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3000|回复: 13
收起左侧

[行业反思] 中医传承了数千年,我想谈谈我的一些看法(转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17 09:3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大呆子 于 2015-6-17 10:41 编辑

首先,要搞清中医到底是否科学,如果按照1888年达尔文曾给科学下过一个定义:“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论”。那么,中医就是科学。但是中医不仅仅包含科学,还包含文学、哲学等方方面面的学科。

1.
中医在无法获得微观研究的条件下,建立了五行阴阳体系,这与当时的认知和哲学理论有关。很多攻击中医的人,以“五材”(金木水火土)去攻击“五行理论”,说明很大程度上,不是中医的没落,反而是国学的没落。“行”,是运行规律,是生克变化的模型体系,这跟历法的天干地支,或者代数的xyz一样,都是人们用来认知和总结规律的模型体系。

2.
中医在很长的历史时期,是学子不得志的第二选择,所谓“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从侧面反映,中医的属于上手易,精通难的学科。随着文字医书的流传,所以很多人都可以轻易的跨入这个门槛,但是由于中医包含了大量的哲学、历史、自然学科、甚至厨艺、心理学,所以难以精通和快速提高。

3.
中医强调了疾病的预防和如何不生病,这是现代西医正在做的。所谓“治未病,不治已病”,中医通过患者的感受、体征状态来判断人体的状况,强调人体的自然和谐,认为一切的不和谐都是病态。但是在现代医学,目前则是指标正常的亚健康。两种不同的逻辑体系,自有鸡对鸭讲的难以沟通。张仲景认为要辨证施治,同样的疾病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体征反应,同样的体征反应也可能是不同的疾病导致,这与西医根据传染源、器官部位分类疾病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所以,很多人攻击中医无数据、不可重复。

4.
中医是宏观医学,西医是微观医学。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和历代医书说,天地人是相互影响的,有12时辰的节律,有7日节律,有月节律等等。张仲景说“太阳病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认为一般感冒这类表证是有7日节律的。美国医学家哈尔贝克用了30年的时间验证出人体的日节律和7日节律。

5.中医的治疗不仅包含针砭药石。讲个例子。一个是京城四大名医之一的汪逢春,在解放前遭遇大规模肠伤寒时,只给病人开一副疏通气机的方子,要求病人喝粥静养,之后7日可愈。很多人因此得救。若是现代医学,则是抗生素治疗。若按照很多攻击中医的说法,那就完全是病人自愈,非中医功劳。那是不懂中医的人,看不到疏通气机的原理、看不到喝粥静养的原因、看不到对7日自愈的规律的认知。


6.那些攻击中医、认为中医无用和荒谬的人,恰恰很难脱离中医。中国是美食大国,你们是否吃过姜汁皮蛋?吃过北京烤鸭?可知原理? 这些简单的饮食中无不包含传统的中医理论知识,不过常见而被忽略。 再比如楼上有人攻击马兜铃科的细辛,中医早就说过细辛性温,有小毒。很多攻击者单纯说中药有毒,刻意忽视西药对肝肾的损坏。事实上中医认为药都有偏性,长用有害,对多数药物都说明了是否有毒性。所以才会有姜汁的温热抵抗皮蛋的寒凉,用烧烤的方法祛除水鸭的寒凉。只不过现代养殖方法,很少有“春江水暖先知的鸭”了。同样,中医认为性平或者性凉的猪肉,为啥现在都是热性的。中医的阴阳五行认知模型依然可以解释这些问题,但是西医的宏观体系还尚未发展到这个高度。



其次,中医到底是否有效地治疗手段。按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概念,中医的确是有效的治疗手段。这类疗效不用我多说,认可中医的自然是见过中医的疗效,不认可中医的往往攻击其不可复制不可大数据重复等等。

再次,目前中医的现状。
诚如前述,中医入门易,精通难,历代都有骗子和不良医生败坏中医。中医不是巫术,更不是仙术,很多人对中医的认知都有偏差。或者认为中医见效慢能治本,或者认为中医能治绝症癌症,或者认为中医就是跳大神用人体试验方子。往往都走了2个极端,有的人认为神的不得了,有的人认为假的太邪乎。 其实中医就如西医一样,正如西医如今医患矛盾突出,未必是这门学科的问题。西医的治疗事故频出,也不见有人提倡废除西医。西药的原材料问题,也不见有人提倡废止西药。为何到中医者,谈中药重金属超标就要废止中药?香烟也重金属超标也不见香烟被禁,中国食品卫生安全问题更严重,难道还要废除饮食? 可见,非学科问题。


最后,中医的做法和方向是否正确。
中国的中西医结合,最早并不是解放后。应该算是民国张锡纯做过类似的努力。张锡纯有本书叫做《医学衷中参西录》,其中有著名的阿司匹林石膏汤。郭沫若、方舟子之流,叫嚣什么废医存药。其主要原因还是现代中医一直未能对中药做更全面和更深入的研究。反倒是日韩做了很多基础研究。但是从西药来讲,中国也如此。我们对西药的研发一样落后。

所以说,中西医结合的方向没有错.
至于说元素提取,黄连素、青蒿素都是对中药成分的元素化,但是效果会随着时间产生抗药性,这也是目前西药抗生素耐药性的同样问题。所以,现在中药再搞复方。这个方向也没错。



本帖为转载,我帮楼主编辑了一下(大呆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6-17 09:5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攻讦必起于一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5-6-17 09:5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帮你召唤 @yuansoul 过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师
发表于 2015-6-17 09:5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一句中西医结合不同意。两个理论体系的东西,结合起来不伦不类。
不过万事无绝对,应顺其自然,可结合的就让它自己结合。
但是不能把结合作为方向,那样子,会出现很多张冠李戴的谬误,也就动摇了中医药存在的理论基础,也就丧失了其存在的价值。
不具备一定的独立性,还是早早灭亡了算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17 09:5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顶洞人 发表于 2015-6-17 09:56
最后一句中西医结合不同意。两个理论体系的东西,结合起来不伦不类。
不过万事无绝对,应顺其自然,可结合 ...

这个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不论是用中医还是西医,只要能治愈患者,都是好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5-6-17 10: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道理,中西结合也不是错,初衷不是错,错在人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17 10:3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upever 于 2015-6-17 10:39 编辑

在我看来,不管中医、西医,都属于行医济世,看病救人,不论什么理论只要能看好病就是好东西;中医比不上西医的地方,我认为是标准化的问题。
中医标准的制定非常困难,而没有严格的标准,行业就缺乏规范,稂莠不齐,导致世人对中医信心缺失,等到大家都认为西医比中医还有效的时候,中医也就失去的存在的基础,到时中医也会像熊猫一样,被关在笼子里被世人观赏来体现它曾经的存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5-6-17 10:39:24 | 显示全部楼层
红茶. 发表于 2015-6-17 09:55
我帮你召唤 @yuansoul 过来。

首先,我判断这个不是他自己写的。其次,如果不是他自己写的,我就不讨论了。我需要和有能力的本人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6-17 10:5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病不治,中病抓阄,大病双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5-6-17 11:0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6-17 11:06: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攻击的,有维护的。这个让我想起了,前不久看的一篇批驳成功学和心里鸡汤的帖子。里面提到了两个原因,意识幸存者偏差。二是,部分事实,以果导因的历史预判。支持的,攻击的,大家都有论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6-17 11:42:4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说达尔文的定义,我还想扯波普的定义呢,中医能证伪吗?能证伪教材就不需要拿黄帝内经来撑门面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6-17 11:4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oniface 于 2015-6-17 12:11 编辑

天佑中华有中医,只是后人无法认识其面目,糟蹋了。
伤寒论奠定了中医的辩证治疗和中医的基础理论,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基础理论体系,这些传世隗宝的巨作都深厚的影响的我国中医的发展,攻击者们一直认为阴阳五行、经脉脏腑就是迷信,殊不知这就是经典所在。
古代先贤们数不胜数,医圣张仲景一本伤寒论挽救了中华民族免遭鼠疫灭顶之灾,千年之后西方却被此疫夺去半数生命,现代中医泰斗李玉奇老先生,一生悬壶济世,弘扬中医,走出国门,扬名海外,展中医魅力,都是我中国中医隗宝的功臣。
  我真不知道攻击中医的人目的何在?中医固然有江湖骗术,有迷信神鬼之人,但并不能因此而丢弃,更不能因此而忘本,是否攻击我中华隗宝能够满足你的虚荣心?还是能够体现你的博学和价值?
  相反,日本、韩国,越南等当年受我中华影响,反而传承了中医隗宝,在日本就因为我中华医圣张仲景一本伤寒论在日本研究其学派的就多达2000个,至今已伤寒派、古方派等尤为著名,深厚的影响着日本医界的发展,在韩国,棒子将其改名为“韩医”并且已经在申遗,我想这真是耻辱,自己国人却千方百计的要丢掉中华先贤们留下的隗宝,它国却弘扬光大。
  请问,攻击中医目的何在?于你有何好处?
  你又何德何能去批判去攻击我中华先贤们耗费毕生精力、呕心沥血、历经我中华万里河山、尝遍我中华神农百草、承受我中华千年磨难所铸成的中华中医隗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6-17 12: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读书少,现在治疗鼠疫有用中药的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5-6-17 14:50: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2-9 04:45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