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2137|回复: 3
收起左侧

[一致性评价] 一致性评价最新消息及因素分析

[复制链接]
药徒
发表于 2016-9-21 11: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成本500万,一致性评价做 or 不做?这些因素都应纳入考量



  从9月12日CFDI提供的企业参比试剂备案可以看出,截至2016年6月30日,共942个厂家产品参与了备案,其中508个厂家产品在289个仿制药目录内。

  无论是国家目前所要求的第一期仿制药目录内产品,还是国家未要求开始启动一致性评价但在国内已上市的产品,对于是否启动一致性评价,需要考虑的是该产品的未来竞争态势。

  政策方向

  质量提升激励:关注2018年后政策

  一致性评价的推动源自2012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的通知。为了全面提升仿制药质量,当时设定的目标是:2007年修订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施行前批准的仿制药,属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临床常用的在2015年前完成与被仿制药进行质量一致性评价,其余的分期分批完成,未通过质量一致性评价的不予再注册。

  此项原是由政府部门推动的项目,“十三五”时则改为企业全力承担一致性评价的研究职责。第一期项目缩减到以国家基本药物口服制剂为主,完成时间从2015年推迟到2018年。

  因此,对于是否启动一致性评价,2018年后的医药市场准入政策是评估竞争态势的关键因素。例如通过一致性评价之后,药品价格是相应放开,还是沿用目前的药品价格?这也决定了生产厂家投入一致性评价的积极性。

  国家推动一致性评价的初心是全面提升我国仿制药质量,通过质量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将获得市场准入方面的激励——药品质量提升后,在招标中有望获得质量层次单列的激励。

  从市场准入的角度看,2016年《广东省医疗机构药品交易暂行办法》对仿制药的规则值得关注。

  与大多数省份一样,广东把通过质量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作为较高质量层次进行单列激励。

  然而,从2016年9月9日江苏省发布的《2015年江苏省药品集中采购申报资质审核情况的通知》看,暂无厂家产品通过质量一致性评价。

  出口药激励:国家意愿推动国际化

  不过,按此前CFDA公告,国内药品生产企业已在欧盟、美国和日本获准上市的仿制药,可以国外注册申报的相关资料为基础,按照化学药品新注册分类申报药品上市,批准上市后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在中国境内用同一生产线生产上市并在欧盟、美国和日本获准上市的药品,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

  识敏信息分析江苏公布的资质名单后发现,目前常用的28,654个医院用药名单中,国内厂家有17个药品通过美国认证,85个药品欧盟认证,2个药品通过日本认证。






  广东药品招标政策还对出口药激励。在我国境内生产的,获美国FDA、欧盟cGMP(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TGA、日本JGMP认证,且具体品种剂型连续最近的3个会计年度在上述认证国的出口总额按当年汇率折算累计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中成药不低于500万元)的药物制剂(不包括原料药),也可作为较高质量层次有望获得单列。以上产品需同时具备认证证书、认证国进口批文、海关出口退税证明等材料作为认定依据。

  笔者根据江苏日前公布的数据统计发现,出口日本的国内企业没有任何一家达标,出口欧盟的有国药集团致君(深圳)制药有限公司、华瑞制药有限公司和深圳立健药业有限公司,出口美国的达标企业有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过期专利药企业授权或许可联合生产的相应药品(授权人对原厂原料、生产工艺、质量标准及质量一致认可的协议与证明)同样属于较高层次。这种对过期专利药的授权生产激励是全国首创,这将利好如2012年与辉瑞签订了盐酸克林霉素系列有关产品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授权合作协议的海翔药业。

  综上所述,国家对于已经“走出去”的药品制剂奖励丰厚,同样地,对于获得国外技术提升产品质量的厂家也有激励政策。这再一次证明了国家正在推动国内生产企业通过产能升级往全球化发展。

  企业应对

  建立平台公司:成本预算!

  分析2016年8月医药行业上市企业公布获得临床批件的公告数据发现,共有32个项目标记临床批件获得前原料和制剂的投入情况,其中仅有10%的项目投入费用低于100万元,20%的项目投入费用在100万~200万元之间,其余项目都在200万元以上。据此推算一致性评价的项目,500万元的项目费在行业算是平均水平价。

  而目前只有北京出台文件鼓励企业开展一致性评价,开展体外一致性评价研究的品种拟支持科技经费100万~200万元,开展BE试验的品种拟支持科技经费200万~300万元。

  据悉,现有的行情是:一致性评价为原辅料采购50万元,结构确证和验证10万元左右(晶型、杂质、粒度,杂质还需要根据需要研究的数量递增),工艺验证、动态生产、小中试生产10万~20万元,注册及检验费25万元,预试验50万~100万元,人力成本100万元,BE试验250万元。所有这些合计下来,至少需要500万元。

  截至2016年9月9日,2016年共有2家上市公司发布投资设立一致性评价平台公司的公告,分别是湖南方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和深圳市海王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金额分别是2000万元和1亿元。此类一致性评价平台项目体现了生产企业应对一致性评价政策而选择往研发上游延伸。

  但是,以一个项目至少500万元来计算,不计算固定资产的投入(海王的1亿元项目对应的固定资产产净值就为1118.6万元),忽略人力成本,2000万元最多也只能做4个产品的项目。若一致性评价平台想同时上几十个项目,则需要投入较多运作资金。

  做OR不做?全面评估竞争态势

  目前大部分企业都已对自己企业的产品梳理过一轮,并且已经确定了拟进行一致性评价的药品清单;有些企业还完成了对CRO企业的招标,正式启动一致性评价。

  根据CFDA的最新统计,截至2016年5月31日,2018年之前须完成一致性评价的品种有289个,对应批文号17,740个。对于这些批文而言,此时再不启动基本就和放弃无异了。

  拥有大批需要过一致性评价的生产批文的企业往往有国企背景,而国企对于是否放弃药品批准文号慎之又慎。

  药品批准文号系国家药监部门准许企业生产的合法标志,该批准文号受行政许可法的调整,本身不具有财产价值。但是,药品批准文号承载了一个药品的生产工艺、质量标准、品牌文化、销售渠道覆盖能力等内容,在技术转移中是具备交换价值的,于是就拥有交易价格。

  对于国企而言,放弃药品批准文号,有可能意味着国有资产的流失。因此,有的国企认为,唯有其药品在一致性评价最终不能获得通过,证实其所拥有的生产工艺、质量标准等不具备价值,才可能放弃药品批准文号。但这可能与国家希望企业保护优势产品淘汰落后产能的供给侧改革相悖。

  17,740个药品批文号乘以500万元的项目均价,可大致推算出一致性评价的第三方市场潜力近千亿元。

  值得考虑的是,如果一个产品的年全国销售额不到500万元,并且价格又不放开,那么需要10年才能回本,会有企业愿意投入这样的项目吗?17,740个基药口服品种大部分是年销售额过不了500万元的产品。

  虽然我国药品市场规模已过万亿元,但投入一致性评价项目的钱始终是来自生产企业的利润,我国药品市场同质化严重,利润率较低,实际上没有多少企业能拿那么多钱去保品种,要保预计也是保利润率较高的在销化学药产品。

  此外,评估一致性评价项目的未来竞争态势,除了要研究国内生产厂家的生产能力及注册申报的成功率之外,也要研究美国和欧洲等地已上市产品的竞争态势,国内药品市场规模和项目的利润回报将推动进口仿制药进入我国药品市场。

  对于批文负担不太重的私企而言,需要完成一致性评价的项目较少,资金压力相对也没那么重。此类企业可以充分考虑目前国内外项目整体投入费用,并评估国内药品市场潜力,选择价格相对较低但技术质量相对较好的海外项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6-9-21 14: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师
发表于 2016-9-21 17:3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远考虑,还是得做,选择拳头产品早日通过,这样能早日获得更大受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21 17:41:43 | 显示全部楼层
BE的成本应该降下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4-7 05:16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