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脉动真空灭菌柜QC-B001-PVS01验证偏差调查报告 一、偏差描述 2021.03.25验证QA在整理QC-B001-PVS01编号的脉动真空灭菌柜器具模式与织物模式验证数据时,发现织物模式第一次和第三次及器具模式第二次满载热分布测试的灭菌阶段(2021.03.20至03.21日测试),T20探头在灭菌过程中温度有低于121℃情况,结果不符合验证要求。验证可接受标准为:灭菌阶段所有探头在121℃-124℃之间。 二、偏差调查 1. 由于掉温的探头均为同一探头,考虑到探头在验证前做过前校准(3点校准法90℃-121℃-140℃),校准的稳定性(0.02)和准确性(121℃时偏差±0.03℃)均符合要求,探头为新购买探头,外有塑料透明壳保护,材质较硬,无弯折和损坏,排除探头原因。 2. 03.22日已对该设备进行保压测试,真空抽到-95Kpa,泄露率-0.02KPa/min,符合脉动设备泄漏率要求(<-0.13 KPa/min),且仅T20探头有掉温现象,排除设备有漏点。 3. 回顾灭菌过程,织物模式和器具模式灭菌结束后,灭菌柜内残存大量冷凝水,怀疑灭菌时也有冷凝水,影响了灭菌过程中温度下降,反馈工程部,工程部人员协助调查偏差,认为设备参数设置不合理可能导致冷凝水较多现象。故对该脉动灭菌柜参照车间脉动灭菌柜的设置,将织物模式原干燥次数3次改为5次;器具模式原干燥次数1次改为3次。重新设置好参数后,03.26日进行织物满载灭菌测试(第一次调查测试),灭菌开时后T20依然有掉温现象,但灭菌结束后灭菌柜内无冷凝水,衣物能够干燥。对冷凝水较多现象有改善,故维持该参数设置。 4. 在26日第一次调查测试时发现,灭菌完后,柜内的物品七零八落(图1),T20探头靠近进汽口位置,怀疑是进汽时进汽量大,将装载方法破坏,衣物被吹跑过程碰到探头,使探头掉温。进一步调查进汽量大的原因,该设备的进汽口与验证进线口在同一列位置,由同一挡板密封(图2)。验证时需将挡板拆下,放热电偶进柜,为方便布线操作,且以往装载图片显示验证时挡板未重新装上,故此次验证和调查都未装上密封挡板,导致进汽口暴露在外,灭菌启动时,进汽量大吹动物品,破坏装载。 同时,联系设备厂家工程师咨询解决方法并对设备进行排查,工程师指出夹层压力参数设置错误,应将现压力值60Kpa改为120KPa;挡板应装回去,将热电偶从挡板缝隙里引出。 按照工程师建议,装回挡板重新布线装载,并将夹层压力改为120KPa,再次进行织物满载热分布调查测试(第二次调查测试)。测试数据附验证报告后,测试时发现T20依然有掉温现象,此项原因非根本原因。但这两项措施是正向措施,故采纳。 5.综合分析验证数据5次和调查测试2次的数据,发现每次掉温的探头均为T20,在灭菌柜中为同一位置。该位置的布点遵循验证方案要求,两层空间的10点均匀布点法的右上角位置。因此怀疑该位置的气流流动性不好,为设备设计缺陷。为证实此怀疑,将T20探头与其他位置探头调换位置进行织物满载热分布测试。测试日期为2021.03.28日。测试结果显示热分布数据合格,全过程均无掉温现象。 随后29日与30日按照调换后布点方式再进行两次织物模式的满载热分布测试和连续3次器具模式的满载热分布测试,测试结果均符合要求。故确认根本原因为探头和布点位置的综合影响。 三、调查结论与根本原因 1. 验证人员缺乏经验,验证操作时蒸汽进气口未用挡板挡住 2. 真空灭菌柜压力参数设置错误,文件规定夹层压力120Kpa,实际只有60Kpa。 3. 脉动真空灭菌柜在上层开门处位置(T20所在位置)气流性较差,与T20探头综合影响导致掉温现象。 四、影响评估 1 热分布不合格,验证失败。 2 夹层压力影响的是升温速度,不影响灭菌效果。 3 该脉动灭菌柜用于微生物的培养基、微生物检验室洁净服和微生物使用的器具的灭菌,其中培养基属液体模式已通过验证,此次验证不影响液体模式,可以继续使用该模式。织物模式与器具模式验证时热分布与热穿透、生物指示剂挑战同时进行,布点位置相同。热穿透和指示剂挑战均合格,装载物,数量和方法相同,装载物多次灭菌,对于灭菌工艺来说已经是过度灭菌,可以用作日常使用。灭菌柜虽然热分布不通过,但可以达到灭菌效果,原因调查非设备问题,可在重新验证前继续使用。 五、纠正预防措施 1. 重新进行器具模式和织物模式满载热分布验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