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蒲公英 于 2022-2-5 19:23 编辑
作者:吴军 来自:蒲公英(ouryao)
开端与思考
每年辞旧迎新之时,我们为过去的一年的艰辛努力、辛勤付出、收获成果而欢欣鼓舞,倍感交集;同时也为过去的一年的工作遗憾、种种困惑、收获甚微而愤愤不平,怒气难免。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切都为人之常情。
2021,对制药人而言,还是处于不寻常的一年,在新冠疫情持续的情况下,多种影响产业法规、政策,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显效。
药品上市持有人制度、药品集中采购、《药品管理法》与《疫苗法》的实施等影响药品研发、生产与流通的一系列法规与政策,对药品领域的影响逐步显效。
中国的医药领域,一切都在变,过去成功的经验,也许不一定为适用;过去明星般的产品,也许今天没有了市场活力;过去热门的工作岗位,也许今天成了没有专业价值的岗位。。。。。
截止到2021年,全国现有药品1.8万个品种、15.5万个批准文号。但登记的制药企业为全国共有药品生产企业7690家,药品经营企业57.33万家,从数据看,中国药品市场还是依然呈现受政策影响大,市场竞争激烈,行业集中度低的特点。
特别是新冠疫情与生物制药概念的影响,制药领域成了资本市场角逐的主战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年,中国医药行业新成立企业数量有22.6万家。 在这样一个生存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每一个制药人,也将面对新的挑战,甚至出现生存危机。
02
2021年的痛苦与根源:
“内卷”与“自我主义”
流行于大学的“内卷”热词,也逐步在药品研发与生产圈,逐步流行,敏感地反映了药品圈的现状与行为的变化。
“内”是指内部,“卷”是指恶性循环,内卷是指内部因为人员过多、资源有限等原因进行不良的工作竞争,陷入恶性循环。
在过去的一年,我们制药人,多少人是在做低水平的模仿和复制?将简单问题复杂化?
为了免责,被动地应付工作?所做的工作与预期目标严重偏离的?无意义的精益求精?限制创造力的内部竞争制度?在同一个问题上无休止地挖掘、研究?
“内卷”性的工作,让很多制药人,整天忙忙然却忙而无功、忙而无效,越忙越迷茫,陷入事务主义与文牍主义的怪圈。
“内卷”是一种陀螺式的死循环,无论是个人,还是某个企业、行业,一旦陷入这种状态,就会如同车入泥潭,难以自拔。
纵观“内卷”现象,有很多说法与解释,有“功利主义”思想作怪,也有“制度僵化”效应起作用,也有“担责为难”心理影响行为。
但我这样认为,从“内卷”的表现而已,还是说明制药人,还是在辛勤工作,还是走了“没有困难创造困难的工作路子“,努力去做好自己的事情,但收效不大,甚至还要受伤,其根源,还是工作不得法,与工作能力不足,抓不到重点、找不到方法不无关系,于是只能用战术上的忙来掩盖战略上的迷茫,营造热火朝天的景象,以“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求得一番自我安慰。
今天,由于社会的进步,大学教育普及率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有了较高文化素养,也就自然形成了“自我主义”一族。
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自己能有主见,自己能掌控自己的命运,自己能成为社交活动的焦点或主见。。。。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人们成为“自我主义"也就变得非常容易。
每一个人都有机会通过抖音让自己成为公众焦点,想成为培训师的人,就可以在公众平台,开设自己的网课,吸引一大批网迷,圆了自己成为老师的梦想。想成为作家的人,通过博客、朋友圈,让原本需要历经千辛万苦的出版事物,变得易如反掌。
“内卷”的出现,有社会环境、医药产业环境的因素之外,还有信息化时代的影响,“内卷”对认真务实、勤劳工作的制药人而言,有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的新说!大事情解决不了,小事情又做不好的普遍现象。
当人人都认为自己掌握信息,掌握方法,也就可以掌控结果,自认为自己是领导,一切都懂得!
自认为自己工作多年,一切都正确! 自认为自己从事工作,一切都专业!
自认为懂法规指南,一切都符合!一切都是必然!
就是这么简单,也就出现:一天没有干过信息化、自动化的,敢跟你谈智能制造、电子签名、审计跟踪、元数据备份;
就是一个现场QA认知水平的人,就敢跟你谈厂房设计、国内外GMP指南要求。。。,
为什么他敢这样做,还没有人敢说,其背后的原因,地球人都知道,在只谈条款符合性的环境下,谈什么,做什么,都是以技术指南,这样,也没有敢说不对,只有膜拜与盲崇!
还哪敢挑战专家?敢挑战老板和领导?敢挑战国外的技术文件?特别在技术信息时代,错误的、碎片化的信息满天飞的大环境下,利用自己权利、地位与威信,这种情况一切都那么自然。 这也就怪不得赵本山演那个《卖拐》,让人知道卖拐的窍道,把实诚的制药人“搞木”了。
想做事,又做不好!也就只好“内卷”,不“内卷”怎么体现出专业价值!专业权威!专业形象!也就逐步形成了特有“没有困难创造困难”制药人新精神!
“自我主义”的表现,可以集中在:在规范、指南、标准中找解决问题的标准答案;难得静心看书与讨论,总认为了解几个名词、上蒲公英论坛看几个帖子、参加几次培训,就可以成为专家;没有思辨分析能力,不看信息渠道、信息来源、信息的真伪与正确性,就误以为,看到了真理、学到了真金。
特别在制药圈,更是如此,本是一个需要重大创新与持续完善的领域,才有现在,近一百年来,不断有新的药品、新的剂型、新的技术推出,才有各种门类满足临床基本临床用药的今天。特别是中国,从70年代,现代制药工业体系逐渐形成,到今天才40多年时间,基本上才可以独立自主生产绝大多数临床需求的品种。
制药行业的进步需要不断的创新与发展,就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技术体系与创新、发展的文化氛围。但在“自我主义”主义逐渐形成气候的今天,这种发展、创新的气氛反而在退化,甚至在消亡!
03 破除“怪圈”的武器:
消除“自我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考察吉林敖东药业时指出:“药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保障药品安全是技术问题、管理工作,也是道德问题、民心工程。每家制药企业都必须认真履行社会责任,使每一种药、每一粒药都安全、可靠、放心。”;
从讲话中,不难看出对我国制药工业现状的观点,一是要有社会责任与道德素养,同时更需要企业从技术与管理上突破,如何在制药工业领域解决长期不能解决的问题,还是需要引入卓越管理的文化基因的同时,如何形成科学、系统、适合国情的技术与管理体系。行业的培训正需要承担这一艰巨、光荣的使命!
“自我主义”是时代的特征,其形成并形成一股趋势,有其必然的诱导因素,但更有其生存条件。
一是制药行业是一个特殊领域,由于从事销售与法规要求等特殊限制,其他领域的专业人员较难进入或者进入也难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是随着医药工业的快速发展,人员短缺成了业内普遍存在的现象,特别是继续的研发与技术管理的岗位,更为突出。在八九十年代的当一个车间主任,部门经理,没有十年的一些工作经历,是难以提拔。现在五年工作经历当车间主任,十年工作经历当部门经理,是一个普遍现象。
三是在97大学扩招后,人才分流现象效应加剧,原来与传统与热门领域,不论在的学生质量上,没有显著的差距,但现在这种差异性明显加大,优秀的学生纷纷进入到管理、金融、信息、医学等热门领域,导致制药工艺技术与管理人才素质参差不齐,人才短缺现象日趋严峻。
人才的问题,是现在药品研发与生产最大的问题,部分专业人员的科学素养不足,缺乏系统、逻辑与严谨的思维,知识单一问题引发出的一系列问题,在蒲公英论坛帖子也比比皆是。
例如,在厂房设计上,把人流口与物流口分开设置错误的理解为人流、物流分开;还有把口服制剂生产区域错误的理解为“十万级洁净等级”,还规定了洁净粒子要求,不同级别需要设置不同的清洗间,导致在国外符合欧美GMP的工厂,到了中国就需要重新改造的事情发生。
到今天,还不时有人咨询我不同级别的换气次数如何确定?换气次数需要根据不同的环境工艺背景条件与环境控制要求需要分别计算?不知道换气次数还受送风口与回风口位置、数量、规格、送风速度不同而不同。哪能是一个硬性指标能规定清楚!但这些用初中常识甚至小学自然常识就能解释做出判断的低级错误,但在制药圈就难以纠正,很多错误,一错就是影响几代制药人。
04 做自己的我, 开拓与务实
旧岁除,新春到,站在新一年的起点,每个人心中都生发出美好的希望与期许。著名哲学家罗素曾经说过:人性隐含着罪恶,世界常发生灾难,但罗素仍然相信,人是值得活的。罗素时刻提醒着人们要不断反思,要正视自己当下的生活,矢志不渝地去寻找真正的自己,做真正的人。
如何跳出“内卷”死胡同,打破死循环?以热词对攻热词,其实与“内卷”状态相对应有两个词,一个是开拓进取,另一个是求真务实,正是“内卷”的破解之法。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通往内心的道路,“我是谁”是一个永恒的问题,人生在世,几乎所有的问题都是由这个问题引发的。
人在脑子糊涂的时候最容易被自私自利的本能所驱使,囿于情绪的干扰,在零和游戏中疲于奔命。但如果认知达不到,你就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也自然改变不了这样的局面。 人的认知一定是随着自己的阅历、学习历程,慢慢增长,自己的思想、方法与知识体系逐渐构建。
但构建的前提,还是个人的学习意愿!特别是改变的意愿!是否有责任、兴趣、负责的意愿,如果没有这样的意愿,一切都是白谈。
人的一生其实都是在坚持与放弃之间不时斗争,人之初,性本善!一切都是自己去掌握自己的未来,也是需要“自我主义”,讲正气、讲志气、讲骨气、讲勇气、讲义气的同时,在专业与工作中还得讲锐气、朝气、大气,知难而上,不计得失,勇于担当,敢于创新!才能在实践中求的真经在哪!怎么获取?如何甄别?真经才是最有价值!只有真经才不怕火炼!就是学习与实践的过程,都需要带好四副眼镜:
1、望远镜:海纳百川,开拓眼界,不拘一格,尽可能猎你需要钻研的领域,也要对相关的领域有好奇般的心态观察与欣赏,尽可能扩大自己的视角、增加自己的视距。
2、放大镜:仔细观察、全面分析,了解相关的现象与本质关系,不能只是看见事物的表象,只是肤浅的认知。
3、显微镜:追踪溯源,准确归纳,了解事物的本质,适用于条件,归纳出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自己的工作方法论、认识论与实践论。
4、照妖镜:再去实践,用实践证明认识与知识的真实性,去伪存真,修正自己的误差,完善自己的观察、分析、总结、归纳、表述、实践等能力。
2022,期盼制药人不再“内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