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261|回复: 1
收起左侧

[大容量] 2025《中国药典》针对包材、辅料新上“监管人”制度,企业如何进行新规增订检测及控制

[复制链接]
药徒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奥克泰士微生物 于 2025-4-3 14:28 编辑

2025.4.2-公众号-顶图(李).png


[size=16.0000pt]一. 前言
2025中国药典更新,对制药生产包材、辅料做出了新的指示,当下包材、辅料管理愈发严格,新增残留溶剂、细菌内毒素、微生物控制等检测要求,需评估抑菌剂必要性和用量,标准协调同步国际对我们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本文关键词:2025中国药典、包材辅料、微生物限度、微生物菌落控制、洁净区杀孢子剂、洁净区、控制区、洁净区消毒灭菌、无菌室、药典新规、医药、杀孢子剂、工厂洁净室微生物控制、生物工程GMP车间微生物、芽孢、腐蚀性、有效性、空气物表消毒、一站式消毒灭菌解决方案、技术咨询服务。
[size=16.0000pt]二. 包材、辅料健全严格质量管理制度  [size=15.0000pt](一)严格变更管理
建立严格变更管理体系,根据其存在的风险,进行最初步的风险评估,根据风险确定生产中变更的类别,开展相应的研究,对于可能影响药用辅料、药品包材质量的变更(如生产工艺、原料来源、生产场地环境的变更)应当在研究过程中与质量管理部门进行充分的沟通,批准后更新药审中心原辅料、包材登记平台信息,告知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
[size=15.0000pt](二)质量追溯
    建立包材、辅料质量追溯体系,配备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专业机构与人员,建立详细的质量管理追溯、操作规程、记录,对原辅料、包材的现场审核,增添微生物控制残留溶剂、细菌内毒素等检测,尤其是对于微生物控制内部需要采取高标准对待,入厂检验项目需要专人专业现场取样审核,规划区域便于原辅料、包材的后续追溯。
[size=15.0000pt](三)加强供应商管理质量审核
建立供应商质量档案,对生产药品所有的供应商(包含生产企业、+经销商)进行评估批准,根据风险评估管理原则,对主要原辅料、包材的供应商(尤其是生产企业)进行定期的现场审核评估,对于评估不合格的供应商以及生产厂家采取二次复核,复核合格条件应高于国家标准不少于6%,满足企业内部标准,对于生产厂家,药包材成品的存贮、输送、检验报告结果都需要提供给供应公司专部检查,尤其在微生物控制方面,要秉持标准的限度,携带菌群杂乱对于入厂后处理有着很大的难度。
.辅料、包材存在环境条件   (一)存放环境
1. 环境中浮游菌、沉降菌标准对标于该区域新国标(符合药品生产条件普遍优于国标6%),此外增添残留溶剂、细菌内毒素、微生物控制等新环境检测。
2. “监管人”首先要求自身做好微生物防范,直接接触包材时(内包材内外两层包装,内包材只开最外层触摸内层也属于直接接触,外包材开启或直接触及),要先对触及部位进行普消,晾干后避免过大幅度动作,在源头减少后续污染的可能性,内包材处理最外层包装后,其内层包装层裸露在外(内包材不裸露在外),应在处理最外层后尽快进入C级洁净区进行工艺灭菌(通常外置环境不超过120min,具体细则由内部sop而定),按照区域等级递级进入。
3.  药用原辅料:许多药用原辅料具有吸湿性、热敏性等特性。例如,含有挥发性成分的原辅料,温度过高会加速成分挥发,影响药效,如冰片、薄荷脑等,一般需储存在阴凉处(温度不超过20℃,恒温车间内要求不超16℃)。而一些易吸潮的原辅料,如淀粉、蔗糖等,湿度过高会导致其含水量增加,可能引发霉变、结块等问题,通常要求储存环境的湿度控制在45%-65%RH(相对湿度)。对于一些生物制品类的药用原辅料,如酶、蛋白质等,对温度要求更为严格(部分药品要遵循API活性区间温度),可能需要在2-8℃的冷藏条件下储存,以保持其生物活性。
4. 药包材:药包材的性能也会受到温度和湿度的影响。例如,铝塑泡罩包装材料,湿度过高可能导致铝箔受潮氧化,影响其阻隔性能,进而影响药品的稳定性;而温度过高或过低可能会使塑料类药包材发生变形、变脆等情况,影响其密封性能和使用效果。因此,药包材的储存环境一般也要求控制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通常温度控制在区间15-25℃,湿度在45%-65%RH。
[size=15.0000pt](二)使用环境
1.  内包材使用环境多为A级环境,其使用环境对标A级,内
包材多涉及A级干预(在进行A级干预时,要在层流下,利用A/B隔断密封手套进行操作,其动作要缓慢、幅度小。自上而下进行操作,避免打破区域层流内的流动趋势,影响干预数据统计结果)
2.  外包材存在区域多为C/D级环境且人员操作区居多,人员
流大,携带菌危险系数高,人员携带革兰氏阴/阳性菌会直接影响包材微生物菌落,会破坏存在环境,由于人员流动会传播,造成无法追溯的污染。C/D级环境微生物限度要求提高,浮游菌、沉降菌,尘埃粒子超标准4%会对包材造成大面积污染,对于后续的采样也会造成偏差导致数据错乱。
三. 包材、辅料的微生物检测方式[size=15.0000pt](一)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
该方法针对药典新增的残留溶剂检测,其抗干扰能力强,灵敏度高,结果偏差小,通过将样品中的的残留溶剂在特定条件(不同包材所用方式不同)下进行气化,进入气相色谱柱分离,再通过质谱检测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适用于药用复合膜、复合硬片、部分西林瓶瓶塞等复杂基质药品包材溶解残留量的检测,能准确检测出多种有机溶剂残留。
(二)凝胶法
该方法针对药典新增的细菌内毒素检测,利用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发生凝集反应,通过观察凝胶的形成情况来判断供试品中细菌内毒素的限量是否符合标准。当测定结果有偏差争议时,除另有规定(内部检测sop)外,以凝胶限量试验结果为准。
(三)光度测定法(浊度法和显色基质法)
浊度法是通过检测鲎试剂与内毒素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浊度变化来定量内毒素;显色基质法是利用内毒素激活鲎试剂中的酶,使特定底物显色,通过测定吸光度来定量内毒素。这两种方法为大统方法,但操作需要一定的操作能力以及规范性,对结果数据偏向大,需要格外注意。
(四)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微生物计数法和抑制菌检查法)
1. 该方法针对微生物控制,微生物限度检查饭包括微生物计数法(通则1105)和控制菌检查法(通则1106)。需对每批培养基进行适用性检查,允许使用商品化预制培养基,但在使用前2h完成环境所需验证。
2. 微生物计数时,需氧菌总数测定选择平均菌落数<250CFU/碟,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测定选择<50CFU/碟。控制菌检查中,当供试品检出控制菌或不可接受微生物(尤其是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时,需进行调查和风险评估,以决定是否允许复试。
.面对辅料、包材微生物污染如何处理
(一) 针对存放环境,预先进行普消处理,可以采用对包材、盛载辅料容器材料(多数企业内部会采取药用不锈钢材料)友好的消毒剂,可以使用奥克泰士产品,对API无影响,对包材友好不干涉,在封闭空间内进行抽点范围喷洒(抽点范围喷洒是为了防止改变环境中的湿度,对包材产生潮化影响)。
(二) 针对拆封后使用环境,为了避免不可接受微生物超标,尤其是BCC、革兰氏阴/阳性菌的污染,应对人员五指、躯干关节等可能直接接触部位进行标准消毒灭菌,可以采用奥克泰士产品,对人体无害,无色无味,灭菌效果优异,灭菌效期长,有效避免了因存放、使用跨度长所带来的微生物污染影响。

医药企业专用杀孢子剂_20250401101028.jpg

.奥克泰士杀孢子剂优势:
l 符合2025《中国药典》规范,符合新规理念,对新增检测不造成数据偏差影响,维护检测偏差的真实性。
l 无残留、无毒衍生物、对人体健康无害,不影响药品API、包材、辅料稳定性。
l 良好的材料兼容性,可以长期规划使用。
l 灭菌效率无差异,效果持续周期长。
l 其主要成分是过氧化氢、银离子,使用后能够分解为水和氧气,大大了缓解企业残留溶剂方面压力。

针对新规带来的检测要求,面对微生物污染问题,建议采用奥克泰士产品!为生产环境稳定、工作效率、微生物控制保驾护航!我们也将竭诚为您提供专业技术服务:
(1)根据客户需求,指导和协助客户建立和完善生产系统残留溶剂、细菌内毒素、微生物检验体系,包括采样计划、预防性消毒程序等工作。
(2)指导和协助客户对实际生产过程中微生物污染进行分析查。
(3)对各类微生物污染问题提供针对性解决方案,指导和协助客户执行方案直至解决微生物污染问题,提供闭合链条式服务。
(4)提供后续管控方案,防范微生物污染的再次发生。
(5)对客户现用消毒产品/方式的验证评估提供技术建议。
(6)根据客户需求,对客户员工进行微生物学和消毒学方面的技术培训。
德国与欧盟认证.jpg
#2025《中国药典》#药用辅料#包材#残留溶剂#细菌内毒素#微生物控制#GMP车间#杀孢子剂#消毒灭菌#微生物检测#洁净区#控制区#质量管理体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师
发表于 前天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提供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4-6 14:58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