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yyylggglll 于 2013-10-4 16:18 编辑
论坛里转载了这样一篇文章,叫“透过QA看企业”,转载人把QA分成三类: 1.务实型 也属技术型,这类QA性情温和、技术能力较强,非常清楚QA的职能,容易沟通,工作有个人见解,常与车间在一起共同讨论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把自己当作是车间的一员融入生产队伍中,备受车间员工青睐和尊重; 2.指挥型 也属领导型,这类QA技术能力一般,偶尔能解决一些小问题,偶尔到生产现场转一转,发现问题就找工艺员或车间的基层管理者,如果没受到车间员工尊重时会很气愤的找车间主任理论,如果这时车间主任的态度不好的话,他会故意找茬,与车间过不去; 3.监督型 也属传话型,这类QA基本没有什么技术能力,对相关文件标准理解很肤浅,从不请教学习、不清楚QA的职能,在生产现场的时间较多,与车间员工分得很清楚,只要个人认为员工操作与标准不符,或与原来不符时,经常叫停或直接找车间主任,说不出问题的原由所在,车间员工对此类QA较反感,发生意外问题时基本不问事件原由,叫停的同时第一时间报告自己的领导,深信停止生产是保证安全的最好办法。 并且转载人也旗帜鲜名的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坛友们也讨论的非常热烈,并有拍砖之势。看到蒲友们的想法,我也在再想,当QA被生产人员质疑能力怎么办?
本人对这种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也有了一定的看法: 1.立场要坚定:应该怎么做是SOP规定的,不符合SOP、 GMP要求的操作现场QA就必须指出,至于问题怎么解决是生产部门的工作,QA最多也是协助。现场QA的关注点在质量保证,生产效率、工作流层是上层生产质量领导层的关注点,不应该由现场QA解决。 2.职责应清楚明确:在大局上要让员工理解质量工作的重要性,端正班组长、骨干员工的工作态度,使不规范的行为在生产一线能被发现、制止,孤立、转化不听话、不用心的少数人。 3.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做好QA工作,必须自己掌握过硬的本领,不能满足于对生产工艺等的一知半解,要努力提高自身能力;QA在理解法规的前提下,最先要熟悉的就是工艺及质量属性、物料性质(熟悉了物料性质才能评估物料可能带来的风险)、生产设备(关键设备的最小批量,最大批量,易损部位,影响效率的瓶颈点等等)、公用工程等等。其实工人师傅很简单的!如果当他们无法做到的,你能做到那么他们就肯定会服气你! 4.换位思考:QA一般都有被质疑的情况存在,虽然有可能你说的是对的,严格在执行公司各项SMP或SOP,但工人不这样理解,他有他的习惯和方式,还有他对SMP和SOP的理解是否到位。有些小企业QA未能完全履行GMP中所规定的职责,这个还受公司级领导和车间级领导对GMP的理解所致,所以对QA也是有些“意见”,导致正常职责无法履行。
5.独立性与话语权:首先公司要重视QA,要有完整的独立性,公司各级要有对GMP的正确理解,QA人员要对工艺规程、产品相关SMP及SOP熟悉,对现场操作流程熟悉。工作出现冲突是在所难免的,这个需要生产质量部门分析评判好(要权威、公正),避免再次发生同样的问题。 6.心态和思维方式要好:心态要摆正,不管你在哪个岗位,大家都是人,工作上职责有差异,但生活上都是生而平等。刚毕业进企业的QA尤其注意要放低姿态,在车间时注意多与车间同事多沟通,不懂就问,慢慢积累,在可能出现偏差的地方多思考和评估下对质量影响的风险程度,自己不能定夺的可以多和有经验的QA请教以及向上级反馈。在和车间同事对某项规定或偏差有争议时可以多用讨论或协商的形式,但对于质量有极大风险问题,该强硬还得强硬。 与员工保持良好的关系,适当帮忙,既要让员工感觉亲切,又不能让员工形成依赖。 有一句话来评判QA的:就是车间技术员可以胜任现场QA,但是现场QA不一定能胜任技术员。没有生产经验,考虑问题不周全,有时候连自己也弄不懂,这样的人去做QA,人家会服你吗。很多公司都是这个现状,不管有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都没有去改变的欲望。这个要从QA个人本身去改变,部门甚至公司的体质去改变。 有不同观点的,欢迎来拍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