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毒手药王 于 2012-5-29 22:09 编辑
转型升级 医药产业别无选择
无论是4月下旬的全国药品交易会,还是5月8日公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都传导出近期药品经营困难持续的信息。毫无疑问,新医改背景下,制药业的出路和前途在于转型升级。“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是‘十二五’期间制药行业的一项重点任务。从目前来看,这项任务已经到了非常紧迫的时刻,再不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整个行业的发展都将受到极大影响。”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副会长潘广成说。 转型升级 刻不容缓
今年年初工信部下发的《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及国务院颁布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均提出,“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加强自主创新,大力发展生物医药,改造提升传统医药,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这说明,转型升级已经不仅仅是制药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同时也是我国整个工业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的迫切要求。
“‘十二五’规划重点提出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将由单纯追求速度的增长转变为质量增长。”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指出,近年来,由于制药行业的粗放式经营,不仅导致环境问题日益恶化,同时也造成了“倍量投入、半量产出”的不良结果。
我国医药工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技术创新能力弱,企业研发投入低,高素质人才不足,创新体系有待完善;产品结构亟待升级,一些重大、多发性疾病药物和高端诊疗设备依赖进口,生物技术药物规模小,药物制剂发展水平低,药用辅料和包装材料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应用不足;产业集中度低,企业多、小、散的问题依然突出,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造成过度竞争、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药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有待提高,企业质量责任意识亟待加强。
潘广成指出,“我国已经堪称制药大国,原料药尤其是大宗品种,如抗生素、VC等,出口额均占到销售额的80%,在全球市场上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在长期引以为豪之后,如今有识之士已开始忧心忡忡——环境污染的代价还要这样持续下去吗?价格水平不断走低,处于产业价值链最低端的状况什么时候能够改变?”
有业内专家指出,新医改放大了制药业的蛋糕,而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也在不断加码,但行业在接纳这些利好的同时必须思考:在分蛋糕规则不断调整的过程中,行业消化能力到底如何?企业是否做好了准备?
目标在前 任务艰巨
“‘十二五’规划着眼未来,重在转型升级,主动升级是制胜法宝。”于明德在多个场合表示,我国制药行业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缓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培育发展物质资源消耗少、环境友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但是,对于部分制药企业来说,转型升级并非易事,而对于整个行业来说,转型升级也是“看起来很美,做起来很累”。
2010年11月,工信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提出“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强自主创新,促进新品种、新技术研发,推动兼并重组,培育大企业集团,加快技术改造,增强企业素质和国际竞争力,通过五年的调整,使行业结构趋于合理,发展方式明显转变,综合实力显著提高,逐步实现我国医药行业由大到强的转变。”并对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区域结构、出口结构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任务和目标。
今年年初国务院印发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中,对医药工业转型升级提出了具体目标,“十二五”期间,医药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重点骨干企业研发投入达到销售收入的5%以上;全国药品生产100%符合新版药品GMP要求;前100位企业的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50%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十一五”末降低21%,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