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凉风 于 2025-4-18 16:18 编辑
鉴于小编在前期关于 2025版《中国药典》纯化水部分的 平台留言中,收到很多网友对于2025版《中国药典》纯化水部分的疑惑。现将2025版《中国药典》纯化水与2020版《中国药典》做一下具体的比较,希望能使您您更加深刻的理解并运用好新版药典下的纯化水。纯化水系统、中国药典、微生物限度、生物膜、生物膜控制、霉菌、霉菌污染、霉菌超标、微生物、不可接受微生物、铜绿假单胞菌、储水罐、沙氏门菌、注射用水、滴眼液、金黄色葡萄球菌、芽孢、霉菌消毒剂、除菌剂、清洁消杀、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皮氏罗尔斯顿菌、洁净室消杀、实验室除菌剂、洁净区霉菌污染
1制法 20版药典:制法:本品为饮用水经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的方法制得的制药用水,不含任何添加剂。 25版药典:制法:(删除项。) 说明:通则0261正文已此处不复表述。 2性状 20版药典:性状:本品为无色的澄清液体;无臭 25版药典:性状:本品为无色的澄清液体。 说明:参照《国药用辅料准编写细则》,删除“无臭” 解读:2020年版描述为无色的澄清液体,无臭;2025年版删除了“无臭”这一表述,使性状表述更简洁,也更符合实际情况,因为“无臭”较难精准界定和检测。 3总有机碳 20版药典:总有机碳:不得过0.50mg/L(通则0682) 25版药典:总有机碳:不得过0.50mg/L(通则0682) 说明:未修订 解读:无。 4易氧化物 20版药典:易氧化物:取本品100ml,加稀硫酸10ml,煮沸后,加高锰酸钾滴定液(0.02mol/L)0.10ml,再煮沸10分钟,粉红色不得完全消失。 25版药典:易氧化物:取本品100ml,加稀硫酸10ml,煮沸后,加高锰酸钾滴定液(0.02mol/L)0.10ml,再煮沸10分钟,粉红色不得完全消失。 20版药典:以上总有机碳和易氧化物两项可选做一项。 25版药典:以上总有机碳和易氧化物两项可选做一项 说明:未修订 解读:无 5电导率 20版药典:电导率:应符合规定(通则0681) 25版药典:电导率:应符合规定(通则0681) 说明:未修订 解读:无 6酸碱度 各国药典均未设置此项。基于USP<1231>中氯-氨模型,修订此项。 氯-氨模型指出,pH值5.0~7.0的溶液在测定电导率时,均可满足三步法定的限度。即电导率符合注射用水规定时,溶液的pH值一定在5.0~7.0范内。 酸碱度检查中,甲基红指示液的变色范围为4.2~6.3、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的变色范围为6.0~7.6。指示剂变色范围超出pH值5.0~7.0的范围。 因此,如纯化水电导率符合注射用水规定,不进行酸碱度检查,相当于收紧了纯化水酸碱度的限度。 解读:酸碱度检测:2020年版采用甲基红指示液和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的显色情况来判断;2025年版引入电导率测定关联判断法,当电导率符合规定时,由于溶液的pH值可控制在5.0-7.0范围内,涵盖了指示剂对应的pH范围,可不再进行指示剂检测,简化了检测流程。 7重金属检测 各国药典,均未设置此项。 欧洲药典要求散装纯化水电导率不符合规定时,进行元素杂质风险评估。美国药典<1231>中规定:不需要检测重金属的理由是: (a)原水中对重金属的控制严于USPXXI注射用水和纯化水重金属测试的限度(约0.1ppm); (b)现代水系统建筑材料不会释放重金属污染物; (c)此项检查结果为阴性,自现行重金属饮用水标准实施以来,未出现过重金属单项不合格的(即重金属不合格,其他项合格)。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中规定:铅限度0.0lppm。严于纯化水重金属检查限度0.1ppm。 我国纯化水的重金属检查采用化学沉淀法,仅针对样品中的铅含量进行检查。已有研究表明,当铅含量为0.1ppm(0.00001%)时,采用三阶段电导率检查,结果为不符合规定,即三步法均无法通过。 因此,在电导率符合规定(三步法)的情况下,铅含量可控制在小于0.lppm。 说明:参考各国药典及研究结果,修订此项。 解读:重金属检测:2020年版通过与标准铅溶液颜色比较控制总体含量;2025年版更聚焦于铅含量控制,采用化学沉淀法测定,明确电导率符合规定时,铅含量可控制在0.2ppm以下,实现了重金属控制的精准化。 8.硝酸盐检查 美国药典、日本药典未设置硝酸盐检查项。欧洲药典:散装纯化水的电导率符合注射用水规定时,无需检测硝酸盐。参考各国药典,修订此项。用多阶段电导率测试(三步法)替代无机离子化学测试。 25版药典: 硝酸盐:取本品5ml置试管中,于冰浴中冷却,加10%氯化钾溶液0.4m1与0.1%二苯胺硫酸溶液0.1ml,摇匀,......再精密量取10ml,加水稀释成100ml,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ugNO3)]0.3ml,加无硝酸盐的水4.7ml,用同一方法处理后的颜色比较,不得更深(0.000006%)。 (如按制药用水电导率测定法(通则0681)中注射用水测定法测定电导率,电导率按判定法第一步判定符合规定,则不再进行此项检查。) 说明: 解读:2020年版采用特定的无机离子化学测试方法,通过溶液配制、反应和颜色对比确定含量;2025年版参考各国药典,采用多阶段电导率测试(三步法)替代,操作更简便、快速、准确。 9.亚硝酸盐 20版药典: 亚硝酸盐:取本品10ml,置纳氏管中,加对氨基苯磺酰胺的稀盐酸溶液(1→100)1ml与盐酸奈乙二胺溶液(0.1→100)1ml,产生的粉红色,......加无亚硝酸盐的水9.8ml,用同一方法处理后的颜色比较,不得更深(0.000002%)。 25版药典: 亚硝酸盐:取本品10ml,置纳氏管中,加对氨基苯磺酰胺的稀盐酸溶液(1→100)1ml与盐酸奈乙二胺溶液(0.1→100)1ml,产生的粉红色,…...加无亚硝酸盐的水9.8ml,用同一方法处理后的颜色比较,不得更深(0.000002%。 (如按制药用水电导率测定法(通则0681)中注射用水测定法测定电导率,电导率按判定法第一步判定符合规定,则不再进行此项检查。) 解读:2020年版采用特定的无机离子化学测试方法,通过溶液配制、反应和颜色对比确定含量;2025年版参考各国药典,采用多阶段电导率测试(三步法)替代,操作更简便、快速、准确。 10.氨 各国药典均未设置此项。 以0.3ppm氨(0.00003%)为限度浓度,建立氨模型,当纯化水电导率≤1.3μS/cm(25℃)时,氨浓度可控制在0.3ppm以下,其中1.3μS/cm为注射用水电导率第一步判定的限度。参考氨模型,修订此项。 25版药典: 氨:取本品50ml,加碱性碘化汞钾试液2ml,放置15分钟:如显色,与氯化铵溶液(取氯化铵31.5mg,加无氨水适量使溶解并稀释成1000ml)1.5ml,加无氨水48ml与碱性碘化汞钾试液2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深(0.00003%)。 (如按制药用水电导率测定法(通则0681)中注射用水测定法测定电导率,电导率按判定法第一步判定符合规定,则不再进行此项检查。) 解读:2020年版通过与特定对照液颜色比较判断氨含量;2025年版参考各国药典及氢模型,以0.000003%为限度浓度建立氨模型,基于电导率与氨浓度关联检测,使检测和质量控制更精准。 11.不挥发物 各国药典均未设置此项。 不挥发物采用称重法测定水蒸发后的残渣,主要控制不挥发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其中含碳有机物可用总有机碳方法检查,可解离的无机物可用电导率方法检查,无法替代检查的主要涉及到一些非解离不溶物(如二氧化硅、铁锰形成的的不溶性胶体等)。 对于水中胶体,常见的去除方式有絮凝、反渗透、EDI等。其中反渗透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盐类、胶体、微生物、有机物等、去除率高达97%-98%。根据调研,绝大部分企业已采用了反渗透和EDI的净水技术。 因此,参考各国药典及实际生产情况,删除该检查项,在注中提示企业基于风险评估,选做此项。 解读:2020年版规定取100ml进行操作,遗留残渣不得过1mg;2025年版删除了此项检测,因现代净水技术发展使企业能有效去除杂质,且多数不溶物对药品质量影响小。 12微生物限度 20版药典: 微生物限度:取本品不少于1ml,经薄膜过滤法处理,采用……应符合规定 25版药典: 微生物限度:微生物监测,按照通则0261制药用水微生物监测的要求进行。 解读:2020年版规定取不少于1ml,经薄膜过滤法处理,采用R2A琼脂培养基,30-35℃培养不少于5天,1ml供试品中需氧菌总数不得过100cfu;2025年版要求取样不少于100ml,明确微生物限度标准为不大于100cfu/ml,同时要求设置警戒限度和纠偏限度,用于风险控制或无菌工艺时,可设定更严格的限度,体现了精细化和动态化管理。 特别说明 1.2025版《中国药典》第二部与第四部删去纯化水和注射用水标准正文,在第四部通则0261正文后增加附1纯化水和附2注射用水。 2.2020版《中国药典》纯化水在第二部714页。 有任何疑问,请各位网友积极留言或者直接联系小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