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作者:阿郎
GMP十年,也是我和GMP打交道最多的十年。刚大学毕业时,一直从事药品的研发工作,做过药物制剂、药物分析、药理毒理、药品注册、药物临床等,前15年时间从来没想过有一天会去做质量工作,会有一天和GMP有如此深的结缘。借用王国维《人间词话》里“人生三境界”的说法,我所经历的GMP大致也有相同的“三境界”,从边学边做,独立承担,到游刃有余,我和GMP共成长。
一、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出自北宋的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诗词大意:昨夜的风非常的大,把绿色的树叶都刮落了,用来形容当时局势的动荡不安,而作者也为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堪忧,所以才会独上高楼,想要望尽天涯海角,寻找自己的方向。第一境界所说的就像是涉世未深的小孩,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但又感到很迷茫,孤独而不知前路几何。
十年前,我刚到药品生产部门,就负责一个生物制品车间的建设。当年做GMP,因为刚接触GMP,真是边学边做,所谓“无知者无畏”。
印象还是很深刻的,因为是现企业从来没做过的新生物药的原液生产车间,一没人员,二没技术,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我是唯一有生物制品七年研发和生产经验的技术人员,我被任命为车间主任。我得先组建团队,于是到我母校沈阳药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遵义医学院等生物相关专业招收了10名大学生。开始带着这些新人在实验室里先解决产品的生产工艺、中试放大、收率提高的问题,最终获得生产批文。
后面就是建设新车间,迎接新版GMP认证检查。还记得当时建车间时,受已建建筑条件和面积受限,硬是把一个车间分隔成了两个部分,一半是D级的粗制工序,另一半是精制一(D级)和精制二(C级)工序,中间隔了一条普通级的走廊。粗制工序生产出来的半成品,从洁净区传出来到普通区,再传到精制一洁净区,这样的设计从今天来看是有缺陷的。还有就是,因场地有限,粗制的匀浆、冻融、离心等几个步骤是放在一个大通间里操作的,没有相对分开房间隔开操作,特别是没有考虑生物安全对人的影响。还有两步病毒灭活,从设计上没有充分考虑病毒灭活前、病毒灭活后的房间相对隔离。
但因当时自己是车间主任,只能边看GMP条款、边自己理解、边去设计和实施,感觉一切GMP的事情都是自己一个人的责任。公司质量部人员也没有生物制品方面的经验,他们参与的也少,我也只能像打了鸡血一样,全部承包。先是构建文件体系,带着10位大学生,白天监督施工现场和做试验,晚上组织大家写文件,那时连着有三个月左右,天天忙到晚上12点才放大家回去休息,光文件也写了300多份,还修改了四五遍后才能成稿签批。车间的琐事特别多,生产设备的采购,基本都是进口的;物料、耗材等准备,如原材料联系供应商,层析介质、过滤器、一次性容器、消毒液、洁净服等;房间号及铭牌制作;设备状态牌;采购到位设备的固定位置的定置和相关验证;不锈钢制品量尺寸和定制到位;最后小到一个标识标签的打印和粘贴等等。记得很清楚,空调间和制水间刚施工完,卫生都是我带着10个大学生一起搞干净,既有心累也有身累。在GMP认证前的10天左右,我基本天天没日没夜泡在车间里,反复检查现场是否有疏漏,文件、记录、台账等也是一遍又一遍地仔细核对,生怕哪个环节疏忽没做到位。
最终,GMP检查顺利通过,现场专业过硬地解答、文件记录完整、车间操作熟练还是获得检查老师的肯定。应该说,回忆这次GMP认证,当年新版GMP刚颁布实施不久,生物制品检查也不是检查老师的强项,我只是结合专业以自己的理解去实践了GMP的皮毛,但对一个新产品自己全方位负责工艺研发、车间建设、GMP认证(包括制造、技术、文件、公用工程、包装标签等),也是对个人挑战最大、成长最快、收获最多的一次难得的经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