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及时 于 2024-5-29 12:28 编辑
重组胶原,只能把行业重组到沟里。[color=rgba(0, 0, 0, 0.3)]原创 郝宇 大嘴博士颜究所 2024-05-19 22:53 上海
视频请搜索微信公众号
美博会大量行业朋友都来上海,难得一聚, 但席间大家几乎都在讨论一个话题: “重组胶原蛋白, 是中国化妆品行业的未来么?”
重组胶原作为一个普通的护肤保湿成分,在生产环节中我们中国具有规模成本优势,这本来是个好事,但最近我发现这个趋势,越来越不对劲,甚至大有要把行业带上一条邪路的味道。
特别是有些专家也被拉下水给它背书,结果借专家之名,上至监管,下至媒体,给大家营造出一种强烈氛围感,“重组胶原,引领和代表了我们行业科研发展的方向”。
如果这只是个别企业,为了阶段性发展而生造出来的公关之辞,那也无伤大雅;但如果行业把这个认真当回事,一股脑都来重组胶原,甚至按照重组胶原背后所谓的科研逻辑来规划品牌和企业的发展方向。
那我可以负责任的说:这样重组出来的未来,只会和全球皮肤科学研究真正的趋势和方向,差距越来越大。
想弯道超车,最后一定是弯道翻车! 而且还把整个行业带进沟里!
因为我也是从事研发工作,和这个领域的科研专家有密切的工作联系。在我看来,这些被拉来站台的专家,基本有两类:
一类,是顶个头衔的伪专家。
一上台,青筋暴露,嘶声裂肺,躲在专业术语的背后装神弄鬼。这些败类,咱们不谈。
我更想说的另一类,真专家们。
重组胶原蛋白的真相,以及对它的质疑,对于专业医生和科研同行,压根就不是秘密。
但让我很难过,同时也很无奈的是, 我看到了有些真专家, 他们对重组胶原所呈现出的“两幅面孔”。
当然我也能理解他们。
因为我也不得不承认,有时候人情网这个东西,虽然无形,但很有力。
像一位我很敬重一位医生,同时她也是国内顶级科研专家,被企业邀请参加了一场活动。
本来她本着科研求真,对患者负责的出发点,特意在ppt里写了几页真实案例和相关研究,想提醒科研同行其严重的副作用。
但是, 一句来自领导的关照, 她只好无奈隐藏那几页ppt。
但既然来了,又碍于人情,也只能上台讲几句不疼不痒的话。
但她万万没想到,只要上台,她就立刻被大书特书,在后续的公关稿里,她这就算是正式认可了重组胶原的宏伟意义。
然而下了台,几个知心的专家一起吃饭的时候,我也认真的请教他们: 你们真的认为重组胶原给我们的科研和品牌指明了方向吗?
结果,这些专家痛心地说,什么指明方向?!这就是一件赤裸裸的皇帝的新装!只是碍于情面,没人愿意首先说破罢了。
都不用着什么艰深的科研知识,看一个最简单但是很吊诡的现象,就很清楚了:重组胶原,全世界只有那个别几家国内公司在做。
注意! 是个别几家国内公司,都不是咱们科研机构。 那些美国日本欧洲科学家都不做,甚至咱们国内的正规科研机构、公立医院,也没有正经的大项目。所以你觉得这些科学家是集体失智都傻了? 还是这压根就是几个券商和几个公司串通好的局?
大家都不把胶原蛋白作为生命科学的主流研究方向,原因也很简单。
要作为核心研究对象, 首先一定是这东西在生命中扮演核心作用。
但胶原就是个基础支架作用,就像指甲头发的角蛋白一样,是结构蛋白。如果生命是一座大厦,那么像胶原这些结构蛋白,他们就是砖头。
科研的重心,肯定要研究大厦里运转的核心机器,甚至是揭开生命大厦的蓝图,谁会把砖头作为核心研究方向?!
我们无论去看哈佛医学院、MIT,还是看国内的交大九院或者复旦华山,大家主要的科研方向都是集中在干细胞、信号机制、靶点干预这些国际科研的主流方向上。至于胶原,现在没有,未来也不可能有。因为在生命信号机制这部交响乐中,胶原压根就不是指挥中枢。
还有些券商分析师和产品经理,特意强调: 连欧莱雅都上了一个产品,用到了重组胶原,这充分说明了国际巨头也给重组胶原背了书。
撇开利益纠葛, 如果是券商分析师这么说, 那他可能是外行,甚至连多糖多肽蛋白质研究的基本情况都没搞清楚;
如果是普通产品经理这么说, 那他可能是还不明白这些跨国公司布局核心科研和加个排名四十多位的原料,有什么根本区别;
但如果是内行专家还这么说, 那就是坏,你揣着明白装糊涂!
欧莱雅是不是准备把重组胶原作为核心科研方向?很好判断。
那就是他会不会在这个方向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到产品开发,砸重金布局从论文到临床每个环节的关键证据点。
如果这些都没有,而这又是别人主导的原料,那我只能说,这最多是个迎合市场蹭热度的小动作。
这就像当年欧莱雅也会跟随市场上冻干面膜,但风一过,该干嘛干嘛,谁还再说它?
还有一些人希望在炒作中杜撰出这样一个概念: 玻色因、透明质酸这类糖类的科研已经是昨天了,重组胶原才是明天。
丘吉尔说过一句话,你想预测多久远的未来,你就得知晓多久远的历史。
在核酸、蛋白质、多糖和脂质,这四大类生命大分子物质中,虽然多糖是人类最早发现的,但是对它的研究在四类物质中,反而是最滞后的,因为他的结构和功能最复杂的。
但是现在人类已经开始意识到多糖类分子在信号识别,免疫调节以及微生物群组这些核心生命科学领域中的作用。
所以内行都明白,透明质酸背后的多糖研究是不是明天不好说,但肯定是今天,是当下全世界的主流研究方向之一;至于胶原,它肯定是昨天,甚至是前天。
因为简单的蛋白,在应用的时候,起根上,就没办法避免其严重的过敏风险。所以科研界早就放弃了这个方向,进而重点布局小分子肽类的研发,例如司美格鲁肽。
所以这些公司天天比赛,看谁能重现胶原蛋白的三螺旋大分子结构。这在我们科研人员眼里,实在太诡异了。
这方向搞反了吧~
关于生命结构的科研方向,再怎么着,合理的逻辑也是从大往小了研究,哪有从小往大了做的?你做到头,也不过是重复了一遍大自然一亿年前已经做好的东西。
科研的方向是要解开生命的蓝图,生命是怎么出现,怎么运转,怎么演进的,你可好,你的终点是把砖头重做一遍。
其实胶原背后关于蛋白质的研究的主流方向,也是往小了做,那就是更小更安全的肽。
说到肽,这就触碰到了重组胶原的本质。 重组胶原,就是多肽。
而“重组胶原”这四个字,就是这场局里,券商和个别企业所营造的一次超级成功的中国式命名运动。
给一个很普通甚至很边缘的胶原多肽的研究,发明了一个成功的名字,甚至连管理部门都被忽悠专门为这个名字出了一个指导原则。
这,才是最关键的一步。 这一步,不啻于披上了一件华丽的新衣,但这件新衣细看之下,却是袒胸光腚。
如果中国化妆品的科研方向,被忽悠穿上了这件新衣,那我们产业的未来,恐怕真要被重组到沟里了。
未来我们的科研方向不能再被一场精心编织的命名游戏所定义了,这样的闹剧已经重复了很多次了。 这一次, 我们大家都醒醒吧。
接下来,我也会邀请行业内真正的科研专家一起为大家解读一些现在科研主流方向,也算是为我所热爱的科研工作,尽一点绵薄之力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