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297|回复: 8
收起左侧

[研发注册] 找不到关于中药制剂配方数量限制的文献

[复制链接]
药徒
发表于 2024-7-4 08:4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准备研发中药制剂,委托研发单位说药味数量超了。想了解下相关法规要求,在药典上没找到在哪。同时也想制定单味药的剂量限制规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师
发表于 2024-7-4 08:4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做保健品吗?中药好象没有限制,很多五六十味的,你有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2024-7-4 08:5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呆子 发表于 2024-7-4 08:49
做保健品吗?中药好象没有限制,很多五六十味的,你有更多?

院内制剂,问过一个省级中医院和委托研发都说到这个问题。16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师
发表于 2024-7-4 09:3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百度到的,不知道能不能帮到你。
古人用药之道,实乃一门深邃而精妙的学问。在中药配伍的智慧中,通常会将一副中药的药味数量控制在十一味左右,其总重量则大约维持在100克上下。这其中的奥妙在于,每味药的平均用量约为10克,既能确保药效的充分发挥,又避免了药性的相互冲突,从而保证了临床疗效的可靠性。
中医有云:“药过十三,其性不沾”。此言不谬,若一副药方中药味过于繁杂,不仅可能导致药物之间的药性相互抵消,甚至可能引发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在古方的传承中,也不乏一些药味众多的经典方剂,如鳖甲煎丸、薯蓣丸等,它们的药味数量均超过二十味,但因其独特的配伍法则和药效,依然在临床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然,古方中也有许多药味精简的方剂,如芍药甘草汤、甘草干姜汤、栀子豉汤等,它们仅由两味药组成,却能在治疗特定病症时发挥出惊人的疗效。这些方剂的精妙之处在于,它们能够精准地针对病因病机,以最简单的方式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在临床处方用药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症和体质,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灵活选择用药的种类和数量。同时,由于中医门派众多,如经方派、时方派等,不同门派的医生在用药方面也会有所差异。但无论如何,用药的首要原则都是确保患者的安全和疗效。
因此,医生在开具药方时,必须审慎思考,避免盲目增加药味数量。若药味过多,超出了人体的运化能力,不仅无法发挥药效,还可能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正所谓“用药如用兵”,医生需深知药性之利弊,方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黄帝内经·素问》中所述:“治有缓急,方有大小;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此句深刻揭示了中医遣药组方的精妙与严谨。在中医理论中,药物配伍有着严格的规定,其中“十三味”被视为制方的上限。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大多数患者的病情属于常证,异证相对较少,故而制方时往往以十一味药为最大限度,以留出阴阳两极的调和空间。
有人或许认为,性味相近的药物可以近似看做一种功效,因此在开方时多加几味药并无大碍。然而,这种看法实际上忽略了中医理论的深刻内涵。在中医看来,人是通过经络运行来维持生命的,服药后,药物通过运化药气作用于经络和五脏六腑,从而调节体内的气火平衡。因此,每味药物都需要与身体的五脏六腑相对应,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如果中药超过十一味,那么多出的药味必然会扰乱体内的“真元”。这里的“真元”可以理解为人体内在的生命力或生命能量。当药物过多时,不仅会干扰身体的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还可能对人体造成损害。因此,中医强调“超过十一味药的方子即使能治病也会伤身损命!”
药在中医眼中,如同悬索之刀,既能救人于危难,也能伤人于无形。外药开天窍,内药经络掏,药物的作用在于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然而,药也是一把双刃剑,使用不当便会带来伤害。因此,中医在遣药组方时,必须以人为基础,在充分认识人的基础上进行。只有了解人体的生理病理特点,才能准确判断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如今,一些卖药的“中医”可能并没有受到这样的教导,他们可能只看重药物的疗效和利润,而忽略了药物对人体的潜在影响。这种短视的行为不仅损害了患者的利益,也玷污了中医的名声。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中医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培养更多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中医人才,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人是整体运化药物,而非某个微观的“组织器官”在单独承担这一任务。人体运化药物的能力,如同人所能扛起的重物重量,都是有其限度的。人体在不损耗真元的情况下,其运化药物的极限大约是11味药。若将一味药比作一把锋利的刀,那么一剂药便是一根坚韧的绳。试想,若一根绳子上拴着数十把刀,在人体内肆意舞动,那将造成怎样的后果?
事实上,一根绳子上拴的刀越少,我们对其的控制力才越强。因此,人体与药物的最佳匹配状态,便是使用11种药物。超出这一数量的药物,往往意味着重复或多余,而这些多余的药物,无疑会耗损人体的真元。正如铲土用锨,凿岩用钎,选用合适的工具才能事半功倍。用药亦是如此,需要精准而审慎。
然而,在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自以为是的医者,在用药时面面俱到,君臣佐使头头是道,但治疗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这其中的原因何在?其实,他们就如同那些用锄头去凿岩的傻子,选错了工具,自然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用药规矩,非急症莫用刀。这句话告诫我们,在用药时应秉持谨慎的态度,非到不得已时方用药。对于求医问药者来说,若得到一个超过20-30味药的方子,那么很可能你遇到的是一位庸医。因为真正的中医用药,是有规有矩的,他们深知药不在多而在精。
然而,遗憾的是,现在有些医者为了“取财”而违背了用药的规矩。他们开出的方子越来越大,似乎只有方子够大,财才越多。至于那些绳上拴的几十把刀在患者体内“舞动”的后果,他们自然是不会去考虑的。他们总是借口说:“老师就是这样教的,有错吗?”但他们忘了,医学是一门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学科,而不是一味地墨守成规。
因此,我们在选择医者时,一定要擦亮眼睛,选择那些真正懂得用药规矩、能够为患者着想的医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被庸医所害,真正地享受到中医药带来的健康与福祉。
《素问·至真大要论》中,对于方剂配伍的巧妙论述,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后世医家用药的智慧之路。所谓“君一臣二,制其小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这不仅是药物配伍的法则,更是对疾病轻重缓急的精准把握。小方如清泉细流,适用于病情轻微之时;中方似江河滚滚,应对中度病情;大方则如大海浩渺,专为重症疑难而设。
仲景之方,被誉为经典中的经典,其特点便是药味精简而疗效卓著。一般而言,其方剂药味多在11味以下,这既体现了仲景对药物配伍的深刻理解,也展示了其用药的精准与高效。然而,方剂的精简并不意味着其功效的局限,相反,这种精简往往更能凸显药物间的协同作用,从而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然而,中医用药之道并非一成不变。尽管经方因其药简效宏而备受推崇,但在实际临床中,医生仍需根据病情的变化灵活调整。当遇到疑难异症时,若仍拘泥于方制,不敢越雷池半步,则难免有失偏颇。因此,中医用方贵在圆机活法,既要尊古而不泥古,又要在遵循方制的基础上寻求突破。
在中医古方中,不乏用药味数众多却疗效显著的“大方子”。这些方剂往往针对复杂病情,通过多味药物的协同作用,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如鳖甲煎丸、薯蓣丸等,用药均在20味以上,却因其精准配伍而疗效显著。大活络丸更是以其50味的庞大阵容,擅长治疗内外妇儿各种杂证,成为名方中的佼佼者。
当然,中医用药并非一味追求药味的多少,而是要根据病情和患者的体质来灵活调整。遵“制”守“法”是用药的基本原则,但在此基础上,医者还需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感悟,进行个性化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用药如神,妙手回春。

点评

化药是字多显得厉害,例如各种化药的药品说明书,例如GMP以及各种指导原则。 中药是味多显得厉害,例如各种中医大夫开的汤药,不给你配个二十几味,哪能显得出大夫的博学,哪能体现出方剂配伍君臣佐使的优秀。 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7-4 10: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师
发表于 2024-7-4 10:16: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晓晨菀儿 发表于 2024-7-4 09:30
我百度到的,不知道能不能帮到你。
古人用药之道,实乃一门深邃而精妙的学问。在中药配伍的智慧中,通常会 ...

化药是字多显得厉害,例如各种化药的药品说明书,例如GMP以及各种指导原则。
中药是味多显得厉害,例如各种中医大夫开的汤药,不给你配个二十几味,哪能显得出大夫的博学,哪能体现出方剂配伍君臣佐使的优秀。
嘿嘿

点评

真正好的中医用方就是几味药,我始终觉得小方治大病,那种一开二三十味药的更像是在碰运气,但是忽略了相互作用和对人体的伤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7-4 10: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师
发表于 2024-7-4 10:5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门门 发表于 2024-7-4 10:16
化药是字多显得厉害,例如各种化药的药品说明书,例如GMP以及各种指导原则。
中药是味多显得厉害,例如 ...

真正好的中医用方就是几味药,我始终觉得小方治大病,那种一开二三十味药的更像是在碰运气,但是忽略了相互作用和对人体的伤害。

点评

历史上的不好说,两个流派。 现在的确实就是碰运气。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7-4 11: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师
发表于 2024-7-4 11:12: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晓晨菀儿 发表于 2024-7-4 10:56
真正好的中医用方就是几味药,我始终觉得小方治大病,那种一开二三十味药的更像是在碰运气,但是忽略了相 ...

历史上的不好说,两个流派。
现在的确实就是碰运气。

点评

反正我是深受其害,庸医太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7-4 11: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师
发表于 2024-7-4 11: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门门 发表于 2024-7-4 11:12
历史上的不好说,两个流派。
现在的确实就是碰运气。

反正我是深受其害,庸医太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2024-7-4 11:41:2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有参考性。本身对药味没有明确规定,本身开方习惯好像是分了派别的
药典只对成人一日饮片量做了规定,就是处方剂量。如果需制作成制剂,就最好药味少,不然浓缩是个大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京ICP证150354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证书编号: (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4-11-11 03:50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