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6260|回复: 50
收起左侧

GMP附录三—一些小问题求解惑

[复制链接]
药徒
发表于 2013-6-8 20:5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因为知之甚少,所以问题本身可能会很外行,请大家多包涵!在此谢过了先!
附录三
第二十二条:。。。。。应当通过除菌过滤器排放,滤器的性能应当定期检查:
除菌过滤器用来拦截细菌等微生物行,病毒呢? 之前见有前辈提到“袋进袋出式”过滤,这种过滤能截留病毒?
另外“滤器的性能应当定期检查” ,
这个在投产前要验证么? 做病毒穿透挑战???
有哪些具体的检查方法? 是单纯的检漏?还是检查截留效率?

第四十条:
液氮的储存条件应当有适当的检测:
大家都是咋做的呀? 我们也就每天记录房间温湿度  有个测量液位的探头  还有直接用测尺来测量液位  算是监测手段了  这样行么? 还需要如何检测么?


四十一条:
生产用种子批、细胞库应当在规定的贮存条件下在不同地点分别保存,避免丢失:
此处指的是 三级库?  还是指 原始库、主库而不包括工作库 ? 还是单只工作库?
不同地点我们就是把主库、原始库放QC那面的专门房间了 由QA双人双锁的保管  现用现领   工作库还是放生产车间里面了 因为用的时候方便  不知这样行不行?

还有一个是参照附录一的 十三条 :非最终灭菌操作产品的无菌生产操作示例
B级:
1 处于未完全密封 (1)状态下的产品置于完全密封容器内的转运  (1)轧盖前产品视为未完全密封状态   
2 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器具灭菌后处于密闭容器内的转运和存放
网上搜的说是 药典的解释  我本人还没去查证过  : 密闭:指将容器密闭,以防止尘土及异物进入。
密封:指将容器密闭以防风化、吸潮、挥发或异物进人。   这样看是不是密封的程度更高  是连空气都不许进的  而密闭是可以通气的 比如呼吸袋 空气滤膜?
哪位高人给解释一下此 密封容器 与密闭容器的区别 顺便给举个例子呗 非常感谢   此问题之前在咱论坛里问过  但无果, 借此机会再刨一刨    我坚持问这个问题就是想道 灌装头啊 工具啊 装无纺布袋灭菌后 或者再外加器械盒转运行还是不行   是不是一定得用呼吸袋?再次感谢!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8 收起 理由
仲夏秋夜云 + 8 你再回贴一下,再加分,应该加你15分的,现.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3-6-8 21:02: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应该给你加二十分的……一次只能加八分,你再回帖几个,我能分开加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3-6-8 21:30:21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学习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3-6-8 21:4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求大神 解答上面的问题 我也想知道怎么做 为什么这么做{:soso_e1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3-6-8 22: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答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3-6-8 22:2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密封:封,封闭,有合适的措施与外界环境隔绝,保证内容物的状态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如外购的无菌胶塞装在呼吸袋中的形式。
密闭:闭,可以理解为闭合,即容器有合适的闭合结构以与外界环境隔离,主要是防止尘埃粒子的污染,如经常用的带盖子的不锈钢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3-6-8 22:36:08 | 显示全部楼层
生产用种子批、细胞库应当在规定的贮存条件下在不同地点分别保存,避免丢失。

除避免丢失外,更主要是防止意外导致的种子活性降低、死亡等,所以,原始种子库、主种子分开存放,单纯低温冰柜是不够的,原始种子库还应于液氮中备份保存。工作种子库可直接放车间,不备份可以,备份更好。管理上,双人双锁是最基本的,还应有监控、记录、报警等措施,包括冰柜温度异常等。液氮中保存还应有液氮量的监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3-6-8 22:40:35 | 显示全部楼层
灌装头啊 工具啊 装无纺布袋灭菌后 或者再外加器械盒转运行还是不行

无纺布是不行的,因为有纤维脱落,更主要的是其纤维组成的孔径细菌是可以通过的。有呼吸袋是最好的,成本并不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3-6-8 22:4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液氮的储存条件应当有适当的检测:
其实也就监测液面,每天记录房间温湿度  有个测量液位的探头  还有直接用测尺来测量液位已经足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3-6-8 23: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除菌过滤器不能过滤掉病毒,病毒应该采取的方式是灭活,滤芯你可以做泡点测试或则做前进流实验

点评

我也这么认为,那就是说GMP的本意只是说的非病毒病原微生物?  发表于 2013-6-9 07:4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2013-6-9 14:26:27 | 显示全部楼层
min930 发表于 2013-6-8 22:29
密封:封,封闭,有合适的措施与外界环境隔绝,保证内容物的状态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如外购的无菌胶塞装在呼 ...

就是这条   很多培训老师都只强调密封  基本不认可密闭
GMP上也只给了密封的定义:附录1 八十一条 : 密封:指将容器或器具用适宜的方式封闭,以防止外部微生物侵入。    说白了只能用呼吸袋了。。。
另外不知道一层呼吸袋外加器械盒行不?  呼吸带封口后的检漏用做不?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8 收起 理由
仲夏秋夜云 + 8 基础分欠的,还差你4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2013-6-9 14:28:59 | 显示全部楼层
min930 发表于 2013-6-8 22:40
灌装头啊 工具啊 装无纺布袋灭菌后 或者再外加器械盒转运行还是不行

无纺布是不行的,因为有纤维脱落,更 ...

医院包手术器械的医用无纺布  医用皱纹纸  据说是不脱落纤维的  还没仔细了解过 不知道能不能行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8 收起 理由
仲夏秋夜云 + 8 基础分加讨论人数加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3-6-10 07:3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半拉木匠 发表于 2013-6-9 14:26
就是这条   很多培训老师都只强调密封  基本不认可密闭
GMP上也只给了密封的定义:附录1 八十一条 : 密 ...

呼吸袋已经是密封了,一层外再加密盒子没什么问题。呼吸袋本身是透气的,检漏是没法实现的,密封性测试可在验证阶段完成

点评

知道了 多谢 加盒子是为了方便转运 到时候直接开盒进RABS 不再消毒了就  发表于 2013-6-10 12:29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2 收起 理由
仲夏秋夜云 + 2 本帖中积极参与讨论加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3-6-10 07:40:24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学习学习,看看各位的见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3-6-13 08:3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第一条的理解:病毒需要灭活,病毒灭活作为一个工艺步骤在研发报批阶段及工艺验证中要进行的,平时就不需要了,只是对废弃液加酸或碱灭活即可。
滤器做完整性测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2013-6-15 07:58:03 | 显示全部楼层
hhhy 发表于 2013-6-13 08:33
对于第一条的理解:病毒需要灭活,病毒灭活作为一个工艺步骤在研发报批阶段及工艺验证中要进行的,平时就不 ...

此处的病毒不一定是灭活的呀 比如接种、收毒等等阶段肯定不灭活   此处的滤器是空调的滤器 跟液体没关系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3-6-19 12: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帖子没有人来活跃一下气氛,不好:


附录三
第二十二条:。。。。。应当通过除菌过滤器排放,滤器的性能应当定期检查:
除菌过滤器用来拦截细菌等微生物行,病毒呢? 之前见有前辈提到“袋进袋出式”过滤,这种过滤能截留病毒?
另外“滤器的性能应当定期检查” ,
这个在投产前要验证么? 做病毒穿透挑战???
有哪些具体的检查方法? 是单纯的检漏?还是检查截留效率?

火星人愈见:
病毒目前包括两种,一种是生物载体另一种是纯信息载体。生物载体病毒(virus)是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的非细胞形态的靠寄生生活的生命体。纯信息载体病毒: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被称为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3-6-19 12:2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概念

生物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核酸(DNA/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基本信息

概述
病毒
  病毒
是颗粒很小、以纳米为测量单位、结构简单、寄生性严格,以复制进行繁殖的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是比细菌还小、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在细胞中增殖的微生物。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多数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原指一种动物来源的毒素。“virus”一词源于拉丁文。病毒能增殖、遗传和演化,因而具有生命最基本的特征,至今对它还没有公认的定义。其主要特点是:
①形体极其微小,一般都能通过细菌滤器,因此病毒原叫“滤过性病毒”,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
②没有细胞构造,其主要成分仅为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故又称“分子生物”;
③每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不是DNA就是RNA。
④既无产能酶系,也无蛋白质和核酸合成酶系,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成分。
⑤以核酸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
⑥在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生物大分子状态存在,并长期保持其侵染活力。
⑦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⑧有些病毒的核酸还能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并诱发潜伏性感染。

简单理解
病毒,是一类不具细胞结构,具有遗传、复制等生命特征的微生物。
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的能力,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有高度的寄生性,完全依赖宿主细胞的能量和代谢系统,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离开宿主细胞,它只是一个大化学分子,停止活动,可制成蛋白质结晶,为一个非生命体,遇到宿主细胞它会通过吸附、进入、复制、装配、释放子代病毒而显示典型的生命体特征,所以病毒是介于生物与非生物的一种原始的生命体。
病毒的分类:
从遗传物质分类:DNA病毒、RNA病毒、蛋白质病毒(如:朊病毒)
从病毒结构分类:真病毒(Euvirus,简称病毒)和亚病毒(Subvirus,包括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从寄主类型分类:噬菌体(细菌病毒)、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动物病毒(如禽流感病毒、天花病毒、HⅣ等)
从性质来分:温和病毒(HⅣ)、烈性病毒(狂犬病毒)。
病毒的形态
⑴球状病毒;⑵杆状病毒;⑶砖形病毒;⑷冠状病毒;⑸丝状病毒
⑹链状病毒;⑺有包膜的球状病毒;⑻具有球状头部的病毒;⑼封于包含体内的昆虫病毒。
病毒粒的对称体制:
病毒粒的对称体制只有两种,即螺旋对称(代表烟草花叶病毒)和二十面体对称(等轴对称,代表腺病毒)。一些结构较复杂的病毒,实质上是上述两种对称相结合的结果,故称作复合对称(代表T偶数噬菌体)

病毒的大小
多数病毒直径在100nm(20~200nm),较大的病毒直径为300-450纳米(nm),较小的病毒直径仅为18-22纳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3-6-19 12:24:23 | 显示全部楼层
病毒的组成
病毒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组成。由于病毒是一类非细胞生物体,故单个病毒个体不能称作"单细胞",这样就产生了病毒粒或病毒体(virion)。病毒粒有时也称病毒颗粒或病毒粒子(virus particle),专指成熟的、结构完整的和有感染性的单个病毒。核酸位于它的中心,称为核心(core)或基因组(genome),蛋白质包围在核心周围,形成了衣壳(capsid).衣壳是病毒粒的主要支架结构和抗原成分,有保护核酸等作用。衣壳是由许多在电镜下可辨别的形态学亚单位(subunit)——衣壳粒(capsomere)所构成。核心和衣壳合称核心壳(nucleocapsid)。有些较复杂的病毒,(一般为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其核心壳外还被一层含蛋白质或糖蛋白(glycoprotein)的类脂双层膜覆盖着,这层膜称为包膜(envelope)。包膜中的类脂来自宿主细胞膜。有的包膜上还长有刺突(spike)等附属物。包膜的有无及其性质与该病毒的宿主专一性和侵入等功能有关。昆虫病毒中有1类多角体病毒,其核壳被蛋白晶体所包被,形成多角形包涵体。
病毒的复制过程叫做复制周期。其大致可分为连续的五个阶段:吸附、侵入、增殖、成熟(装配)、裂解(释放)。

病毒的结构

  病毒结构
1.病毒的基本结构
有核心和衣壳,二者形成核衣壳。核心位于病毒体的中心,为核酸,为病毒的复制、遗传和变异提供遗传信息;衣壳是包围在核酸外面的蛋白质外壳。
衣壳的功能:①具有抗原性;②保护核酸;③介导病毒与宿主细胞结合。
2.病毒的辅助结构
有些病毒核衣壳外还有一层脂蛋白双层膜状结构,是病毒以出芽方式释

  病毒结构
放,穿过宿主细胞膜或核膜时获得的,称之为包膜。在包膜表面有病毒编码的糖蛋白,镶嵌成钉状突起,称为刺突。有包膜病毒对有机溶剂敏感。
包膜功能:①保护核衣壳;②促进病毒与宿主细胞的吸附;③具有抗原性。

病毒出现假说:
1.蛋白质、核酸遗失说:
大生物(此处大生物意思是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区别于病毒的非细胞结构生物)由于细胞脱落和破裂,导致游离的蛋白质和DNA、RNA的出现,在某种情况下,这些蛋白质由于化学作用形成了一个内部可容纳小分子的结构,里面裹着DNA或者RNA,甚至单独的蛋白质和单独的DNA、RNA游离,这些散落的游离的分子,有一些个别的和大生物细胞膜有亲和性,大生物细胞通过吞噬作用使其进入细胞,其DNA、RNA得以表达,然后通过进化形成成熟的病毒。[3]
2.生命起源说:
病毒是最原始的生命体,早在没有细胞之前就有病毒存在,那时的病毒还只限于蛋白质和核酸,没有表现出病毒的寄生特征,当细胞体生物出现之后,个别这种蛋白质和核酸或他们的复合体表现出寄生性,这些散落的游离的分子,有一些个别的和大生物细胞膜有亲和性,大生物细胞通过吞噬作用使其进入细胞,其DNA、RNA得以表达,然后通过进化形成成熟的病毒。[3]


来源

在病毒大家庭中,有一种病毒有着特殊的地位,这就是烟草花叶病毒。无论是病毒的发现,还是后来对病毒的深入研究,烟草花叶病毒都是病毒学工作者的主要研究对象,起着与众不同的作用。[4]


发现

1886年,在荷兰工作的德国人麦尔(Mayer)把患有花叶病的烟草植株的叶片加水研碎,取其汁液注射到健康烟草的叶脉中,能引起花叶病,证明这种病是可以传染的。通过对叶子和土壤的分析,麦尔指出烟草花叶病是由细菌引起的。
证实
1892年,俄国的伊万诺夫斯基(Ivanovski)重复了麦尔的试验,证实了麦尔所看到的现象,而且进一步发现,患病烟草植株的叶片汁液,通过细菌过滤器后,还能引发健康的烟草植株发生花叶病。这种现象起码可以说明,致病的病原体不是细菌,但伊万诺夫斯基将其解释为是由于细菌产生的毒素而引起。生活在巴斯德的细菌致病说的极盛时代,伊万诺夫斯基未能做进一步的思考,从而错失了一次获得重大发现的机会。
1898年,荷兰细菌学家贝杰林克(Beijerinck)同样证实了麦尔的观察结果,并同伊万诺夫斯基一样,发现烟草花叶病病原能够通过细菌过滤器。但贝杰林克想得更深入。他把烟草花叶病株的汁液置于琼脂凝胶块的表面,发现细菌在凝胶中以适度的速度扩散,而感染烟草花叶病的物质仍滞留于琼脂的表面。从这些实验结果,贝杰林克指出,引起烟草花叶病的致病因子有三个特点:1,能通过细菌过滤器;2,仅能在感染的细胞内繁殖;3,在体外非生命物质中不能生长。根据这几个特点他提出这种致病因子不是细菌,而是一种新的物质,称为“有感染性的活的流质”,并取名为病毒,拉丁名叫“Virus”。
神奇的病毒“诞生”了!
几乎是同时,德国细菌学家勒夫勒(Loeffler)和费罗施(Frosh)发现引起牛口蹄疫的病原也可以通过细菌滤器,从而再次证明伊万诺夫斯基和贝杰林克的重大发现。
“virus”一词源于拉丁文,原指一种动物来源的毒素。病毒能增殖、遗传和演化,因而具有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但至今对它还没有公认的定义。最初用来识别病毒的性状,如个体微小、一般在光学显微镜下不能看到、可通过细菌所不能通过的过滤器、在人工培养基上不能生长、具有致病性等,现仍有实用意义。但从本质上区分病毒和其他生物的特征是:①含有单一种核酸(DNA或RNA)的基因组和蛋白质外壳,没有细胞结构;②在感染细胞的同时或稍后释放其核酸,然后以核酸复制的方式增殖,而不是以二分裂方式增殖;③严格的细胞内寄生性。病毒缺乏独立的代谢能力,只能在活的宿主细胞中,利用细胞的生物合成机器来复制其核酸并合成由其核酸所编码的蛋白,最后装配成完整的、有感染性的病毒单位,即病毒粒。病毒粒是病毒从细胞到细胞或从宿主到宿主传播的主要形式。
目前,病毒一词的涵义可以是:指那些在化学组成和增殖方式是独具特点的,只能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的微生物或遗传单位。它的特点是:只含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不含有功能性核糖体或其它细胞器;RNA病毒,全部遗传信息都在RNA上编码,这种情况在生物学上是独特的;体积比细菌小得多,仅含有少数几种酶类;不能在无生命的培养基中增殖,必须依赖宿主细胞的代谢系统复制自身核酸,合成蛋白质并装配成完整的病毒颗粒,或称病毒体(完整的病毒颗粒是指成熟的病毒个体)。
由于病毒的结构和组分简单,有些病毒又易于培养和定量,因此从20世纪40年代后,病毒始终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材料。
在实践方面,病毒的研究对防治人类、植物和动物的疾病作出了重要贡献。如病毒疫苗的发展,利用昆虫病毒作为杀虫剂等。1982 年将资料齐全而能分类的病毒划分为7大群:(双链)ds DNA,有包膜;(双链)ds DNA,无包膜;(单链)ss DNA ,无包膜;(双链)ds RNA,有包膜;(双链)ds RNA,无包膜;(单链)ss RNA,有包膜;(单链)ss RNA,无包膜。
病毒对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所以得感冒的时候没时间去医院的话可以买个干扰素药品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3-6-19 12:24:41 | 显示全部楼层
病毒性质的两重性;
一、病毒生命形式的两重性
1.病毒存在的两重性病毒的生命活动很特殊,对细胞有绝对的依存性。其存在形式有二:一是细胞外形式,一是细胞内形式。存在于细胞外环境时,则不显复制活性,但保持感染活性,是病毒体或病毒颗粒形式。进入细胞内则解体释放出核酸分子(DNA或RNA),借细胞内环境的条件以独特的生命活动体系进行复制,是为核酸分子形式。
⒉病毒的结晶性与非结晶性 病毒可提纯为结晶体。我们知道结晶体是一个化学概念,是很多无机化合物存在的一种形式,我们可以认为某些病毒有化学结晶型和生命活动型的两种形式。
3.颗粒形式与基因形式病毒以颗粒形式存在于细胞之外,此时,只具感染性。一旦感染细胞病毒解体而释放出核酸基因组,然后才能进行复制和增殖,并产生新的子代病毒。有的病毒基因组整合于细胞基因组,随细胞的繁殖而增殖,此时病毒即以基因形式增殖,而不是以颗粒形式增殖,这是病毒潜伏感染的一种方式。
二、病毒结构和功能的两重性
1.标准病毒与缺陷病毒在病毒的增殖过程中,由于其基因组因某种微环境因素的影响或转录过程的错误而发生突变,以致有装配不全的病毒颗粒产生,称为缺陷病毒,产生缺陷病毒的原亲代病毒,则称为标准病毒,缺陷病毒颗粒有干扰标准病毒繁殖的作用。
2.假病毒与真病毒一种细胞有两种病毒同时感染的情况,在增殖过程中,一种病毒可以穿上本身的外壳,这就是真病毒,是这种病毒的应有“面目”;如果一种病毒的核酸被以另一病毒外壳来编码,则称为假病毒,此时一种病毒的本来性质,被另一种病毒的性质所掩盖。
3.杂种病毒和纯种病毒两种病毒混合感染时,除了出现假型病毒外,还有可能出现病毒核酸重组的情况,即一种病毒颗粒之中,可含有两种病毒的遗传物质,此可称为杂种病毒,这是病毒学中一个相当常见的现象。
三、病毒病理学的两重性
1.病毒的致病性和非致病性关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问题,是同宿主细胞相对而言的,在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和机体水平,可能有不同的含义。在细胞水平有细胞病变作用,但在机体水平可能并不显示临床症状,此可称为亚临床感染或不显感染。
2.病毒感染的急性和慢性 病毒感染所致的临床症状有急、慢之分,有的病毒一般只表现急性感染而很少表现慢性感染;有的则既有急性过程,也有慢性过程。
目前对病毒的概念可以是:病毒是代谢上无活性,有感染性,而不一定有致病性的因子,他们小于细胞,但大于大多数大分子,他们无例外地在生活细胞内繁殖,他们含有一个蛋白质或脂蛋白外壳和一种核酸,DNA或RNA,甚至只含有核酸而没有蛋白质,或只有蛋白质而没有核酸,它们作为大分子似乎太复杂,作为生物体它们的生理和复制方式又千姿百态。Lwoff在“病毒的概念”一文中强调病毒的特殊性时指出,“病毒应该就是病毒,因为它们是病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4-19 02:04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