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4870|回复: 2
收起左侧

[烹饪] 苜蓿何妨日满盘

[复制链接]
宗师
发表于 2016-7-1 12: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苜蓿何妨日满盘

  秧草学名苜蓿。汉代,苜蓿由西域引至中原。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大宛“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下始种苜蓿。”《汉书·西域传》记载:“汉使采苜蓿归,天子益种离宫别馆旁。”苜蓿是民间自然野生膳菜,无虫害,含有多种维生素、氨基酸、有益的无机盐和微量元素,含有丰富的维生素K,是营养价值较高的蔬菜。

  唐代起,苜蓿成为清苦教师与小吏之写照。有学者考证,“一劳永逸”的成语就源于苜蓿。《齐民要术》曰:苜蓿“长生,种者一劳永逸,都邑负郭所宜种之。”南宋林洪《山家清供》、明宋濂《元史》、清程瑶田《释草小记》、清薛宝辰《素食说略》等都记载了苜蓿生食、做羹、炒等食法。宋朝以来,许多文人赋诗咏食苜蓿。陆游《对食作》:“饭余扪腹吾真足,苜蓿何妨日满盘。”其《小市暮归》:“野饷每思羹苜蓿,旅炊犹得饭雕胡。”放翁爱苜蓿,以致野饷每思,扪腹知足。

  苜蓿嫩者采摘洗净,即可入烹成菜。以沸水焯过,再用清水浸泡,去除苦味,然后烹制。苜蓿多清炒,名菜首推“生煸草头”,选三片叶子的嫩头。煸,顾名思义,旺火热锅热油,快炒,至断生即好,不拌渍,不上浆,不勾芡。此菜碧绿油润,柔软鲜嫩,浓香入味。苜蓿名菜还有酱肉草头、凉拌金花菜、苜蓿炒鸡蛋等,还可氽入汤面之中,或剁碎拌面粉。又有腌食者,生腌、熟腌均可。苜蓿亦可用于汤羹菜式或火锅。

  我的老家有条小巷是一条长寿巷!有很多90岁开外的耄耋老人。想来想去,这些老人长寿有一个原因,就是吃“草”。小巷里的老人们都爱吃荠菜、枸杞头、野苋菜、黄花……这些“草”含多种维生素,大都有药用功能。据说,在世界六大长寿乡之一的如皋,对那里的百岁老人血液进行检测,发现其中的硒含量是常人的3倍。硒能抗氧化、解金属毒,加速消除人体细胞中所含的杂质,可延缓衰老。而在富含硒的大蒜、黄豆、蚕豆、芦笋、芝麻、蘑菇、洋葱等植物食品中,苜蓿居榜首。

  时下,苜蓿堂而皇之地在城市的菜市场出现了,且价格不菲。妻碰见了,总是买一点蒸麦饭。看着妻香喷喷地吃,我心想:但愿过去那种为了不挨饿而嚼苜蓿的日子再不要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6-7-1 19:30:07 | 显示全部楼层
苜蓿原为畜牧口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7-9-29 13:26:23 | 显示全部楼层
了解了解,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7-3 12: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