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给我往死里整 于 2016-4-6 16:56 编辑
一切都来的太突然,上篇原本只想发发入行十年之际的感概。没想到居然被斑斑大人给加亮了。实在惭愧,本来是随便瞎写的,可能我们的行业从业者会从中体会到一些心酸。但也确实没有什么值得大家参考的地方。 为了防水,就再给大家回忆一下之前的工作经验吧(人老了就是爱回忆 L),算是跟大家分享一些生物制药行业的科普知识,也算是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纪念吧! 顺便说下,感觉论坛内做生物产品的同行比较少,也希望能给这个板块加点人气吧。毕竟感觉眼下的生物行业还是比之前有些起色的。
说到生物制药行业,肯定绕不过去‘色谱/纯化’这个工艺技术。想当初自己初入上家单位,最先接触到的就是纯化技术了。 纯化与电泳是我们生物行业两大十分重要的分离技术。最让人羡慕的是两大技术的先驱开创者都获得了诺贝尔奖而且后来都成立了行业内举足轻重的仪器公司。所以说能将科学技术成功应用于商业的学者,才是最聪明的人。 由于电泳的发热问题,始终没有解决,这也严重影响了该技术的大规模生产中的应用。而且本人的电泳知识都已经还给了大学体育老师。今天就不在这里详述了。只科普一下纯化吧。 纯化(生产规模一般叫纯化)/色谱(分析中一般叫色谱)最先的发现者应该是一位俄国科学家,名字记不得了。而且我们这个年纪的人都应该记得初中或高中试验中的叶绿素分离试验—对,这就是应用我们的纯化技术。
学者们从发现到认识,理解并应用纯化技术也经历百年以上的发展史。期间也出现了很多理论研究。而对我们纯化理论知识推动最大的应该算是‘塔板理论’了。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 ----我当初也问过这样的问题,后来觉得应该是因为该套理论基础完全借用了蒸馏塔或精馏塔的理论基础。抽象出了纯化过程的模型。 这套理论我们现实中应用最多的应该是 理论塔板数的计算公式: N=5.54(tR/W1/2)^2 如果记错了,大学体育老师请原谅我。 :) 而这个理论最为人所诟病的是: 1). 没有引进速度/时间这个关键影响参数。 2). 虽然可以指导大部分的生产活动,但实际上系统中是不存在所谓的塔板的,难以服众。 3). 跟其他很多理论一样,这个理论的应用需要一些假设的前提。这显然是会影响说服力的。
鉴于此,人们后来又完善出了速度理论: 公式: H=B/u+Cu+A 对于该公式其实大家只要记得公式中各字母分别代表涡流扩散项,纵向扩散项,与传质阻力与速度。而且按公式会有一个最佳的分离速度即可。
好了,既然历史,理论基础大家都已经了解了,下面就随我一起进入正片应用环节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