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Evan. 于 2023-3-24 15:27 编辑
对于精益管理、降本增效的定义,不在赘述。打开中文版最大的收索引擎,出来一大堆的…嗯,广告。算了,说回来,用咱们制药界小白的话来解释吧。精益管理、降本增效,就是用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儿。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来实现,用最少的钱办成最大的事儿? 在此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售价、利润及成本之间的关系。它并不是单一的,在不同的时代所代表的含义是不同的。比如在计划经济时代,售价=成本+利润;随后的市场经济时代,售价-成本=利润;而现如今,售价-利润=成本才是当今的主流。随着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利润空间不断压缩,而产品的价格又由市场决定,在此之下企业只能不断降低成本。而成本包含的内容又有所差异,大体包含原辅包等材料费、零部件费用、设备费用、劳务费用、能耗等。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精益化管理可以分为内外两个部分,企业最容易控制的内部部分,因此我们先从内部部分进行分析。此处,借用丰田生产系统中的三个词语:Mura,Muri和Muda。Mura可以理解为不均衡的波动,咱们制药行业为啥要做AQR?不就是为了消除不正常的波动,调查清楚异常波动的原因,从而制定CAPA消除异样波动吗?往大了说,不就是消除Mura,成为精益管理的一份子吗(质量人,咱们能做的事情可多了)?Muri可以理解为过载,比如长时间加班,过渡饱和工作等。当我们对我们的流程、人员、设备、系统等抱有超预期的期望时,就容易出现崩溃。举例来说,一个班8小时,每天生产结束后车间环境清洁消毒自净,每个月车间的设备进行循例观察维护保养,结果为了赶产量,变成了12小时一个班,车间环境没有时间清洁消毒自净,设备没有时间停机维护保养,时间长了之后,我们的系统出现崩溃,人员疲惫、设备频繁报修、产品质量直线下滑,这对于企业而言也是一种成本的浪费(质量人,QbD是不是来了?)。最后是Muda,它直译就是浪费,但却是广义的。比如说,厂房设施设备布局不合理,导致多余的人员移动才能完成工作;不必要的货物中转;不合格品失控;经常返工返修;库存积压等等。简单说来,别用大炮打蚊子,就行(质量人,咱们日常工作中精益管理的素材难道还少了吗?)。 接下来说说外部部分的控制。由于此部分,涉及面较广,以供应商管理为例说明。假设你的公司,地处中国中心点位置,武汉。同一物料供货商分处:东北、西南,东南、西北,运输时间相差无几。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如何选择?(公平公开公正) 正常的情况下,主供应该是东南的供应商,次供为东北和西北,西南应该为紧急备选。因为长备货周期违背缩短提前期、减少物料库存的理念,同时还需要保证一定的供货质量防止后续产品出现批量质量问题,价格为成本影响的单一直接因素。而现实中,往往精益的供应商管理更为复杂,比如夏天中国南方多洪水,可能主供改为西北或东北等(质量人,供应商管理可不是简单的资料收集,现场审计那么简单哦)。 最后,我个人更认为精益管理、降本增效更应该从体系上进行实现。如何从体系上去主动求变,让员工意识到他的工作不再是为公司工作而是为自己工作,我相信,精益管理降本增效才能真正意义上实施更加流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