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朴素的古典哲学,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千年传承下来的瑰宝。一说到中医药似乎总离不开这两顶金光灿灿的帽子,每当有人质疑中医药不够科学时,总有人喜欢用这两顶帽子把科学砸成三岁小孩。当然,即便中医药思想与中华古典哲学思想相通,中医药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内涵相容,当我们着眼于中医药临床应用时,如果仅仅用哲学和文化来阐述,似乎总觉得缺少点什么。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看待和认知这个世界的一种语言体系,在这个语言体系里,世间万物都可以用阴阳五行加以构建和解释,中医药理论深受其影响。
有人说中国历史上只有技术没有科学,这其实是有道理的。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发明和中医药技术都曾大幅领先于世界,然而这些当时先进的技术并没有激发人们去探索发现,追究事物的基本规律和原理,以致现代科学的起源与中国毫无关系。冯友兰曾经说过:中国没有科学是因为按照它自己的价值标准它不需要。一个文化肯定要推崇一些东西,也要反对一些东西,传统中医药从大方向上来讲是主张自然的,反对人为的。从这方面来看,把传统中医药归为科学似乎是不合适的,把它归为哲学或者说文化,反倒是有些渊源的。
曾经引以为傲的四大发明延续到今天,正在被一拔又一拔的科技创新所取代,并取得更广阔的发展和应用。而更早一些诞生的中医药技术却一直在坚守古人的智慧,不敢越雷池半步,似乎有一点不食人间烟火,拒绝吸收人类文明进步成果的意思。用一部分中医药人的话说,不是中医药技术不行,是你不行,因为你理解不了;是现代科学技术不行,因为科学解释不了。
虽然现代科学自诞生以来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依然处于初级水平,对很多事物不够了解甚至不了解,对许多现象无法解释。比如说目前只存在于理论上的暗物质,在理论上它可能是宇宙物质的主要组成部分,但以当前的科学水平既无法证实它的客观存在,更无法掌握它的运行规律,自然也就谈不上对暗物质的运用。
现代科学的诞生使人们在认知世界的方式和方法上有了极大的改变,每个人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用科学的思维来认识客观事物、客观规律,并形成一套完整的语言体系。这就使得大部分人很难去准确理解中医药里面讲的那些君臣佐使、阴阳虚实、升降沉浮、正气邪气等等论述,即便是业内人士也多半云里雾里,一知半解。我们常常讲,你所讲的东西总要让人家听得懂,在听得懂的情况下,大家觉得你是高明的,那才是真的高明,总不能因为大家听不懂而觉得你是高明的。
如果大家都听不懂,怎么进行普及教育,如果没有教育,怎么吸引大批的年青人投身到这个行业中来。一个行业若没有年青一代源源不断的加入,如何能传承发展。如果大家都听不懂,怎么来识别哪些是好的中医,哪些是不够好的中医,常听人说一句话:不是中医不行,而是你没有遇到好的中医。那么谁能告诉大家好的中医在哪里?有没有构建一套完整的判断体系或标准,为什么几千年以来好的中医都是那么少,少到可遇不可求,少到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只存在于文字里。如果大家都听不懂,那些打着中医药之名的擦边球产品就会层出不穷,那些以祖传秘方、宫廷秘方为名的宣传就会大行其道。
自打西医药引入中国以来,中医药与西医药之争就从没停息过,有时甚至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我想中医药和西医药都不需要通过打倒对方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简单来说中医药与西医药最大的区别可能在于,西医药更多的是单组分单标靶作用,中医药则是多组分多标靶作用,这就使得中医药更强调人体各器官组织之间的制约与平衡关系。现在国家出台了许多政策来鼓励中医药行业的发展,从表面上来看这是行业的重大利好。从另外一个层面讲,一个延续千年的行业,到了今天需要通过政策来保护,这本身说明行业发展遇到了瓶颈和挑战,稍有不慎就可能走向衰败。任何一个行业的持续发展都离不开理论创新与技术创新的支撑,没有一个行业可以仅凭固守千百年前的几本典藉而延绵不息。中医药是博大精深的,但是请把哲学的部分回归哲学,把文化的部分回归文化,把临床的部分回归医学,各司其职,才能深耕发展。如果还是一味的玩高深,沉浸在封闭的自我世界里止步不前,也许有一天,中医药真的成为了文化遗产。
回来吧,中医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