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01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药品监测合作计划是何时建立的?目前有多少个国家加入?我国于哪年加入?20世纪60年代初爆发了震惊世界的“反应停事件”,即沙利度胺导致的海豹肢畸形事件,为此世界卫生组织于1968年制订了一项国际药物监测合作计划并建立了国际药品监测合作中心,当时有10个国家参加了这项计划,其作用是收集和交流药品不良反应,制定药品不良反应报表、药品不良反应术语、药品目录,发展计算机报告管理系统等。目前已有139个国家加入了世界卫生组织国际药品监测合作计划,我国于1998年加入。
02 WHO基本药物的选择标准是什么?WHO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提出基本药物的概念,基本药物的选择要考虑公共卫生的相关状况,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证据以及相对的成本效益等。
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1)只有经可靠且足够的证据证明在多种情况下使用都安全有效的药物才能被遴选为基本药物。
(2)在同一类药物中选择基本药物,主要考虑药物相对的成本获益。药物间的比较,主要考虑治疗的总成本,而不仅仅是药物的单位成本,同时要对比药物的疗效。治疗费用的绝对值并不一定是将该药品剔除的理由,因为药物可能在其他方面符合入选的标准,在示范目录的选择中不考虑药品的专利状况。
(3)某些情况下,药物的遴选也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以及药物生产、储存设备的可获得性以及是否需要特殊的诊疗设备等。
(4)每种入选药物都应以质量(包括生物利用度)可靠的剂型保证供应,且必须确保药物在储存和使用条件下的稳定性。
(5)大多数基本药物都应做成单一化合物制剂。固定组方的选择条件:要有充分的证据表明该复方在疗效、安全性和依从性方面比单个药品分开服用有优势。例如治疗结核病和疟疾的药物。
(6)基本药物应当是有限数量的药品,有限数量才能使药品质量、采购、储存、批发、配发等更容易,使用经验也更容易积累。
(7)为了使WHO的示范目录更适用于不同的国家,各国还应考虑各自不同的因素。例如,本地人口和疾病谱,治疗设施,相关人员的经验和培训,药物的供应情况,财政资源以及环境因素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