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大呆子 于 2020-11-10 08:23 编辑
中药均一化的9项疑惑 作者:无云007
今日,《中药均一化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已公布,并于公布之日起实施。通读全篇之后,有许多的不解和疑惑,可能没有读的太明白,现就将自己的观点拿出与各位探讨一下,看是否可行。
该原则从均一化目的、规范要求、均一化对象、均一化要求、均一化操作、均一化指标、均一化要求考虑内容以及均一化计算方法等八个方面做了具体的阐述。 一、均一化目的:该原则的主要目的是保证中药制剂批间质量稳定以达到临床用药的安全和有效。 二、规范要求:这一点毫无争议,其核心是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任何的均一操作应该有规程、有记录、有验证,重要的是还要追溯药材、饮片、中间体及相关制剂的来源、去向及质量信息。因为不同的制剂所用饮片、提取物的投料方式不同,质量差异有别,所以也要根据制剂品种的特点开展均一化研究。 三、均一化对象:为了达到均一这一目的,原则中规定了均一化的对象:【处方】项下的药味,包括饮片、提取物等。 四、均一化要求:对于以上所提到的均一化对象,其首先要符合国家标准或注册标准,同时也要符合内控标准。 五、均一化操作:其主要手段是鼓励建立药材基地,建立药材质量追溯体系,保证药材来源稳定。其次依靠取样检验体现药材均一化的实际情况。最后再结合药材的稳定性考察结果来确定在必要的时刻是否要重新检验。 六、均一化指标:均一化指标是制剂关键质量属性的相关指标,比如有效成分、指标成份、大类成份的含量;浸出物;指纹图谱;生物活性等。并且鼓励采用联合测量评价。 七、均一化要求考虑内容:均一化后制剂产品的指标应当随着数据积累不断优化完善限度范围,其指标是否符合质量要求应当考虑临床试验用多批次样品的检验依据;如果临床研究不足,可参考非临床药效学、毒理学和药代动力学研究数据;同时还要考察处方药味、中间体、制剂之间的化学成份转移规律和制剂的质量目标;最后还要结合药品研发、技术转移、商业规模生产的相关知识,也包括对多批工艺研究和生产数据的统计分析。 八、均一化计算方法:根据不同批次均一化对象(处方药味,包括饮片、提取物等)的质量检验数据,计算出达到均一化要求(制剂批间质量稳定)所需的均一化对象的批次及比例(可以理解为投料量),但不可改变投料量,原则上满足的计算方法都可以使用,并且建议相关数据是否存在相加的可能,如有指纹图谱数据计算时,不宜直接计算相似度,可以换成单位质量峰面积等为指标。
通篇读完后,个人觉得有点云里雾里,可能与刚接触中药不久有关,现就对原则提出的八项内容,做如下四项总结: 一、目的很明确,中药制剂批间质量稳定,以满足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二、其具体以中药制剂的有效成分、指标成份、大类成份的含量;浸出物;指纹图谱;生物活性等作为考核指标。 三、为了达到这一考核目标,应该进行临床试验以确定考核指标的限度范围,如果临床不足可考虑参考非临床药效学、毒理学和药代动力学研究,还应道考虑药味、中间体、制剂之间化学成份的转化,同时考虑研发、转移、商业生产的知识等。 四、但是均一的对象却是药材,鼓励建立基地使药材质量可追溯,保证药材来源,然后再以取样检验来体现均一化,然后再考察药材的稳定性,最后如果有必要再进行重新检验。
针对以上总结,中间却是有许多疑问,具体如下: 一、中药制剂的有效成分以目前的技术手段不知道哪一家企业可以说我研究透彻了中药的有效成份! 二、在没有研究清楚有效成份的前提下,制定制剂的指标成份的意义何在? 三、大类成份的含量,不知道指的哪些内容,是液相中峰面积的最大的么?巴拉巴拉药典好像药味含量测定标准要求超过10%的真不知道有多少? 四、生物活性具体又是指的什么? 五、中药要开始研究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了么? 六、建立了基地就可以稳定住药材质量了么?谁又能够保证每年的药材质量都是一样的。 七、以取样检验来体现药材均一化,那么具体要检验什么,确定检验指标的意义又出自哪里,是不是弄清楚了一项,不管是不是有效成份先规定上在说? 八、考察药材的稳定性无可厚非,总不能每个企业都按照自己的考察条件来吧,是否应该有个统一考察条件? 九、如有必要重新复检,这个要上有效期了么?
看完之后,确实两天睡不着,不知道均一化到底该怎么执行,是不是又是搅动行业的如意金箍棒,但思索之后,有如下想法,不知道可不可行? 既然以中药制剂批间质量稳定为目标,那么在现有的基础上是否可以通过分析相应的工艺来逐渐开展。 目前中药制剂的剂型有胶囊剂、片剂、丸剂、颗粒剂、注射剂等等,但无论何种剂型药材的处理无外乎有两种形式:一是提取;二是粉碎。既然如此,是否可将提取、粉碎的批间稳定作为均一目标,这样也好实施。
为了达到假设目标,在结合目前各中药企业的实际情况,做一项建议:扩大提取批量,尽可能多的一批提取对多批制剂。 这样至少可以确保多批次制剂之间所用的浸膏或者药粉的质量均一性,从而达到制剂批间质量均一化的目的,另外增大提取批量可以缓解因药材之间质量变化的影响,通过控制目前现在提取、药粉的标准项目来逐渐实现均一化。
中药均一化这条路,不知道又有多少企业能够抗的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