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6日,天士力创新药物研发思路头脑风暴会召开,来自天士力研究院和外部专家就研究院创新药物研发战略树立及产品规划、中药研发创新思路等主题进行了专题分享。与会嘉宾围绕创新药物研发思路进行了充分的研讨。
----------------------------------------------------------------------------------------------
新药创新何去何从?
新药获批数量在持续萎缩:美国FDA审批新药的速度继续以缓慢的步伐前进,处于研发中的产品数量和制药公司提交新药申请(NDAs)的药物数量都在下降,全球药品市场研发投入产出率也呈现下降趋势
专利到期导致新药研发模式改变:全球医药行业面临专利悬崖,过去5年来,销售额大约为1000亿美元的品牌药失去专利保护。无休止的专利失效周期已经导致制药行业在新药研发模式上发生了根本变化,因为新药的推出速度跟不上研发费用的增长速度。制药行业一直在设法解决研发效率降低的问题,过去十年间,研发投资增加了一倍多,而新分子实体的批准数量却在锐减。
早期试验阶段或Ⅱ期失败几率最高:新药进入市场面临更高的门槛意味着制药公司要投入更多的资金,然而目前的现实是,大部分资金花费在了Ⅱ期或早期试验阶段,这些试验阶段有着最高的失败几率。
随着对疾病谱不断地深化,制药公司在新兴市场部署研发资源:中产阶级在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发展将慢性病的患病人群数量迅速扩大,这个转变将使新兴市场的药品规模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大多数制药公司仍然倾向于将新兴市场视为主要的低成本研发基地。随着对这些疾病了解的不断深化,制药公司逐渐意识到,它们需要在新兴市场部署研发资源,因为只有在当地进行研发,才能从患者、医生和医疗费用支付者那里获得宝贵的真知灼见。
应对市场变化,通过技术授权引入后期开发阶段的产品,早期开发工作与规模相似的合作伙伴共同承担开发风险:为了应对市场上出现的如此巨大的变化,制药公司通过技术授权引入处于后期开发阶段的产品,而将早期开发工作交给一家合作伙伴公司。
通过运用一系列创新性研发融资和合作模式,制药公司可以冒较小的风险,从较少的投入资金与运作中获得更高的收益。通过寻求新的融资和协作模式,使资源投入与金融投资脱钩,日常运营控制与资产权力脱钩,以便从某一项目获得最大的下游回报,同时最大程度地降低前期风险。例如,企业风险投资可以尽早发现日趋成熟的早期项目。而购买期权也是一种方式,既可以对未来可能成功的项目进行许可,又不必投入内部资源。而通过与合同研究机构、低成本国家的公司或私募基金投资者合作,降低开发成本、利用外部产能并共同分担金融风险,公司也能降低内部项目的开发风险,同时掌握控制权以及金融升值潜力。
建设“没有围墙的研究院”,形成全开放研发大平台
核心机构与外围机构相结合
自主研究与合作研究相结合
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
天士力研究院定位于以创新药物开发和上市产品大品种培育为业务核心、产学研相结合搭建创新药物研发技术链为保障,科研项目化和人员矩阵式管理体系为支撑,构建疾病生命树开发创新产品、产品生命树培育大品种两种研发模式,成为大健康产品的发现、论证、验证及集成转化中心,打造国内医药企业研发中心第一品牌。
天士力研究院是大健康创新产品的孵化基地和技术转化平台,是博士后工作站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先后承担了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863、973、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研究与开发等重点科研项目40多项。先后与国内外十几家科研机构合作,建立研发中心、开展专题项目研究,构成了核心机构与外围机构、自主研究与合作研究、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科技创新组织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