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GMP缺陷分析集锦16】长沙药监看药企实施新版药品GMP存在的主要问题 摘要:科学有效地执行新版药品GMP。方法分析企业实施新版药品GMP的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策略和建议。新版药品GMP的实施是国内制药企业面临的又一次严峻挑战,正确地理解和有效地执行是推进新版药品GMP实施的关键因素。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1年度统计年报》数据显示,至2011年底,全国实有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企业4629家,企业总体水平和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订了新版药品GMP,并于2011-03-01在全国范围内分期、分批实施。新版药品GMP的最大特色是引用了美国CGMP和欧盟GMP中关于药品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理念,尽量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除了硬件方面的要求外,对人员、软件等方面均提出了较高要求。对于国内制药企业来说,实施新版GMP不仅是资金和技术上的挑战,更是对员工素质和管理水平的挑战。
1实施新版药品GMP存在的主要问题 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要求,国内高风险药品生产企业和普通制剂药品生产企业必须分别于2013年和2015年之前通过新版药品GMP认证。我市现有药品生产企业52家,其中高风险企业9家。至2012-12-30,仅有1家大输液制剂企业通过了国家局新版药品GMP认证;5家普通制剂企业通过了省局新版药品GMP认证。笔者对上述企业开展日常监管时发现,其厂房设施设备、人员素质、软件管理等方面确实比较规范和完善,但还存在如下问题: 1.1对供应商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审核 新版GMP对药品生产企业原辅料供应商资质审核有明确规定,但在现场审核中,制剂企业仍难以做到对原辅料生产车间现场、质量管理部门检验现场、企业相关人员素质、生产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等具体环节详细了解,多数只是走马观花,听听情况汇报、看看销售台账,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审核。 1.2厂房设施设备的变更存在潜在风险
为了通过新版药品GMP认证,企业进行了大规模的厂房设施设备改造,甚至进行了厂址搬迁、厂房新建。致使人员和设备之间的兼容性、设备安装、运行验证等方面都存在潜在隐患。比如,大容量灭菌设备的新购,已有上海市食品药品包装材料测试所对240批大容量灭菌设备进行的同步验证数据显示,灭菌柜容积的变化不是一个简单放大的过程,而必须将灭菌完全作为设计和应用的基础,这不仅是设备供应商的职责,同时也是药品生产企业灭菌柜选型和使用所必须考虑的问题。而大容量灭菌器的风险存在于纯化水量、喷淋水质等各个方面。 另外,企业配合新版《中国药典》的要求,为质量检验部门购置了如顶空进样气相色谱仪、总有机碳测定仪、原子吸收仪等精密检验仪器设备,而检验人员是否能完全按照法定的细节进行操作、其基本素质是否达到要求却难以确定。 1.3用户需求设计(URS)中的用户项目部分难以满足新版GMP
对于无菌药品生产新增了吹灌封三合一设备(BFS)和无菌隔离两个操作工艺,从第43届(2012年春季)全国制药机械博览会(沈阳)和第44届(2012年秋季)全国制药机械博览会(武汉)情况来看,以上两项技术所需要的制药机械设备存在URS用户项目难以满足的情况。设备制造商重视了工艺描述及原材料特性、技术描述、商务部分,忽略了用户项目实施要求部分,原因有以下几点: 1.3.1 设备供应商方面不愿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形成的用户项目实施要求简而无实。 1.3.2 药械采购商方面 只注重设备价格与质量,不考虑日后验证与操作所需文件的支持,较少考虑用户项目的实施要求。 1.3.3 评标环节的局限性一是评标打分标准不考虑制药设备的特殊性;二是评委的水平良莠不齐,大部分来自高校与设计单位,不关心用户项目的实施要求。 1.3.4 仿制水平参差不齐新版GMP 附录1 《无菌药品》中所涉及的BFS、LABS、RABS设备[5],目前国内产品多为仿制欧美特别是德国的技术,设备供应商的仿制水 平参差不齐。有的设备供应商一味在设备组装上进行研究,而对用户的产品工艺、关键控制点等方面了解十分有限,在提供制药设备时,无法为用户提供针对于其产品特点的全套服务。 1.4风险管理方法未与国际接轨
新版药品GMP90%以上的内容实现了与欧盟GMP、美国CGMP的接轨,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我们发现,GMP的国际化并不代表着中国制药企业能真正实现国际化,药品GMP的接轨与实际国情的接轨并不在一个时间段上。中国制药企业从生产操作到风险管理、质量过程控制等方面,还有大量的观念转变及财力、人力和精力上的投入工作要做。 对我市9家高风险药品生产企业进行现场检查时发现,其质量授权人、质量管理部门、生产管理部门对于如何进行风险管理的理解很不一致。企业在对某个关键控制点进行风险评估时,常存在以下问题: 1.4.1思想上的误区 认为风险评估是质量管理部门的工作。事实上,风险存在于各个环节和各个岗位,生产部门、 物料管理部门、仓储部门、工程设备部门、销售部门等,都应及时提供各类风险信息数据。 1.4.2使用中的误区 从2011年度企业提交的风险评估报告来看,企业对风险评估工具的理解、接受和使用水平不高,大部分企业对于不同情形、不同类别的风险点,都采用相对简单且不实用的风险评估工具来做分析,使该项工作流于形式。 2实施新版药品GMP的相关建议 2.1切实提高药品生产监管水平 监管水平包括两方面:一是药品监管部门的监管人员,其专业水平要有新的提高;二是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亦有待提升。药品监管者是否能在有限的监管时间内抓住关键问题并有效地进行处理,是对其政策水平、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的三重挑战。 药品GMP检查员应符合以上三项基本要求,并熟悉生产工艺、质量标准、工程设备等知识。新版药品GMP总则分别概述了生产管理、质量控制、设备管理、物料管理、验证自检等各方面内容,企业均有对应人员进行生产操作。特别是供应商发生改变、生产设施设备发生变更、关键人员发生变更时,企业应将变更看成是一个系统的改变,连贯的去分析和解决一系列问题,而不是缺什么补什么,少什么加什么。 2.2制药企业应进一步提高对新版药品GMP的理解 制药企业应更加细化、完整地了解新版GMP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体系。特别是风险管理、变更控制、偏差处理、纠正与预防措施、质量风险评估等内容。目前,多数企业在各类软件、文件中的表达比较完善,员工也接受了相应培训,但调阅相关记录并与员工进行交流后发现,虽然他们能够按GMP要求进行操作和记录,但记录不能达到对事物进行分析与评价的作用,不能实现指导或评价的意义。提示企业对员工开展GMP培训应更加注重针对性。再以生产设备为例,企业只是一味订购先进的生产设备,如BFS、LABS、RABS等,然后由设备生产方进行安装和运行确认,药品生产企业的员工只需根据产品工艺进行简单的投料即可,对于设备是否符合工艺需求、是否真正满足参数要求,均不再做深入的验证,当设备出现问题时,也需要等设备供应商来解决。而在新版GMP中,设备应该与人、工艺、参数、环境相结合,而不是独立分离的部分。 2.3积极学习外企的资本运作和高效管理经验
要长期、有效地执行新版药品GMP,资本运作和效率管理是企业必须突破的瓶颈问题。新版药品GMP代表着先进的医药工业技术及企业整体运营水平,只有将几方面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符合新版药品GMP要求。以我市药品生产企业近两年提供的年度风险评估报告来看,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偏差和风险,仍然要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同时聘请真正能解决问题的专业人士来分析和评价。国内企业应积极向外资企业学习其高效管理经验,将风险评估、偏差处理等过程控制真正执行到位。
作者:李衡,曾初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