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N.W_Eagle 于 2020-4-12 21:47 编辑
关于中药的起源,一直是众说风云。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基于考古学、民族学、生物学和古代文献的历史记载,经过世代人们无数次尝试和经验积累,逐渐获得了鉴别食物、药物和毒物的知识,并有意识加以利用。随着人们更多的生产和医疗实践,逐渐发现了越来越多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动物和矿物,并积累发展了药物知识。
中药发展具有如此悠久的历史,为什么国人现在普遍有大部分人认为中药不治病,中医无用等现象,细细琢磨,中医中药几千年的传承为什么会慢慢的在国人手里不被人认可。追其原由,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中医不是无用,而是庸医太多,治病不治其根本,违背中医辩证论治之原则,导致国人对中医的误解加深,逐渐失去信心。2、中药不是不治病,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大环境的影响,一方面丢掉了传统中药炮制的精益求精,使中药本身药效没有发挥最大程度的作用;另一方面利益促使商家炒作,伪品、劣药五花八门,药材品质层次不齐;再者随着农业的发展,农药、化肥、生长素、催熟激素、以及种植大环境的污染源增加,导致药材品质药效大大降低。3、中药治病讲究辨证论治,要根据患者病情,症状,病征不断变化,不断调整处方及用法用量。而现在人们生活节奏快,人们不会去有那么多耐心,这就导致中医为了拉住自己的“顾客”,本来要追其根本慢慢调理的病,却直接开治表之处方,患者一时症状消失,但不治根本,病情反复,长期以往病人对中医中药存在戒备心理。3、随着现代市场化经济的冲击,原药材成本越来越高,中药制药行业迭迭叫苦,中药饮片及中成药发展遇到很多瓶颈。4、随着不法分子掺伪、掺劣,药监部门对中药饮片及中成药行业监管越来越严格,导致条条框框太多,进而生产成本也越来越高,很多情况下限制了中药的发展。5、中药制剂缺乏创新,中医培养缺少原动力,中医临床医学培养时间太短经验不足。
中药几千年的文化积淀,证明中药不但对治病有特殊的疗效而且对疾病预防有很好的疗效。早在2003年非典时中药就起到了很好的防疫疗效,这次新冠病毒,中药功不可没,国家卫生部门多次发布的指导方案中中药占了很大的篇幅。中药需要振兴,中药路需要各大医药行业的支持和共同努力。首先,中医药院校需要国家大力支持,培养中医药接班人任重道远,不是大学四年就可以学得到的。重视师带徒,对中医,中药的发展应该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当然前提必须是选出一些有经验的中医中药行业前辈,重点做培养。第二、我认为对于游医、村医等不能一竿子打死,有的村医没有医师证,父亲教儿子,儿子教孙子,纯粹的经验带徒,虽然可能没有很深的造诣,但是有可能在某一病征方面有很深的研究,如果一竿子打死,有可能就会丢失某些好的治病方法。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也是中医辨证论治之根本。第三、中药剂型发展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由汤剂、散剂、膏剂等传统剂型发展到今天中药西化的提倡,丸剂、注射剂、酊剂、片剂乃至中药配方颗粒等相继而生,那么我们是否要考虑一下中药西化是否会影响中药疗效,中药应不应该西化。当然剂型的改变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中成药携带方便,服用也方便,汤剂携带不便,服用麻烦,而且味道难闻。但是现代中药提取方法是否使中药“有效成分”完全发挥作用不可而知。我认为应该在中药有效成分研究上投入更大的努力,中药的发展,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需要持之以恒的研究精神,并且不能以偏概全,对于中药材分类分品种深入研究,不同的中药材虽然主要含量一样但是每一种中药材成分不单一,就导致其不可能只是一种成分起作用,有可能是多种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当然亦不能否定中药西化的优势,所以要综合考量,综合研究。这就要求中医药工作者更加成倍的努力。第四、不但要培养造诣深厚的中医,更要培养经验充足的大批中药工作者。1、中药材首先要从源头抓起,中药材的种植源头如果有问题,将会影响整个中药流通环节。中药材栽培需要一些有经验的农业工作者去专项研究及指导,不光要研究药材植物的长势要求和产量,而且应该从药材疗效出发更深入的研究。国家GAP的试行,在某种程度上规范了药材种植和药材溯源追踪,但是GAP被取消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管理繁琐,成本成倍增加,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更有甚者,标榜建立GAP基地的某些中药企业其实是挂羊头卖狗肉。源头抓起,需要农业部门和医药部门共同解决这个大难题,中药材种植是否放开,又是否需要管制,这都需要做出很大的努力。2、农民手里的药材经过二道贩子手里,导致中药材不赚钱,而贩药材赚钱。这是否需要去具体根据某种方式去规范化管理。3、中药饮片的炮制应该重视起来,中药炮制自古以来都是影响药材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目前看来,某些好的中药炮制方法已经失传,或者为了追其生产速度,炮制方法不到位,炮制过程简化等现象屡见不鲜。国家针对中药炮制应该着重培养,有针对性的培养。4、中药制剂应该创新、中药行业的发展需要制药人共同的努力。中药溶出成分到底是水煎还是醇提这都需要认证去考量。5、国家基本药物管理制度和医保的支持对中药发展也是不容忽视的重中之重,政策导向永远是引导广大病患选择的重中之重。
另外,简单谈一下中药配方颗粒,中药配方颗粒是由单味中药饮片经水提、分离、浓缩、干燥、制粒而成的颗粒,是对传统中药饮片的补充。这里区别一下复方颗粒。中药配方颗粒质量不确定。市场对中药配方颗粒的疗效是否与共煎一致有疑虑。并且国家在19年以前一直无统一标准,各地区标准不一致,导致配方颗粒质量层次不齐。
2019年11月8日,国家药监局对《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与标准制定技术要求》再次征求意见,为规范中药配方颗粒的标准研究,体现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提出了技术要求。同一天,国家药典委公示了巴戟天配方颗粒、白芍配方颗粒等第一批160个中药配方颗粒品种试点统一标准。全国规范统一的质量标准将提高配方颗粒的市场接受度,有利于配方颗粒行业的长远发展。但是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任重道远,还需要广大同仁的共同努力。
以上愚见,希共勉之,若有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广大同仁海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