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随着大量国外专利药到期、国内相关政策趋向松动,中国仿制药产业正在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期”,到2015年市场规模可能会接近5000亿元。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内药企可以舒舒服服过上好日子,技术能力落后,产业发展滞后等因素仍是巨大的鸿沟。
两年后国内仿制药市场或达5000亿
“专利悬崖(药物专利即将到期)为仿制药企制造了巨大的机会,原研药一般需要10~15年左右研发、报批及量产,重磅品种的研发费用可能高达数十亿美元。相比之下,仿制药的流程大为简化且成本降低了很多,预计在2015年左右,国内仿制药规模可能会接近5000亿元”,招商证券一位研究员指出。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世界药品市场仅有年均4%~5%的低速增长,但仿制药与生物技术行业已脱颖而出,正在分别以年均11%和10%的增幅成为引领全球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活力板块,同时也激发出一个新兴的市场——生物仿制药行业。
监管标准太低和技术上的先天弱势
但是,诱人的市场前景并不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利润报表。中国药企要想赶上仿制药的春天,还需要在外部环境和内部实力等多个方面进行准备。至少从目前来看,中国药企仍然“拦不了瓷器活”。
业内专家指出,中国执行的仿制药质量标准太低,技术审评要求的技术门槛过低,致使国内制药企业几乎无需进行深入研究即可达标。因此,中国的一些仿制药目前能做到的仅是化学等同,而生物等同、安全等同、临床等同还遥不可及。
“国内审批上市的仿制药在有效成分上没有问题,但是有效成分只是药品中很少的一部分,更多的还有辅料。国内外的差距,其实往往体现在辅料的品质上”,浙江大学药学院教授邱利焱向网易财经表示。
但是,即便是再多国外专利保护到期以及国家政策放松,也不是每个中资药企都能分一杯羹。“专利悬崖并不是坐等药企仿制,研发能力并不突出的药企实际上很难介入仿制药领域。”有分析师指出。
仿制药并非随便敷衍的山寨货,在国际市场上,各国对仿制药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只不过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国内药企粗制滥造的倾向性较为严重,客观上将仿制药变成了山寨药,但实际上二者存在本质的区别。
业内人士却指出,我国已上市的部分仿制药质量与原研药疗效无法同日而语,在临床上的表现更是不尽如人意,相当一部分属“安全、无效”和“安全、不怎么有效”。
在目前的中国市场上,国产药的现状几乎就是仿制药的现状,因为国产药的95%左右为仿制药。中国是名符其实的仿制药大国,却远不是仿制药强国。中国医药界共同的自我认定是:“我国部分仿制药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