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小脚丫1 于 2022-2-25 16:31 编辑
骨碎补的显微标准是咋做的,外包的?硬抄的? 中药人周老头儿于壬寅年初春 药典骨碎补 本品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Drynaria fortunei(Kunze)J.Sm.的干燥根茎。全年均可采挖,除去泥沙,干燥或再燎去茸毛(鳞片)。 …… 【鉴别】 (1)本品横切面:……各维管束外周有内皮层,可见凯氏点…… 粉末棕褐色。鱗片碎片棕黄色或棕红色,体部细胞呈长条形或不规则形,直径13~86μm,壁稍弯曲或平直,边缘常有毛状物,两细胞并生,先端分离;柄部细胞形状不规则。基本组织细胞微木化,孔沟明显,直径37~101μm。
1.横切面:……内皮层,可见凯氏点…… 我们看到的绝大部分都是凯氏加厚中的马蹄铁形增厚(如上图),只是在药材很细嫩的前端看到类似凯氏点。 我很怀疑这个实验室外包给某个省的切片公司做的,切片公司为了容易透蜡,总是喜欢选最嫩的部分去做切片。
2.鱗片碎片……边缘常有毛状物,两细胞并生,先端分离……。 这应是骨碎补的最典型的特征了。我们在试验时有的时候看的特别好,有的时候根本就看不到,仔细一看,原来材料不一样。 在亳州市场上见到的骨碎补有两种,分别为用火燎过的和原毛的。骨碎补又称毛姜,特点就是外面的鳞片,鳞片边缘的毛茸多是单个的,少数是两个并列的。徐先生认为两个并列的比较独特,作为最重要的鉴别特征。 可是用火一燎,首先伤害的就是就是鳞片边缘的毛茸。 再请药典委专家注意,药典的产地加工分为两种,“干燥或再燎去茸毛(鳞片)”。作为起草国家法典标准,这两种不同产地加工方法的药材都必须取到。实在不行,最笨的办法也应该把带毛的自己在酒精灯上用火燎一燎,再来做实验吧。您做没做实验啊?
3.基本组织细胞微木化,孔沟明显,直径37~101μm。 徐先生写的是—— “皮层细胞”与“基本组织”是两个概念层次,在这里相互替代没有什么问题。 问题是由于细胞体型较大,粉末中基本上看不到完整细胞,很难知道它在哪里。还有,看不到完整的细胞,直径是如何量的? 另外,从徐先生的描述中可以看来,只有部分细胞的孔沟明显。 不知道起草者自己看了粉末没有? 感觉至少应该增加几个字~基本组织细胞多破碎,微木化,部分孔沟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