出现的发热不退、神昏,处方如犀角地黄汤。2.清肝火 治疗肝经热盛的目赤肿痛,血热妄行。3.活血祛瘀 赤芍活血祛瘀之力较强,善清血分瘀热,可用于血瘀痛经、闭经、跌打损伤瘀积作痛。

用法及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不良反应和注意:1.赤芍毒性极小,临床未见有中毒及不良反应的报道。2.赤芍活血之力较大,平素有出血倾向、月经过多、出凝血机制异常者不宜使用,否则会造成出血灶或增加月经量,出现人为的不良反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楼主| 发表于 2019-4-5 16: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膏药制作常用药材 四
蚕沙,祛风湿,通经络,祛湿消肿。
蚕沙

其他名称:原蚕沙 原蚕屎 晚蚕沙 马鸣肝 晚蚕矢 二蚕沙

主要成分:

性状:呈短圆柱莆小粒,长2-5毫米,直径1.5-3毫米。表面灰黑色,粗糙,有6条明显的纵棱及3-4条枫向的浅纹。两端略平坦,呈六棱形。质坚而脆,遇潮湿后易散碎。微有青草气。

功能主治:祛风湿,通经络,祛湿消肿。

生地黄

其他名称:地髓 原生地 干生地 苄 芑 牛奶子 婆婆奶 狗奶子 山烟 山白莱 酒壶花 甜酒棵 蜜罐棵

主要成分:地黄根茎主要含B-谷甾醇与甘露醇,及少量豆甾醇、微量的菜油甾醇,还含地黄素、生物碱、脂肪酸、梓醇、葡萄糖与0.0053%的维生素A类物质;根又含水苏糖、4.2%精氨酸与3.O%r-丁氨酸。怀庆地黄的根茎也含甘露醇、水苏糖、0.11%的梓醇、蔗糖、4.2%精氨酸、3.O%r-丁氨酸。干地黄中分得糸列脂肪酸、β-谷甾醇、棕榈酸、丁二酸、胡萝卜甙及S8环状化合物。地上部分含桃叶珊瑚甙、梓醇甙、二氢梓醇甙。

性状:呈不规则团块或长园形,中间膨大,两端稍细,长6-12cm,直径3-6cm,细小者则稍扁而扭曲,多为长条状,表面灰黑或棕灰色,极皱宿,具浅棕色半月形的节痕,质常柔软,干则坚实,体重不易折断,断面灰黑色或棕黑色,有的呈乌黑色,微有光泽,显油润,具粘性,有时呈放射状裂隙,无臭,味微甜。

功能主治:治阴虚发热,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经不调,胎动不安,阴伤便秘。1.清热凉血 本品味甘苦、性寒而入血分,能清营血分之热而凉血。用于温热病之高热、口渴、舌红绛,处方如清营汤。另外,本品通过凉血尚有止血之功效,可用于血热的各种出血。2.养阴生津 本品质润多液能养阴,味甘性寒能生津,有养阴润燥生津作用。用于温热病后期,邪热伤津者。另外,取本品滋阴清热作用,常用于治疗阴虚火旺的口干口渴、头晕目眩,处方如六味地黄丸。消渴病属热盛伤津者亦可用生地治疗。

用法及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大剂1~2两,熬膏或入丸、散。外用:捣敷。鲜生地打碎煎服10-30克,或打汁冲服;大生地煎服10-15克。

不良反应和注意:本品性寒而滞,脾虚湿滞者不宜使用。该药使用安全,极少数病人服用生地后出现腹痛、腹泻、疲乏、心悸等反应,数日后可自行消失。生地性寒多液而腻滞,易伤脾阳而困脾气,凡脾虚有湿、大便溏稀以及阳气虚弱者不宜服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楼主| 发表于 2019-4-5 16: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膏药制作常用药材 五
莪术,行气破瘀,消积止痛。用于腹部肿块、积滞胀痛、血阏经闭、跌扑损伤。
莪术

主要成分:莪术含挥发油,油中含20余种成分,以莪术酮含量最高,其次为莪术醇、莪术烯醇、原莪术烯醇、莪术二醇、B-蒎烯、姜烯、樟脑、1,8-桉油精、芳姜酮、芳-姜黄烯等。

性状:呈长圆形或卵圆形,长2-5.5cm,直径1.5-2-cm表面土黄色至灰黄色,稍平滑,环节明显,两侧有芽痕和侧生根茎痕。质坚重,不易折断,击破面深绿黄色或蓝绿色,常附棕黄色粉末,皮层与中柱易分离。气微香,味辛。

功能主治:行气破瘀,消积止痛。用于腹部肿块、积滞胀痛、血阏经闭、跌扑损伤。

用法及用量:9克,煎服。

沉香

其他名称:蜜香 沉水香

主要成分:丙酮提取物(40~50%)经皂化后蒸馏,得挥发油13%,中含苄基丙酮、对甲氧基苄基丙酮等,残渣中有氢化桂皮酸、对甲氧基氢化桂皮酸等。霉菌感染的沉香含沉香螺醇、沉香醇、沉香呋喃、二氢沉香呋喃、4-羟基二氢沉香呋喃3,4-二羟基二氢沉香呋喃、去甲沉香呋喃酮;未感染的含硫、芹子烷、沉香醇等。

性状:呈不规则块、片状或盔帽状,有的为不碎块。表面凹凸不平,有刀痕,偶有孔洞,可见黑褐色树脂与黄白色木部相间的班纹。孔洞及凹窝表面多呈朽木状。质较坚实,断面枣状。气芳香,味苦。

功能主治:治气逆喘息,呕吐呃逆,脘腹胀痛,腰膝虚冷,大肠虚秘,小便气淋,男子精冷。1.行气止痛 主治寒凝气滞,胸腹胀痛。2.降逆调中 适于胃寒气逆,脘痛呕吐。3.温肾纳气 可治下元虚冷,肾不纳气的虚喘及男子肾虚,阳痿早泄等。

用法及用量:1-1.5g,研末冲服,亦可用原药磨汁服。入汤剂1.5-4.5g,入煎剂宜后下。内服:煎汤,0.5~1钱;磨汁或入丸、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楼主| 发表于 2019-4-5 16: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膏药制作常用药材 六
赤小豆,治水肿,脚气,黄疸,痢疾,淋病,泄泻,腹胀,消渴,便血,痈肿,乳汁不通,关节烦痛。
赤小豆

其他名称:赤豆 红豆 红小豆 小红绿豆 虱豆 朱赤豆 金红小豆 朱小豆

主要成分:含蛋白质克、脂肪克、碳水化物克、粗纤维、灰分、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种子含蛋白质为α、β-球朊,碳水化合物,脂肪、脂肪酸、三萜皂甙、淀粉、糖类、维生素A、B1、B2。尚含菸酸、钙、铁、磷、植物甾醇和色素等。

性状:干燥种子略呈圆柱形而稍扁,长5-7毫米,直径约3毫米,种皮赤褐色或眦褐色,平滑,微有光泽,种脐线形,白色,约为全长的2/3,中间凹陷成-纵沟,偏向-端,背面有-条不明显的棱脊。质坚硬,不易破碎,除去种皮,可见两瓣乳白色子仁。气微,嚼之有豆腥味。

功能主治:治水肿,脚气,黄疸,痢疾,淋病,泄泻,腹胀,消渴,便血,痈肿,乳汁不通,关节烦痛。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疮痈。

用法及用量:内服:煎汤,0.3-1两;或入散剂。外用:生研调敷。

苍术

其他名称:赤术 马蓟 青术 仙术

主要成分:根茎含挥发油。

性状:根茎不规则连珠状或结节状圆柱形,稍弯曲,偶有分歧,长3-10cm,直径0.5-2cm。表面灰棕色,有皱纹、横曲纹及须根痕,顶端具茎痛。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有多数红棕色油室。气香特异,味微甘、辛、苦。

功能主治:治湿盛困脾,倦怠嗜卧,脘痞腹胀,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痢疾,疟疾,痰饮,水肿,时气感冒,风寒湿痹,足痿,夜盲。1,燥湿健脾:主治湿浊困脾证。2,祛风除湿。此外,用治夜盲证,有明目之功。

用法及用量:内服:煎汤,1.5~3钱;熬膏或入丸、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楼主| 发表于 2019-4-5 16: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膏药制作常用药材 七
川楝子,治热厥心痛,胁痛,疝痛,虫积腹痛。
川楝子

其他名称:楝实 练实 金铃子 仁枣 苦楝子

主要成分:含川楝素,为驱除蛔虫的有效成分。

性状:呈类球形,直径2~3.2cm。表面金黄色至棕黄色,微有光泽,少数凹陷或皱缩,具深棕色小点。顶端有花柱残痕,基部凹陷,有果梗痕。外果皮革质,与果肉间常成空隙,果肉松软,淡黄色,遇水润湿显粘性。果核球形或卵圆形,质坚硬,两端平截,有6~8条纵棱,内分6~8室,每室含黑棕色长圆形的种子1粒。气特异,味酸、苦。

功能主治:治热厥心痛,胁痛,疝痛,虫积腹痛。1.杀虫:主治蛔虫等肠道寄生虫。2.疏肝泻火止痛:善治肝火及疝痛。a.肝郁化火,或肝火犯胃,胁痛吞酸。b.配温里散寒止痛药,可用治寒疝腹痛。此外,本品外用可治疥癣。

用法及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艾叶

  其他名称:艾 冰台 艾蒿 医草 灸草 蕲艾 黄草 家艾 甜艾 草蓬 艾蓬 狼尾蒿子 香艾 野莲头 阿及艾

主要成分:艾含挥发油,成分是水芹烯、毕澄茄烯、侧柏醇等。 野艾的石油醚抽提物中含侧柏酮、豆甾醇、β-谷甾醇、 α-香树脂醇及其乙酸酯、α-及β-蒎烯、羊齿烯醇。又含多炔化合物去氢母菊酯和十四碳-8,10,12-三炔-6-烯-3-酮等。

性状:多皱缩,破碎,有短柄。完整叶片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上表面灰绿色或深黄绿色,有稀疏的柔毛及腺点,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绒毛。质柔软。气清香,味苦。

功能主治:治心腹冷痛,泄泻转筋,久痢,吐衄,下血,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胎动不安,痈疡,疥癣。1.温经止血:可用治下元虚冷,痛经闭经、崩漏出血,月经过多,以及宫冷不孕等证。2.散寒止痛:常用治风湿痹证,关节疼痛,于针刺时加艾炙。此外,水煎外洗,可治湿痒症。

用法及用量:内服:煎汤,1~3钱;入丸、散或捣汁。外用:捣绒作炷或制成艾条熏灸,捣敷、煎水熏洗或炒热温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楼主| 发表于 2019-4-5 16: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膏药制作常用药材 八
川芎,治风冷头痛,旋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
川芎

其他名称:山鞠穷 芎藭 香果 胡藭 马衔芎藭 雀脑芎 京芎 贯芎 抚芎 台芎 西芎

主要成分:根茎含挥发油、生物碱、酚性成分、内酯类、阿魏酸。日本川芎Cnidium officinala Mak.含有多种正丁基四氢苯酞,如蛇床内酯等。根茎尚含中性油,其成分为十五、十六、十七、十八烷酸乙酯,异十七、异十八烷酸乙酯和异十七烷酸甲酯。另含5,5′-联呋喃甲酰醚、匙叶桉油烯醇、β-谷甾醇、蔗糖和-种脂肪甘油酯。

性状:根茎结节状拳形团块,直径l.5~7cm。表面深黄棕色,有多数平行隆起的轮节,上端有凹陷的茎痕,下侧及轮节上有多数细小瘤状根痕。质坚实,断面类黄色,散有淡黄色油点,形成层呈波状环纹。香气浓,味苦、辛、微回甜,有麻舌感。

功能主治:治风冷头痛,旋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1.活血行气:a.用治心脉瘀阻,胸痹绞痛。b.肝经气滞血瘀,胸胁胀痛或刺痛。c.妇女月经调,痛经闭经或产后瘀阻腹痛。d.疮痈肿痛。2.祛风止痛:a.风寒痹证,关节疼痛。b.风寒头痛,配白芷,细辛。c.风热头痛,配菊花,僵蚕。d.风湿头痛,配羌活,藁本。e.瘀血头痛,配赤芍,红花。f.血虚头痛,配当归,白芍,地黄。此外,近年临床常用治冠心病心绞痛及缺血性脑血管病。

用法及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不良反应和注意:过敏反应,轻度的胃肠道反应,极少妇女经期提前、经量增多。嘴唇变厚、肿胀、流黄水。大剂量(21克)投用可引起病人剧烈头痛。

冰片

其他名称:龙脑 脑子 瑞龙脑 梅花脑子 梅花片脑 片脑 梅花脑 冰片脑 梅片 梅冰

主要成分:本品为从龙脑香的树脂和挥发油中取得的结晶,是近乎纯粹的右旋龙脑。龙脑香的树脂和挥发油中含有多种萜类成分。除龙脑外,尚含葎草烯、β-榄香烯、石竹烯等倍半萜,齐墩果酸、麦珠子酸、积雪草酸、龙脑香醇酮、龙脑香二醇酮、古柯二醇等三萜化合物。

性状:为半透明似梅花瓣块状、片状的结晶体,故称“梅片”;直径0.1-0.7cm,厚约0.1cm;类白色至淡灰棕色,气清香,味清凉,嚼之慢慢溶化。燃烧时无黑烟或微有黑烟。

功能主治:治中风口噤,热病神昏,惊癎痰迷,气闭耳聋,喉痹,口疮,中耳炎,痈肿,痔疮,目赤翳膜,蛲虫病。1.开窍醒神:用于中风,痰热,神昏窍闭,多作辅药。2.清热止痛:善治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热毒疮疡及疮溃不敛,久不收口。3.治疗口腔溃疡,化脓性中耳炎,霉菌性阴道炎,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外科感染,中风、惊厥、喉痹齿痛、口舌溃烂、疥癣疮痒、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

用法及用量:内服:入丸、散,0.5~1分。外用:研末撒或调敷。宜入丸散,不宜入煎剂。外用适量。

不良反应和注意:过量使用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并可见肝脾肿大;可使中枢神经兴奋,引起惊厥、意识丧失、痉挛,重者可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过敏反应:外用或内服会使个别人出现皮疹、心慌、胸闷、喉头水肿、呼吸急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楼主| 发表于 2019-4-5 16: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膏药制作常用药材 九
鳖甲,治劳热骨蒸,阴虚风动,劳疟疟母,症瘕痃癖,经闭经漏,小儿惊痫。
穿山甲

其他名称:山甲 炮山甲 炮甲珠 山甲珠 炙山甲 酷甲片

主要成分:含蛋白质、无机盐等。

性状:呈扇形、菱形或盾形,一般长或宽为1.5-5.5cm。中央较厚,边缘较薄。背面青黑色,有纵线纹多条,底部边缘有数条横线纹;腹面色淡,较滑润,中间有-条形的横向棱线,自棱线至底部,有横皱纹,棱线以上光滑。角质,坚韧有弹性,不易折断。气微腥,味咸。

功能主治:通经下乳,祛瘀散结,消痈排脓。用于乳汁不通、痈肿疮毒、经闭,关节肿痛。

用法及用量:3-9克,煎服,用时打碎。若作散剂,每次1-1.5克,-日2-3次。外用适量,研细末撒敷患处。

鳖甲

其他名称:上甲 鳖壳 团鱼甲 鳖盖子

主要成分:含动物胶、角蛋白、碘质、维生素D等。含骨胶原、碳酸钙、磷酸钙、碘等。鳖甲浸出物含量以水浸出物为最多,醇浸出物随醇浓度的增加而减少,表明其脂肪含量很少。背甲与腹甲均含钙、磷、钠、镁、钾、锌、铁、锰、钴、铜、砷等11种元素。

性状:完整的干燥鳖甲呈卵圆形或椭圆形,长10-20厘米,宽7-15厘米,厚约5毫米。背面微隆起,灰褐色或黑绿色,并有皱褶及突起状的灰黄色或灰白色斑点,甲中央有不显明的骨节隆起,两侧各有8条明显的横向的锯齿状衔接缝,左右边缘可见8对齿状突起,呈类白色。甲里面白色,中央有突起的脊椎骨,两侧各有8条肋骨。质坚硬,钎接缝处易断裂。气微腥,味咸。以个大、甲厚、无残肉、洁净无腐臭味者为佳。

功能主治:治劳热骨蒸,阴虚风动,劳疟疟母,症瘕痃癖,经闭经漏,小儿惊痫。1.滋阴潜阳:主治阴虚阳亢内热证。1)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眩晕头痛。2)阴虚火旺,骨蒸劳热,盗汗等症。3)热病伤阴,余热不尽,夜热早凉,或热病伤阴,虚风内动。2.软坚散结:可用治淤血闭经,癥瘕积聚及久疟,疟母等证。3.用于肝病所致贫血的治疗。

用法及用量:内服:煎汤,3-8钱,熬膏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撤或调敷。入汤剂先煎。滋阴潜阳宜生用,软坚散结宜醋灸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楼主| 发表于 2019-4-5 16: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膏药制作常用药材 十
川牛膝,祛风,除湿,通经,活血。用于风湿腰膝疼痛、脚痿筋挛、血淋、尿血、妇女经闭、症瘕。
川牛膝

其他名称:酒炒川牛膝

主要成分:含牛膝皂甙、生物硷、苋甾酮等。

性状:呈长圆柱形,略扭曲,根头部膨大,向下渐细或有少数细小的侧根分支,长约30-50cm,直径约0.5-2cm。表面棕黄色或灰褐色,有纵皱纹和侧根痕,散在多数横向突起的皮孔;质坚韧,不易折断,横切面灰黄色或棕黄色,有油点状物,许多筋脉小点(维管束)排成约3-8层同心环。气微,味甜而微苦。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通经,活血。用于风湿腰膝疼痛、脚痿筋挛、血淋、尿血、妇女经闭、症瘕。

用法及用量:3-9克,煎服。

补骨脂

其他名称:胡韭子 婆固脂 破故纸 补骨鸱 黑故子 胡故子 吉固子

主要成分:果实含挥发油约20%、有机酸、-种甲基糖甙、碱溶性树脂、不挥发性萜类油、皂甙。种子含香豆精类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共约1.1% 、黄酮类补骨脂黄酮、甲基补骨脂黄酮、异补骨脂黄酮和查耳酮类补骨脂查耳酮、异补骨脂查耳酮、单萜烯酚衍生物补骨脂酚尚含挥发油、树脂、脂肪油。花含脂肪油、挥发油、甾醇、生物碱等。本植物还含棉子糖。果皮含补骨脂里定。主含香豆素衍生物:补骨脂内酯、异补骨脂内酯,另含异补骨脂、双羟异补骨脂素及8-甲氧基补骨脂素。

性状:干燥果实呈扁椭圆形或略似肾形,长约3-5毫米,直径2-4毫米,厚约1.5毫米,中央微凹,表面黑棕色,粗糙,具细微网状皱纹及细密腺点,少数果实外有淡灰棕色的宿萼。果皮薄,与种皮不易分离。肃开后内有种仁1枚,具子叶2片,淡棕色至淡黄棕色,富含油脂。气微香,味苦。

功能主治:治肾虚冷泻,遗尿,滑精,小便频数,阳痿,腰膝冷痛,虚寒喘嗽。外用治白癜风。1.补肾壮阳:主治肾阳不足,命火虚衰,腰膝冷痛,阳痿,早泄。2.固精缩尿,温脾止泻:可用治肾虚精关不固,遗精,滑精及下元虚冷小便无度;还常用于脾肾虚寒,五更泄泻。此外,还可用于虚寒喘嗽及妇女行经腹泻属下焦虚冷者。

用法及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擦或酒浸搽。

不良反应和注意:大剂量服用会引起乏力、头晕、呼吸急促、呕吐,甚则呕血、昏迷。过敏反应:肌注补骨脂制剂少数病人出现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胸闷、心慌、头昏,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内服或外涂补骨脂制剂后,经紫外光照射皮肤容易出现色素沉着,少数人会发生红肿和水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楼主| 发表于 2019-4-5 16: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膏药制作常用药材 十一
川贝母,清热润肺,止咳化痰。多用于肺虚久咳,痰少咽燥及小儿痰热咳嗽等症。
川贝母

主要成分:川贝母含多种生物碱,川贝碱、炉贝碱、白炉贝碱、青贝碱、松贝碱等。甘肃贝母含岷贝碱及岷贝分碱。

性状:1.松贝:呈圆锥形或近心脏形,高O.3-0.8cm;直径0.3-0.9cm,颗粒细小者称“珍珠贝母”或“米贝”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顶部闭合,钝圆或稍尖,内有心芽和小鳞叶1-2枚,底部平,微凹入,中央有1灰褐色的鳞茎盘,其下残留少数须根痕,一般可以直立放稳。质硬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2.青贝:又称岷贝,多呈扁球形,高0.4-1.4cm,直径O.4-1.6cm。表面白色或浅黄棕色,外层两瓣鳞叶大小相近,相对抱合,习称“观音合掌”。顶端开口,平或略尖,内有芽和小鳞叶2-3枚及-枚细圆柱形的残茎。质较松贝略疏松。3.炉贝:呈长圆锥形,如马牙状,高0.7-2.5cm,直径0.5-2.5cm表面类白色(白炉贝)或浅棕黄色(黄炉贝),常有棕色斑点,习称“虎皮斑”。顶端尖。基部尖或钝,不能直立。外层两瓣鳞叶大不相近,顶部开口,露出内部细小鳞叶及心芽。质坚实。

功能主治:清热润肺,止咳化痰。多用于肺虚久咳,痰少咽燥及小儿痰热咳嗽等症。

用法及用量:煎服3-10克,研粉冲服每次1-1.5克。

白芍

其他名称:金芍药 白芍 芍药 离草 余容 其积 解仓 可离 犁食 铤 没骨花 婪尾春 将离

主要成分:根主含芍药甙及少量羟基芍药甙,另含苯甲酰芍药甙、苯甲酰羟基芍药甙、牡丹酚原甙、牡丹酚甙、白芍药甙。尚含苯甲酸约1.1%, 数种新的并没食子鞣质、挥发油、胡萝卜甙、蔗糖。另分得d-儿茶精和没食子酸。

性状:根圆柱形,两端平截,长5~8cm,直径1~2.5cm。表面类白色或淡红棕色,光洁或有纵皱纹及细根痕,偶有残存的棕褐色外皮。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类白色微带棕红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气微,味微苦、酸。

功能主治: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1.养血敛阴止汗:适于血虚阴亏证。a.血虚诸证,如面色萎黄,月经不调,经行腹痛。b.阴虚盗汗,表虚自汗。后者多配桂枝。2.平抑肝阳,柔肝止痛:适于阴虚肝旺证。a.肝阳上亢症见头晕目眩,烦躁易怒。b.血虚肝郁:胁肋疼痛,多梦易惊。c.肝脾不和,脘腹挛急作痛和血虚引起的四肢挛急作痛,每伍甘草。此外,还可用治肝强犯脾引起的腹痛腹泻及下痢腹痛。

用法及用量:内服:煎汤,2~4钱;或入丸、散。

不良反应和注意:反藜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楼主| 发表于 2019-4-5 16: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膏药制作常用药材 十二
白术,治脾胃气弱,不思饮食,倦怠少气,虚胀,泄泻,痰饮,水肿,黄疸,湿痹,小便不利,头晕,自汗,胎气不安。
蟾酥

其他名称:蟾蜍眉脂 蟾蜍眉酥 癞蛤蚂浆 蛤蟆酥 蛤蟆浆

主要成分:蟾蜍浆液经加工干燥所成的固体物,名为冒名蟾酥。浆液成分复杂,蟾蜍二烯内酯是蟾蜍浆液、蟾酥的主要有效成分。蟾酥中所含的蟾蜍二烯内酯有蟾蜍它灵、华蟾蜍精、华蟾蜍它灵、远华蟾蜍精、蟾蜍灵、日本蟾蜍它灵、去乙酰华蟾蜍它灵 、惹斯蟾蜍甙元、华蟾蜍它里定、蟾蜍它里宁等。

性状:呈扁圆形,表面紫红色或棕褐色,边缘稍薄,中间略厚,上面微凸,下面平或微凹,光滑,质坚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棕褐色或紫红色,半透明胶质状,微有光泽,沾水即呈乳白色隆起,气微腥,味初甜后有持久的麻辣感,粉末嗅之作嚏。

功能主治:治疗疮,痈疽,发背,瘰疬,慢性骨髓炎,咽喉肿痛,小儿疮积,心衰,风、虫牙痛。1.解毒消肿,止痛:用于痈疽疔疮,咽喉肿痛,龋齿作痛,内服,外用皆可。2.止痛开窍:用于痧胀腹痛吐泻,甚则晕厥。3.治疗白血病,淋巴结核,骨结核,牙髓炎,疮疖痈肿,急性扁桃体炎、咽喉肿痛,心力衰竭、癌肿等。

用法及用量: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入膏药内贴患处。内服0.015~0.03g,入丸散。若中毒时,可用甘草30克、白芨片30克煎服解之。

白术

其他名称:山蓟 杨枹蓟 术 山芥 天蓟 山姜 乞力伽 山精 山连 冬白术 白大寿 沙邑条根 枹杨 枹蓟

主要成分:含挥发油1.4%,主要成分为苍术醇、苍术酮等,并含有维生素A。根茎含挥发油约1.4%,油中含苍术酮,尚含白术内酯甲、乙、芹烷二烯酮、β-芹油烯、桉树萜;另含氧香豆素类、糖类及树脂等。

性状:干燥的根茎,呈拳状团块,有不规则的瘤状突起,长5-8厘米,直径2-5厘米。表面灰黄色至棕黄色,有浅而细的纵皱纹。下部两侧膨大似如意头,俗称“云头”。向上则渐细,或留有-段地上茎。俗称“白术腿”。在瘤状突起的顶端,常有茎基残迹或芽痕,须根痕也较明显。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烘术的断面淡黄白色,角质,中央时有裂隙。生晒术的断面皮部类白色,木质部淡黄色至黄色,有油点。气香,味甜微辛,略带粘液性。

功能主治:治脾胃气弱,不思饮食,倦怠少气,虚胀,泄泻,痰饮,水肿,黄疸,湿痹,小便不利,头晕,自汗,胎气不安。1.补脾益气: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泄泻或呕吐、食少乏力。2.固表止汗:用于表气虚自汗,常配黄芪、防风同用,如玉屏风散。3.健脾燥湿:用于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水湿内停所致的肢体肿满、小便不利、痰多、肠鸣、腹泻、恶心、呕吐。4.治疗小儿流涎症,防治美尼尔氏综合症,治疗便秘,脾胃虚弱、食欲不振、体倦无力,慢性腹泻,胎动不安,表虚自汗、水肿、痰饮。

用法及用量:内服:煎汤,1.5~3钱;熬膏或入丸、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楼主| 发表于 2019-4-5 16: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膏药制作常用药材 十三
巴戟天,治阳痿,少腹冷痛,小便不禁,子宫虚冷,风寒湿痹,腰膝酸痛。
白薇

其他名称:春草 芒草 白幕 薇草 骨美 龙胆白薇 三百根 牛角胆草 苦胆草 羊奶子 山烟 百荡草 老龙角 羊角细辛 上天梯 大向砂 九根角 节节空

主要成分:直立白薇根含白薇素、挥发油、强心甙。含芫花叶白前甙元A及其与不同糖链所生成的芫花叶白前甙C、H、F。另含芫花叶白前甙元C和不同糖链所形成的白薇甙A、B、C、D、E。又报道含挥发油。

性状:根茎粗短,有结节,多弯曲;上面有圆形的茎痕,下面及两侧簇生多数细长的根。根长10~25cm,直径0.1~0.2cm,表面棕黄色;质脆,易折断,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气微,味微苦。

功能主治:治阴虚内热,风温灼热多眠,肺热咳血,温疟,瘅疟,产后虚烦血厥,热淋,血淋,风湿痛,瘰疬。1,清热凉血:可用治热入营血,经久不退;或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及产后虚热。2,利尿通淋:主治热淋,血淋。 3,清热解毒:可用于疮痈肿毒,咽喉肿毒及毒蛇咬伤。此外,还可用于肺热咳嗽。

用法及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不良反应和注意:白薇甙能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强心功能较强,内服过量,可产生强心甙样中毒反应,中毒量一般为30~40克。临床使用切勿过量。

巴戟天

其他名称:巴戟 鸡肠风 兔子肠 三蔓草 不凋草

主要成分:根含维生素C和糖类。

性状:根呈扁圆柱形,略弯曲。表面灰黄色或暗灰色,具纵纹及横裂纹,皮部有时横向断离,露出木部,呈串节状。质韧,断面皮部厚,紫色或淡紫色,易与木部剥离,木部黄棕色或黄白色。无臭,味甜而微涩。

功能主治:治阳痿,少腹冷痛,小便不禁,子宫虚冷,风寒湿痹,腰膝酸痛。1.补肾助阳益精:主治肾虚阳痿;女子宫冷不孕;下焦虚冷小便频数及少腹冷痛,月经不调。2.祛风除湿:适用于肾虚兼风湿痹证,腰膝疼痛,筋骨痿软无力。

用法及用量:内服:煎汤,1.5~3钱;入丸、散、浸酒或熬膏。

不良反应和注意:阴虚火旺者忌服。1.巴戟天入药毒性很小,使用安全。2.本品温热壮阳,阴虚火旺或有湿热者不宜服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楼主| 发表于 2019-4-5 16: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膏药制作常用药材 十四
白芥子,温肺祛痰,利气散结。用于痰饮喘咳,胸满胁痛;痰注肢体,关节酸痛、麻木及阴疽流注等症。
白蔹

其他名称:白根 昆仑 猫儿卵 鹅抱蛋 见肿消 穿山老鼠 白水罐 山地瓜 铁老鼠 母鸡带仔 老鼠瓜薯 山栗子

主要成分:根块含粘液质和淀粉。福建产同属植物表面析出的粉,为福建茶素(3,5,7,3’,4’,5’-六羟基双氢黄酮)。此物加碱煮沸,则脱氢而生杨梅树皮素。还含鞣质、黄酮甙、葡萄糖等。

性状:块根矩圆形,纵切瓣长圆形或近纺锤形,切面周边常向内卷曲,中部有 l 凸起的棱线;外皮红棕色或红竭色,有纵皱纹、细横纹及横长皮孔,易层层脱落,脱落处呈淡红棕色。斜切片呈卵圆形,切面类白色或浅红棕色,可见放射状纹理,周边较厚,微翘起或略弯曲。体轻,质脆,易折断,折断时有粉尘飞出。味微甜。

功能主治:治痈肿,疔疮,瘰疬,烫伤,温疟,惊痫,血痢,肠风,痔漏。清热解毒疗疮:主治疮痈肿毒,初起能消,溃后能敛,内服外敷均可。还可用治水火烫伤。

用法及用量:外用:研末撒或调涂。内服:煎汤,1~3钱。煎汤洗或研成极细粉敷患处。

白芥子

主要成分:主含白芥于甙,并含芥子酶、芥子酸、芥子碱、脂肪油、 粘液质、蛋白质等。

性状:呈圆球形,直径0.1—0.25cm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放大镜下,可见细微的网纹,-端有暗色小点状种脐。破开,可见内含黄白色折叠的子叶,富油性。无臭,味辛辣。

功能主治:温肺祛痰,利气散结。用于痰饮喘咳,胸满胁痛;痰注肢体,关节酸痛、麻木及阴疽流注等症。

用法及用量:煎服3-10克。外用适量。

不良反应和注意:外敷可致皮肤发泡,皮肤过敏者不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楼主| 发表于 2019-4-5 16: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膏药制作常用药材 十五
白及,治肺伤咳血,衄血,金疮出血,痈疽肿毒,溃疡疼痛,汤火灼伤,手足皲裂。
巴豆

其他名称:巴菽 刚子 江子 老阳子 双眼龙 猛子仁 巴果 巴米 双眼虾 红子仁 豆贡

主要成分:种子含巴豆油,油中尚含强制激性(具泻下作用)和致癌成分,为亲水性的巴豆醇的双酯化合物,已分离的化合物称为巴豆油因子,尚含疏水性的4-去氧 -4α-巴豆醇的三酯化合物。

性状:卵圆形,一般具三棱。表面灰黄色或稍深,粗糙,有纵线6条,顶端平截,基部有果梗痕。破开果壳,可见3室,每室含种子1粒。种子呈略扁的椭圆形,表面棕色或灰棕色,-端有小点状的种脐及种阜的疤痕,另端有微凹的合点,其间有隆起的种脊;外种皮薄而脆,内种皮呈白色薄膜;种仁黄白色,油质。无臭,味辛辣。

功能主治:治冷积凝滞,胸腹胀满急痛,血瘕,痰癖,泻痢,水肿,喉风,喉痹,恶疮疥癣。1.峻下冷结:适用于冷结便秘,腹满刺痛;或小儿乳食积滞,痰多惊悸。 2.攻痰逐水:可治水肿胀满,二便不通之症;寒食结胸,痰涎壅盛,胸膈滞闷,肢冷汗出者;以及痰迷清窍,精神错乱。3.用治痈肿脓成不溃,本品有蚀疮排脓之功。

用法及用量:多入丸散。外用适量。大多制霜用,以减轻毒性。内服:入丸、散,0.5~1分(用巴豆霜)。外用:绵裹塞耳鼻,捣膏涂或以绢包擦患处。

不良反应和注意:畏牵牛。

白及

其他名称:甘根 白根 白给 白芨 冰球子 白乌儿头 地螺丝 羊角七 千年棕 君球子 -兜棕 白鸡儿 皲口药 利知子

主要成分:新鲜块茎含水分14.6%、淀粉30.48%、葡萄糖1.5%。又含挥发油、粘液质。根含白及甘露聚糖,是由4份甘露糖和1份葡萄糖组成的葡配甘露聚糖。假鳞茎含粘液质56.75%-60.15%,又鲜假磷茎含淀粉30.48 %,葡萄糖1.5%。并分得3个新的联苯类和2个新的双氢菲类。近又分得二氢菲并吡喃类化合物白及醇A,B,C。此外,还分得暂称Bs-1-4的4个化合物。

性状:块茎略呈掌状扁平,有2-3个分歧,长1.5-4.5厘米,厚约0.5厘米。表面黄白色,有细皱纹,上面有凸起的茎痕,下面变有连接加-块茎的痕迹,以茎痕为中心,周围有棕褐色同心环纹,其上有细根残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横切面呈半透明角质状,并有分散的维管束点。气无,味淡而微苦,并有粘液性。

功能主治:治肺伤咳血,衄血,金疮出血,痈疽肿毒,溃疡疼痛,汤火灼伤,手足皲裂。1.收敛止血:主要用治肺出血,如咳血;胃出血所致之吐血,及外伤出血。2.消肿生肌:用于疮疡初起,或疮痈破溃,久不收口者,还治手足皲裂。近年常以本品治疗肺结核咳血、消化道溃疡出血等证。

用法及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楼主| 发表于 2019-4-5 16: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膏药制作常用药材 十六
白僵蚕,熄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用于痰热惊搐,痢痫,中风痰厥,小儿慢惊,风热头痛,目赤.咽痛,瘙痒,瘰疬结核等症。
白花蛇

其他名称:褰鼻蛇 蕲蛇 小白花蛇 金钱蕲蛇 金钱蛇

主要成分:蛇毒中含有凝血酶样物质、酯酶及3种抗凝血物质。毒液中尚含胆碱酯酶、蛋白酶、ATP酶、5-核苷酸酶、磷酸二酯酶、磷脂酶A及透明质酸酶等酶,但与毒性没有联系。 主含蛋白质、脂肪及鸟嘌呤核甙(guanoside)。头部毒腺中含有强烈的神经毒素,并含溶血成分及血球凝聚成分,肌肉中含精胺、蛇肉碱、δ-羟基赖氨酸、硬脂酸、棕榈酸、胆甾醇等。肾的中性脂舫为甘油三酸脂。

性状:圆盘状,盘径3~6cm,蛇体直径0.2~0.4cm,头盘在中间,尾细,常纳口内。背部黯然或灰黑色,微有光泽,有48个以上宽均1~2鳞的白色环纹,黑白相间,并有1条显著突起的脊棱。脊棱鳞片较大,呈六角形;背鳞细密,通身1.5行;腹部黄白色鳞片稍大;尾部鳞片单行。气微腥,味微咸。

功能主治:治风湿瘫痪,骨节疼痛,麻风,疥癞,小儿惊风抽搐,破伤风,杨梅疮,瘰疬恶疮。1.祛风通络:主治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歪及麻风,疥癣等证。2.定惊搐:适用于小儿惊风,破伤风等证。

用法及用量:蕲蛇入汤剂3~10g,研末服1~1.5g;金钱白花蛇大多研末服,每次0.5~1g,亦可浸酒。 内服:煎汤,0.8~1.5钱;浸酒、熬膏或入丸、散。

白僵蚕

其他名称:姜虫 僵虫 白僵虫

主要成分:含脂肪及蛋白质,据报告此蛋白质有刺激肾上腺皮质作用。

性状:略呈圆柱形,多弯曲皱缩。长2~5cm,直径0.5~0.7cm。表面灰黄色,被有白色粉霜状的气生菌丝和分生孢子。头部较圆,足8对,体节明显,尾部略呈二分歧状。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外层白色,中间有亮棕色或亮黑色的丝腺环4个。气微腥。味微咸。

功能主治:熄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用于痰热惊搐,痢痫,中风痰厥,小儿慢惊,风热头痛,目赤.咽痛,瘙痒,瘰疬结核等症。1.息风止痉:可用于高热急惊,脾虚慢惊,中风口眼歪斜及破伤风。2.祛风止痛:适于风热头痛,目赤咽肿及风疹瘙痒。3.解毒散结:可治痰核瘰疬,疔肿丹毒。

用法及用量:散风热宜生用,一般多炒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楼主| 发表于 2019-4-5 16: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膏药制作常用药材 十七
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湿痰冷饮,咳嗽气逆,风痰眩晕,痰厥头痛,恶心呕吐,胸脘痞闷,梅核气,瘿瘤淡核等症。外用消痈疽肿毒。
萆薢

其他名称:黄萆薢 土黄莲 黄姜

主要成分:

性状:不规则的薄片,边缘不整齐,大小不-,厚约0.5mm。有的有棕黑色或灰棕色的外皮。切面黄白色或淡灰棕色,维管束散在。质松,略有弹性。气微,味辛、微苦。



半夏

主要成分:含B-谷甾醇及其葡萄糖甙、β、γ氨基丁酸、尿黑酸,生物硷、胆酸、三萜类及微量挥发油等。

性状:呈类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径1-1.5cm。表面白色或浅黄色,顶端多圆平,中央有凹陷的茎痕,习称“脐眼”,其周围密布小凹点状须根痕,称“麻点”;下端钝圆而光滑。质坚实,横切面呈肾形,色洁白,富粉性。气呛鼻,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功能主治: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湿痰冷饮,咳嗽气逆,风痰眩晕,痰厥头痛,恶心呕吐,胸脘痞闷,梅核气,瘿瘤淡核等症。外用消痈疽肿毒。

用法及用量:煎服3-10克;外用以生半夏适量,研末用酒调敷患处。

不良反应和注意:半夏的毒性成分对局部有强烈的刺激性,生食时可使舌、咽、口腔产生麻木、灼痛、流涎、音哑、言语不清、张口困难等,严重者窒息死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楼主| 发表于 2019-4-5 16: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膏药制作常用药材 十八
白附子,化痰止痉,祛风止痛,解毒散结。用于风痰抽搐,口眼呙斜,破伤风,偏头痛等症;外用治毒蛇咬伤,瘰疬痰核。
荜茇

其他名称:荜拨 荜拨梨 阿梨诃他 椹圣 蛤蒌 鼠尾

主要成分:果实含胡椒碱、棕榈酸、四氢胡椒酸。1-十一碳烯基-3,4-甲撑二氧苯、派啶、挥发油。荜茇还含N-异丁基癸二烯、芝麻素(Sesamin)。果实含胡椒碱、N-异丁基- 反-2-反-4二烯癸酰胺、哌啶、荜茇宁酰胺、荜茇亭碱;另含棕榈酸、四氢胡胡椒酸、1-十一碳烯基-3,4-亚甲二氧基苯;还含挥发油约0.25%,以及脂肪油。种子尚含芝麻脂素。

性状:呈圆柱形,稍弯曲,由多数小浆果集合而成,长1.5~3.5cm,直径0.3~0.5cm。表面黑褐色或棕色,有斜向排列整齐的小突起,基部有果穗梗残存或脱落。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果粒状。小浆果球形,直径约1mm。有特异香气,味辛辣。

功能主治:治心腹冷痛,呕吐吞酸,肠鸣泄泻,冷痢,阴疝,头痛,鼻渊,齿痛。温中止痛:主治肠胃痼冷,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此外,外敷也治牙痛。温中散寒:用于胃寒所致之脘腹痛、呕吐、腹泻,常配高良姜。

用法及用量:内服:煎汤,0.5~1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嗅鼻或纳蛀牙孔中。

白附子

主要成分:含B-谷甾醇及其右旋葡萄糖甙、皂甙、粘液质等。

性状:呈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5cm,直径1-3cm。表面白色或黄白色,有环纹根痕,顶端显茎痕或芽痕。质坚硬,难折断,断面类白色,富粉性。气微,味淡,嚼之麻辣刺舌。

功能主治:化痰止痉,祛风止痛,解毒散结。用于风痰抽搐,口眼呙斜,破伤风,偏头痛等症;外用治毒蛇咬伤,瘰疬痰核。

用法及用量:煎服3-6克;外用适量。

不良反应和注意:本品有毒,生品一般不作内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楼主| 发表于 2019-4-5 16: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膏药的基本制法
铅膏药制作方法有三类:-是炸药法,即用植物油加热炸取药物成分,再经炼油至滴水成珠,加入干燥的丹或铅粉,去火毒,然后再熔融加入细料药,摊于动物皮、纸或布上即得。
1、膏滋:药物碎为粗末,用水或酒加热煮出,约2~3次,至药物中可溶性物质全部溶出为度;置火上徐徐蒸发浓缩,不加或加-定量的蔗糖、(冰糖、白糖、红糖、饴糖)或蜂蜜,浓缩至稠膏状。

举例:益母膏:取益母草5kg,加水煎煮3次,合并滤液,静置2~3h,使杂质沉淀并滤除,加热徐徐蒸发浓缩,并不绝搅拌,俟浓缩液比重1.25时,即得合格清膏;炒糖,将蔗糖加40~50%的水,煮沸,并不断搅拌炼至糖液呈金黄色,泡沫发亮光时即可;收膏:将清膏与炼糖或炼蜜混合,加热,至有大量气泡逸出时,减少火力,浓缩至比重1.365,包装即得。检查:按照《中国药典》煎膏剂项下有关规定检验合格。

2、软膏:①研合法:将药物细粉加少量基质或适宜液体研磨成糊状,再递加其余基质研匀即可。本法适用于主药不宜加热者或软膏基质稠度适中,在常温下即能与药物均匀混合者。如章丹膏。

②溶合法:将软膏基质加热溶化,分次加入药物细粉,不断搅拌至冷凝即可。本法适用于主药可溶于基质者;或软膏中含有不同熔点的基质;或需用基质加热浸提药材有效成分者。若基质的熔点不同,通常将熔点较高点不基质如蜂蜡、石蜡等应先加热熔化,随后加入熔点较低的基质如凡士林、羊毛脂等熔融。若药材为不溶性的固体粉末,加入到熔融的基质中时,应不断搅拌至冷凝,否则因药粉下沉而致分散不匀。如紫草膏。

③乳化法:将油溶性物质加热至约80℃熔融,再将水溶性物质溶于水,加热至约80℃,两相混合,不断搅拌至冷凝,即得。如徐长卿软膏。

举例:老鹳草膏:取老鹳草1kg,加水煎煮2次,每次1h,合并煎液,滤过,滤液适当浓缩后加-倍量乙醇使沉淀,静置12~24h,滤取上清液,浓缩至比重为1.20,加对羟基苯甲酸乙脂、羊毛脂、凡士林,混匀,制成1kg,包装即得。检查:应符合药典有关规定。

3、铅膏药:铅膏药制作方法有三类:-是炸药法,即用植物油加热炸取药物成分,再经炼油至滴水成珠,加入干燥的丹或铅粉,去火毒,然后再熔融加入细料药,摊于动物皮、纸或布上即得。二法是掺药法:即把植物油与丹熬成清膏,再将药物粉末掺入熔溶的清膏中,摊贴即得。三法为混合法:即把上述二法结合操作应用。铅膏药治病虽有诸多优点,但有个别病人贴后皮肤瘙痒,发红,发小水泡,是其缺陷,为执此弊,可尽量不用轻粉等汞剂粉,亦可配入麻黄、冰片、苦参、徐长卿等药,既能开腠通窍,使药物易透入,又可止痒。随着人们对重金属为害意识的提高,将有更新膏药剂型取代铅膏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7-3 07: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