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大呆子 于 2015-4-20 17:16 编辑
一、 一致性: 1、 什么叫一致性? 仿制药与原研药一致性亦即要求两者之间:活性成份相同、给药途径相同、剂型与规格相同、治疗作用相同。
2、 为什么强调一致性: 从《管理办法》附件1、2中可以看到,一个原研药物的研究与开发,中药与天然药物研究资料需要33项、化学药需要32项,而仿制药(中药与天然药物)的研究资料只有12项,没有“药理毒理资料”、“临床资料”,由此可见,仿制药的“药理毒理资料”、“临床资料”是完全依赖于被仿制药的资料的。
由于技术的保密性,仿制研究基本上无法完全知道被仿制药的绝大部分关键研究资料,除了活性成分外,如工艺研究资料、药理毒理资料、临床资料等主要来源于文献。有一个常识大家都知道:不同的生产工艺,对于中药制剂,可能带来基础物质的变化、对于化学制剂可能带来体内生物利用度的变化以及有关物质的变化,从而对疗效产生影响。
所以,只有仿制药与原研药保持“活性成份、给药途径、剂型与规格、治疗作用”一致,才是安全有效的。如果仿制药与原研药不一致,就可能带来用药风险。
3、 如何进行一致性评价: 2012底年SFDA为落实《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公布了“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要用5~10年时间,对2007年修订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实施前的仿制药,分期分批与被仿制药进行全面比对研究,使仿制药与被仿制药达到一致(引用“道路黑暗漫长”)。真的能实现吗?我们来看看困难在哪里?
1) 中成药的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a目前业界共识,中成药研究一个最大难题在于有效性的研究,它很难利用统计学,通过大样本的临床来验证其有效性,而在2006年前的中成药的研究资料的临床研究更是粗糙,跟谁一致才能有效呢? 2009年国家提出对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其实也在不了了之。 b如复方丹参片批准文号683个、板蓝根颗粒1033个,谁是原研单位?销量大的吗?名气大的吗?这不是科学。 c其次,就算我们知道谁是原研,用什么来评价仿制与原研的一致性呢?鉴别、含量或其它,我们别忘了,中药是讲究协同作用的,其成分并不是起治疗的,只是一个技术指标而已。所以,在我看来,中药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大概只有做临床了。板蓝根颗粒1033个批文都去做临床,可能吗?
2) 化学药一致性: 相对中药制剂来说,化学药的一致性评价研究的理论依据相对丰富的多,目前比较认同的就是有两种(根据药品的理化性质选择一种或两种共同佐证):“体外生物等效性(多条溶出度曲线、含量均匀度、有关物质等)”、“体内生物等效性(BE)”。但有了理论就能实践吗?2012底年SFDA为落实《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到现在进度如何?大家有目共睹。 谢沐风老师在讲座说,给一个亿,就可以完成2000个产品的多条溶出度曲线数据库,真便宜。一个一类新药现在也要四五个亿,耗费十几年的时间,一个亿能完成2000产品傻子都愿意干,真有那么容易吗?
a谢沐风老师反复强调有区分力的溶出度曲线,谁来定义“区分力”? b无法了解原研产品的数据库,如何证明杂质谱的一致性? C由于生产条件落后,受设备、辅料等的影响,药品批间均一性存在较大的差异,自身的一致性都难以保证,又如何能保证与原研药品的一致性? ……
种种情况表明,仿制药的研究“道路黑暗漫长”,我们还有很多很多的东西要学习、研究,还有很多很多的工作需要广大制药技术工作者身体力行地去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