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1726|回复: 2
收起左侧

乳腺癌药物 制药巨头产品梯队掠影

[复制链接]
药生
发表于 2014-3-28 10:5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乳腺癌药物 制药巨头产品梯队掠影

    核心提示:乳腺癌是女性最常发生的肿瘤之一, 也是现代导致女性死亡主要的肿瘤杀手之一。《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我国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恶性肿瘤,从病种看,乳腺癌在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中排名第6位,而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如何预防及治疗女性乳腺癌疾病成为当下全球性的热门课题。


“粉红丝带”是乳腺癌防治活动的一个标识,用于宣传“及早预防,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米内网专稿(研究员 lily-cha)乳腺癌是女性最常发生的肿瘤之一, 也是现代导致女性死亡主要的肿瘤杀手之一。《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我国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恶性肿瘤,从病种看,乳腺癌在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中排名第6位,而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如何预防及治疗女性乳腺癌疾病成为当下全球性的热门课题。

乳腺癌的发生与雌激素的长期刺激、病毒、增生、遗传和家族史和放射性接触史有关。其治疗手段以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为主。其中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化疗、内分泌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手术和放射治疗是主要的局部治疗手段,而手术治疗中切除是乳腺癌治疗最重要的手段。由于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手术范围逐渐缩小,从而为患者在术后保留了良好的形体,提高了生活质量;而目前的放疗设备及技术,足以使保留的乳房得到较均匀充分的照射,消灭残留下来的肿瘤细胞,其作用与全乳切除效果相当。

而在药物治疗方面,化疗药物从上世纪70年代以非蒽环类为主的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等为开端,到80年代含蒽环类药物阿霉素、表阿霉素等,直至90年代紫杉醇、多西紫杉醇的问世,乳腺癌化疗出现重大突破。到目前为止,蒽环类联合紫杉类仍是既往未用过蒽环和紫杉类的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最有活性的联合方案之一。而紫杉类与吉西他滨联合用药也是美国NCCN(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和中国CNCCN推荐用于蒽环类治疗失败乳腺癌的一线选择方案。而上世纪与环磷酰胺等同时代问世的他莫昔芬 (三苯氧胺,TAM)则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史上里程碑式的药物。它是通过与雌激素在靶细胞内竞争雌激素受体(ER),减少ER含量,同时阻断雌激素进入癌细胞,影响DNA合成及核分裂,从而使激素依赖性癌细胞生长停止;还可以抑制卵巢合成雌二醇,导致血中雌二醇浓度下降,达到化学去势。上世纪90年代上市的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如来曲唑、阿那曲唑及依西美坦等,在复发转移乳腺癌一线治疗中明显优于三苯氧胺。并且芳香化酶抑制剂在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领域也取得显著的成效。而以戈舍瑞林为代表的促黄体激素激动剂类药物,对绝经前及绝经期乳腺癌、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有效。而在分子靶向治疗药物方面,赫赛汀(HercePtin)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治疗HER2过度表达的转移性乳腺癌的药物,是一种重组DNA衍生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可选择性地作用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细胞外部位,从而阻断癌细胞的生长,并且还可以刺激身体自身的免疫细胞去摧毁癌细胞。

治疗乳腺癌药物在为女性的健康保驾护航的同时,在经济上也取得了良好的效益。米内网跨国公司业绩显示,各制药巨头手中均有若干治疗或预防乳腺癌疾病的畅销药物,并且在乳腺癌药物市场主攻方向及布局各有千秋。

从各制药巨头产品延续性来分析,由于葛兰素史克产品线的销售中,肿瘤药的销售只占到总销售额的5%左右,而且其肿瘤类的重点产品主攻治疗化疗或放疗引起的呕吐等,因此在乳腺癌治疗药物领域,与其他制药巨头相比还略显单薄。2007年推出的拉帕替尼原来锁定的目标药物是赫赛汀,但从几年的运作来看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在此领域,产品线布局最好的是罗氏,在手握超级重磅药物赫赛汀的同时,又开发出抗体偶联药物Kadcyla(ADO-TRASTUZUMAB EMTANSINE),并同时拥有处于急速上升期的帕妥珠单抗,未来接棒已进入专利到期倒计时的赫赛汀市场已经初现端倪,因而继续保持其在HER2阳性乳腺癌市场中的霸主地位易如反掌。而辉瑞虽然不曾拥有象赫赛汀这样的超级重磅,但是其正在进行III期临床的CDK4/6抑制剂palbociclib被众多分析师看好,前途光明。

随着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急速增长,国内抗肿瘤药市场随即跟上,在巨大市场的吸引下,国内医药企业纷纷加强自己在抗肿瘤药物产品的梯队建设,努力成为强者中的更强者,抗乳腺癌药物作为抗癌药物中的重要一环,各企业当然不会掉以轻心。

而在分子靶向治疗药物方面,国内企业起步稍晚,市场仅有罗氏的注射用曲妥珠单抗在售,且其后续的帕妥珠单抗也已向CFDA提出了进口申请。

(本文米内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3-28 12:45: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认为单抗产品有前途,疗效可靠,副作用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楼主| 发表于 2014-3-28 13: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这个表格很说明问题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4-6 05:38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