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承继堂
第一次参加中药技术交流的线下活动,是去年金寨的那次资源交流大会,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主办,很多承继堂老师们参与的一次行业会议。那天的印象,是从江南的阴,转换成金寨的雨。雨还下得特别大。不过当入住下来时,天边竟出现了霞光。正好映着入住酒店不远处的金寨中医院的标志。一切随缘,便信步前往。不大的地方,有着浓郁的药香,不知院方是有意为之,还是天生如此。中药的气氛已然浓厚,预示着这次行旅,一定不会失望。
接风
主办方为到访者准备了丰盛的晚宴,鲜榨的石斛汁还是头一次品尝,浑浑的浊绿色,味淡,微苦,一般人恐怕要被劝退,咱中药人却像品起了老酒,咂摸出了滋味。我那一桌子,有的来自药都亳州,有的来自北京,两个江西,两个浙江,两个江阴的算是老乡了。十个人来自五湖四海,思想的碰撞也注定此行必有收获。
美食佳肴才入肚,主办方已经在隔壁会议室安排上了第一课,承继堂青年才俊李强老师的药材摄影技术。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投喂,这种节奏,很合我胃口。
学习
第二天,我感觉当了一天的“宅男”,不过不是独宅,而是与一众专家学者,和各地中药爱好者一起“宅”,众乐乐。
一天的主题,是一场接一场的会议。说是会议,我觉得更是课程,安排得很紧凑,干货也是满满当当。我甚至在课程中学到了一直困扰我的问题的答案。看来,我的预感没错,不说别的,仅此一项释惑,便可谓满载而归了。 更重要的是,我看到这么多中药行业的苦修之人,他们也带着满满求知欲而来。言谈之中,各个内力不俗。从别人身上学,我也看到了自己还差得远。所谓久久为功,今天这么多课程,这么多干货,也不过是长远修行中的一瞬而已。
采药
日头高照,已没有了来时的阴雨,正好上山。别看金寨只是大别山的余脉,三小时的山路,足以颠簸得大家浑浑噩噩。好在同车的孟武威老师开始他的“道”学课堂,给大家带来了一路欢乐。又有人背起了《神农本草经》,好家伙,一车的卧虎藏龙。 目的地是一段较为平整的山路,不及三公里,平日里赶路一瞬间就过去了,今天可不一样。慢下脚步,让时光慢慢流淌,放低目光,看看路边的小草。好吧,就这点路,已经看得我们缭乱了。通行的安徽中医药大学的周建理老师为我们一一解答,小花小草不提,上台面的就有乌头,天南星,博落回,白首乌,黄海棠。拨开一处绿丛,天南星全家福显现在我们眼前,一把伞、东北、云台,好家伙,都长成邻居了,一眼看三样,可让我们饱了眼福。
山道上闲步着的黄牛们,瞪着眼看我们这些不速之客,还看到有人在研究它的粪便。怎么回事?原来是看到蜣螂虫了,中药里,蜣螂虫可是一味好药啊。中药人眼里,什么不是药材呢?话说着,黄牛眼神躲闪了,它一定意识到我们又在惦念它肚里是不是还藏着一味贵重药材呢!没错,是牛黄啊。
山中绕云幛,黄牛卧道旁,山人寻药去,不觉日短长。好东西就是经不起时间,如果时间够长,在这里呆上一天都是可以的。有人说呆上十天半个月的,几年也行,呵呵,心中有着神农的梦想,可梦想还是要照进现实。大家都是中药行业的老手了,有各自的岗位,有各自的地方。回到岗位,回到地方,大家把所学用到实践,中药的发展也正是这一点一滴汇聚成的力量,各位同仁加油,承继堂的诸君们,一同努力。
正所谓:
大别山下汇八方,阳春下里聚一堂,
守住初心传薪火,继承百草识药香。
以此文记我金寨中药资源技术交流会学习之旅。
(完)

本文由郑州金宏达医学仪器设备贸易有限公司赞助,蒲公英论坛同步发表宣传,特别感谢。
征文活动正在继续,点击置顶主题帖可以查看活动详情,欢迎您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