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
UID1294
帖子
主题
积分56891
注册时间2011-8-1
最后登录1970-1-1
听众
性别保密
|
发表于 2014-8-4 08:49:51
|
显示全部楼层
爱雨山 发表于 2014-8-4 08:20 
不带教人吃这个啊!
人类使用苯丙胺类物质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但直至19世纪后期,特别是近50年才对此类物质的药理、毒理学性质逐步地有了比较科学、全面的认识。据记载,人类最早使用的苯丙胺类是作为中药的“麻黄”;1887年,Nagai发现麻黄中的有效成份是麻黄碱;同年,Edeleau第一个合成了苯丙胺;1919年,日本的药理学家Ogata合成出甲基苯丙胺;1912年,德国Merck药厂合成出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MDMA)。
尽管目前ATS已有几十个品种,但后两种苯丙胺衍生物(甲基苯丙胺和MDMA)成为今天滥用最为广泛的ATS。苯丙胺中枢神经系统作用和滥用病例的报告是1933年才分别见诸于医学文献的。在发现苯丙胺中枢作用之前,临床上主要将其作为治疗哮喘的支气管扩张药使用。自30年代早期至二战结束后的40年代末,苯丙胺和甲基苯丙胺在美国曾用于治疗呼吸障碍、充血和精神分裂症等;50~60年代,苯丙胺又作为治疗肥胖、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多动症(ADHD)和抑郁的药物被广泛使用。在美国,苯丙胺在60年代之前一直作为非处方药使用,并曾一度不可思议地被认为具有39种临床用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