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8 日,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国发〔2015〕44 号)发布,意见中明确要求推进仿制药质量一致性,沉寂了一年半之久的仿制药一致性评价重新上路,也要国内仿制药再次推上了风口浪尖。289个品种,17000多个批准文号原则上要在两年之内通过一致性评价,对于处在发展中的中国制药企业真的很难……
按照国内目前的市场行情,估计一个仿制药BE试验成本至少要300万(保守估计的,实际上应该只高不低),再加上原辅料采购50万,结构确证和验证10万(晶型、杂质、粒度),工艺验证、动态生产、小中试生产10万,注册及检验费25万,人力成本100万,这么一合计495万;而且得保证BE一次性能成功,如果要做两次甚至三次BE,成本还得涨,所以实际成本会高于这个数。
在看一份一致性评价品种销售额汇总(
再让我们看看国内药品集中采购招标:
一到招标,药品价格就降低几成,但是我们知道的是药企现在采购原辅料都是涨价、人工成本也在上涨,再加上现在注册研发成本也成上涨趋势。这种情况下去,对于药企来说是很痛苦的一件事,好像是在还前几年的债一样(当年低成本获得批文的代价)……
从成本和效益分析来看,17000多个批准文号很可能会有1/3左右会放弃一致性评价,药企如果想生存,必然是关注其销售额和利润高的品种,对于一些已经没什么市场,或者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舍弃一部分也许对于药企来说更好。在严峻的行业形势下,很多时候更需要选择,与其等待,不如选择优势品种,好好耕耘,补足以前未做完的功课;让患者真正享受到物美价廉,同时企业也能获得足够的利润,让好药淘汰劣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