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1857|回复: 9
收起左侧

[其他] [月下独酌]中药材:“好药”未必能合格,合格未必是“好药”!

[复制链接]
药士
发表于 2018-7-12 07: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作者:月下独酌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按照正常思维逻辑,世间万物,但凡“合格”的好货精品,必定是经过千挑万选,优中选优的东西。比如这大街上卖的桃子,那种个体肥大甜润,色泽白里透红的肯定是一等品,那种干瘪瘦小,久置难售的处理品绝对是人见人弃的劣质差货!
但是,以上思维逻辑是不能放在中药材行业随便使用的,至少,受相关因素限制,是不可以乱用的。为什么?  ——下面笔者给大家举几个现实中的例子,以此阐述一下哪种药材“好药”未必能合格,合格未必是“好药”!

一、决明子

像决明子这味药材,一直以来很多用药企业尤其是饮片厂家,在采购规格方面,还是有部分单位采取“想当然”的思路阐明要求:“新货、个体饱满、色青绿或深绿、具光泽……”

其实,这个采购“方向”与药材本身实际情况是相违背的。
真正能达到药典成分含量要求的,不是那种“色青绿或深绿”的决明子新货,而是“色泽灰棕色或黄棕色”陈放至少五年以上、外观“丑陋不堪”的老陈货才是合格品,才能达到当前药典标准“含大黄酚(C15H10O4)不得少于0.20%,含橙黄决明素(C17H14O7)不得少于0.080%。”的要求。
那么,为什么有很多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在采购决明子时强调:“色青绿或深绿”的要求呢?其实这是一种站在社会受众层面的心理作用“使然”:色泽青绿或深绿的决明子新货,表面光鲜看了让人能欣然接受,而陈放年久的决明子外观“灰黄色残”自然难入大众法眼!……
但是,个人意愿、感受,代替不了药典的“无情”,采取“想当然”的思路行事,再加上检测方面靠走过场、不够严谨,往往由此产生的不良后果,也正是这些年来个别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因为“成分含量不合格”而屡屡被监管查获的一个侧面原因!

二、人参

“好药”未必能合格——在这方面人参这个品种最具代表性,从社会大众的着眼观点,人参选取——自然是“个体较大”的主根(光根)属于“上品”,退而求其次,也至少是那种“全须全尾”的原药材“个子”才算好货!
但是,如果从被药企、药监方面抽检而言,供货方还是希望他们取样时多抽取一些侧根或尾须,哪怕是从中“捡取”一些极少的参皮碎屑亦是供方莫大的“希望”!
为什么会有这种奇怪的想法呢?
——因为,就药典要求的成分含量指标而言,证明人参“合格”的总皂苷附着部位,侧根、尾须以及参皮成分含量往往都大于人参“主根”(光根)本身,这种不被世人所看重的“脚料”部位,偏偏在于人参“合格与不合格”之间起着很大决定性的作用!
——那么问题来了!
既然侧根、须尾、参皮都比人参“主根(光根)”的总皂苷有效成分含量高,我们的杏林前辈先贤以及当下药企,为什么“舍本求末”不去全部采用人参侧根、须尾投料,而是推崇使用“全须全尾”的“原个”或主根(光根)人参用药呢?
如此答案只有一个:被相应检测指标“圈定”的人参皂苷Rg1(C42H72O14)和人参皂苷Re(C48H82O18)以及人参皂苷Rb1(C54H92023)的化学成分,可以肯定是人参功效作用的主要成分,但不代表是它“药理作用”的所有有效成分。
人参之所以被世人尊为“万药之王” ,是因为它有着对人体各项机能健康有益、且殊效“各有专攻”的30多种不同单体皂苷,20多种微量元素以及更多种有效化合物形成的天然“重要活性分子复合体”集成的表现结果。
再说得详细一些:在人参本身诸多的化学成分中,人参某几种单体皂苷的“分检或合成”可以作为当前检测人参质量的一个重要依据,但不能代替人参所有有效物质例如:挥发油、多糖、肽、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全部家当”拿来作为参考。
——也所以,慎重考虑之下,我们的专家学者在“制定指标”时,就检测化验方面而言,应该是已经意识到人参的功效作用并非是单一人参皂苷成分的贡献,而亦有众多“并未被纳入检项”的成分含量在互相协同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只能采用“折中”的办法,研新不忘遵古,遵古而未敢“妄动”——于此在人参药用“外观性状”选材、检测方向方面,仍然遵循先贤医药典籍用药经验,使用原药材“全个”为主,而不是侧根、参须、参皮等等……

三、蒲公英

既然本话题谈的是中药材“好药”未必能合格现象,我们不能不提一下蒲公英这个药材品种。

蒲公英药材这方面也有其自身很大的“特性”,这个品种如果出现检测不合格,不要急着放弃!——若是道地产区春季采收的“头茬货”,往往“挽救”的几率还是很大的。
那就是把这些成分含量不够的蒲公英新货,放进仓库里堆在一块“焖上一焖” “捂上一捂”,最好是过夏经暑等到秋天以后再检,那时你就能获得一个意外惊喜:该蒲公英的咖啡酸(C9H804)成分含量将会从先前的不合格,“焖捂”出一个完全能轻松超越国家药典标准0.020%。之上的检测“合格”数据来!
——但是,唯一令人遗憾的是,这经过时日“发酵”的蒲公英,色泽已经不再青绿“靓丽”入眼,或灰或黄或黑总之“外观”已经“大不如前”……

话至此处,也许有人会说:这种为了迎合药典,把好货变成差货的套路——可取吗?
于此我们只能反问:不这样做,又怎能把“不合格”的变成“合格”呢?
——再者说了,追寻杏林前辈先贤的子经典籍奥秘,这种“委曲求全”的方法,也算不上全是“迎合药典”的旁门左道,类似古人陈放药材“怯躁、发酵、积淀、蓄中”以求提高或达到性味功效的“升华”之路,其实过去很多药材例如:沉香、艾叶、补骨脂、肉桂、芫花等在这方面早就有不俗表现,更与金.李东垣《珍珠囊指掌补遗药性赋》中的“枳壳陈皮半夏齐,麻黄狼毒及茱萸,六般之药宜陈久,入药方知奏效齐”“六陈”之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诸药所生,皆有境界” “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皆出自于梁代陶弘景所著《本草经集注》。

陶公之语,对于本文所述的决明子、蒲公英之“陈放效升”当为同理,应该算得上是我们当前一个可以依附的释语、或另一种可以通融过关的注解吧!


点评

好看不一定好吃,我买桔子都是挑不好看的,因为我家农村种过,城市人是没法理解的  发表于 2018-7-12 10:4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8-7-12 08: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企业很多时候考虑的是卖相第一,至于合格与不合格那是听天由命,都生产出来了不可能不卖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8-7-12 08:26:46 | 显示全部楼层
被相应检测指标“圈定”的化学成分,可以肯定是人参功效作用的主要成分,但不代表是它“药理作用”的所有有效成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8-7-12 08:27:3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你的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师
发表于 2018-7-12 08:32:18 | 显示全部楼层
zysx01234 发表于 2018-7-12 08:19
企业很多时候考虑的是卖相第一,至于合格与不合格那是听天由命,都生产出来了不可能不卖的

是的,现在多数都是看卖相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8-7-12 08:54:47 | 显示全部楼层
药典标准和传统中药不一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8-7-12 09: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深有体会,凡事不能只看表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12 09:3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采购药材的时候都会先问下含量能不能达标,符不符合药典标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神
发表于 2022-7-11 21: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4-19 17:58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