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dywzqbx 于 2024-9-4 11:42 编辑
其实进入制药行业信息化软件行业也就三四年时间,而最初从甲方进入到乙方时,也会有一种给客户带来最好的信息化实施上线的愿景。如今回看,依然还是觉得,甲方、乙方之间的合作应该是远远超过对立的,当然,这与乙方的项目经理的理念有着重大关系。 信息化现在在国内已经不是一个新名词,不管是政策上的偏向还是现实环境中的一些实例,都显示出信息化对于生活的改变。但是与常规的政务服务系统、医疗卫生体系的HIS系统、还有现在随处可见的大屏展示,我还是能明显感受到,制药企业的信息化实施与落地确实是明显落后于当前整个信息化的环境的,其中原因值得思考,后续再聊。抛开这些不论,仅仅是不同制药企业的信息化系统实施,也遇到了截然不同的结果。本文就从选型-实施-上线过程中的一些影响因素来聊一聊信息化软件实施的那些事儿。
step1 选型:
该如何选择合适的信息化系统呢?首先,作为购买方,需要先明白自己为何需要考虑上系统,听起来好像很弱智,但在实际情况中,更多的就是因为这种根本的需求不明导致后续的工作方向发生偏离。
有了明确的功能需求了,就可以开始选择产品了。市场上的产品多种多样,比如LIMS的国内外的供应商就有二十多家,各有特点。如何选择?个人认为应该按照这个角度依次考虑:需求契合度>>>预算>>>操作≈售后。
关于需求:如果是仅听销售的介绍,貌似绝大多数情况都是啥都能解决。还是得通过演示、试用来深入了解产品具体情况。现有已经商业化的产品相对而言经历了使用和市场验证后,可以提高更高的稳定性。虽然部分国产厂家可以通过后台开发来达到客户功能需求,部分进口厂家通过复杂的配置也可以达到预期目的,但现实更多情况都会是因为没有充分全面的测试,导致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情况。而这个浮起来的瓢如果是在后期才出现的,尤其是上线后才出现的,那对企业来说就是不可控制的严重风险。
关于预算:预算充足当然可以有更多选择,但就算预算充足,也不是说咱选贵的就行,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比如LIMS选型,业界翘楚Labware有丰富的LIMS经验,有完整的制药模板,有诸多可配置的方式来调整业务模块。但如果接入到药检所这种检测行业,其实并没有什么优势,因为功能需求不同,只会让客户觉得操作配置不便。如果选择到了合适的产品,而预算不足的情况,建议分期分模块执行。或者找到其他合适的方式优先产品选择。否则后期带来的不便会严重影响用户体验,导致运行效率下降,甚至是系统无法上线导致烂尾。
关于操作:操作稳定性与操作便捷性来说是一个相互对立的问题,越早开发的系统经历时间的积累必然会增加系统的稳定性,越靠后的产品就有更好的理念和更好的技术,但是系统功能稳定性就略低。对于企业的操作人员的而言,操作繁琐会增加学习成本,但相比于系统不稳定来说,这点学习成本其实不算什么。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Watson LIMS,其界面操作就是xp系统的风格,配置操作界面也比较繁琐,然而这并不影响他在业内的销售业绩和风评,因为系统稳定、满足业务功能需求,依然是DMPK的LIMS系统中那个唯一的No1。
关于售后:其实售后也很重要,毕竟也接触到过有些系统因为软件公司倒闭而无法更新的情况出现,这种需要企业去评估系统后续的使用风险。为何会将这一属性排在最后,一是功能需求固定的系统,没有更新也不会影响使用;二则是针对来自未来的风险,我们需要考量,但不能因为未知的风险就固步自封;三则是因为我还是相信一款好的产品,有市场就一定会有后续的人去接手。如果是一些没啥市场,特立独行的系统,那可能得靠公司自研了,因为这种风险始终会存在,那么将风险掌握在自己手中,也是另一种降低风险的方式。
step2 实施: 先感叹一句:实施是个技术活儿。
一个软件最后能否成功上线并推广使用,有三方面的关键因素,产品本身A、甲方项目人员素质B、乙方项目人员素质C,最后的产品实施效果为P 则P=A*B*C。A、B、C的取值范围为0.8~1.2。1.0为及格线。 只有3方因素共同努力,方能使得最终的实施效果P达到预期乃至超出预期。其中A取决于产品选型,B和C取决于项目组的建建立。甲方人员素质B主要是对业务需求的精准把握、对功能业务相关人员的调动、对新产品的积极学习的能力。乙方人员素质C则是对于系统功能的了解、对实际业务的了解、实施项目管理的能力。甲方可以对乙方项目人员进行一次面试评估,尽可能减小该因素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实施过程中,耗时最多的还是需求与功能实现的问题,实施方与企业方需要就此达成共识,否则实施之路必然充满艰难险阻。
对于实施方: 实施方需要做到知己知彼,了解自己系统可以实现的功能及可以通过配置达到的效果;同时清楚基于URS和需求调研后厂家对于系统的实际想要的效果,以及这些需求背后的逻辑(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容易,对于实施人员来说也需要经验积累),如此方能更加清晰地设计尽可能贴合用户需要系统,在无法直接达到效果地时候,在明白这种逻辑地基础上也可以进行曲线救国,来应答需求。 在沟通中,实施方需要更主动地引导处理,一方面,作为实施方应该是更容易融合甲乙双方的知识体系的;另一方面,客户的问题本身来说也就是实施方的问题,是必须要解决的。而在同甲方客户沟通的时候,也需要照顾到不同层面的人有着不同知识体系,甲方的项目组业务人员大概率是没有软件系统、数据库等计算机知识,所以作为实施方沟通时,需要使用合适的方式来保证双方能够真正地明白对方的意图。
对于企业方:
甲方在实施过程中也需要积极学习了解系统,同时发掘企业的真实需求,保守自己的底线,不能完全依靠实施方,被实施人员带着走。但同时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对系统的功能提出一些吹毛求疵的功能,所有问题都希望系统解决,仿佛提出的问题难到乙方实施人员就代表了自己的水平高人一等。无论哪一方,都要时刻记着只有成功实施上线,且在日后使用不出问题,受到使用部门的好评才是我们的目的。 项目实施的时间周期、项目投入的资源(人力/物力/财力)和最终的项目质量会相互制约,想要项目实施的又快、投入的财力又少还得保证项目质量,还得靠初期选型,选择合适的产品,制定对应的计划。一旦进入实施阶段,就只能依靠项目管理来约束各方行为,保障项目实施。此外,问题的解决也不是简单的人力堆积,对于某些需要技术功底的活儿,不是简单堆人力、靠加班就是能解决的。
最后,再讲一句,不论做啥,人才是最关键的因素。对于实施方,做到知己知彼,因地制宜;对于企业方,明确需求,积极测试沟通。都是说起来简单、做的时候会发现有各种阻力在,我们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减少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影响项目质量的问题,让系统为企业服务,为甲方乙方都能带来利益。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PharmaInformat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