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三甲医院公开拍卖,起拍价打7折...
两年前曾以8.18亿元的起拍价拍卖,但因无人报名和出价,最终流拍。
01
重医附三院
三年内第二次拍卖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下称“重医附三院”)近期再次面临拍卖,这是该医院三年内的第二次拍卖。
2022年9月,重医附三院曾以8.18亿元的起拍价拍卖,但因无人报名,最终流拍。
2024年12月9日,重医附三院以6.25亿元的价格重新开拍,较两年前降低了近2亿。医院当前评估价为8.93亿元,起拍价相当于打了七折。
此次拍卖涉及重医附三院举办者相关权益的65%,据阿里资产业务负责人透露,竞拍成功者将有权参与分红,但不得参与医院经营。
阿里拍卖网站显示,拍卖将持续一天,目前已吸引超过1.7万人关注,2人报名参与(报名需缴纳1.25亿元保证金),且已有1次出价。
、
图/阿里拍卖
02
成立4年成功创三甲
重医附三院是一家由重庆医科大学和社会资本共同举办的非营利性质的混合所有制医院。医院在2016年5月9日全面开诊,开放床位1350张,作为区域性医疗中心,服务辐射重庆及周边省区市180余万人口。
混合所有制模式(PPP),这是重医附三院身上最引人注目的标签,这一模式背后也反映了当时医改的时代特征。
2014年,中国的社会办医政策环境呈现出积极变化,当年10月出台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允许公立医院以特许经营方式开展与社会资本合作。
也是在这一年,捷尔医疗与重庆医科大学签订框架协议,重医附三院在2014年12月11日动工复建。根据框架协议,重庆瀚新公司(捷尔医疗的全资子公司)占医院产权和权益的75%,重庆重医大医院管理有限公司则占25%。
重医附三院位于渝北区黄金位置,医院从成立之初就着重强调学科建设、人才引留的重要性,重医附三院还创新诊疗模式,是国内较早推行“主诊医师负责制”的医院。加之重庆医科大学在“科教”方面的赋能,医院迅速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吸引了大量外地患者。
成立的第4年,重医附三院成功“创三甲”,成为国内首家混合所有制、非营利性、医科大学直属综合性三甲医院。
图/重医附三院官网
当时,这一事件引起了医疗圈的不小轰动,众多媒体不吝赞美,将重医附三院的成功誉为“奇迹”,并将重医附三院树立为顺应国家医改政策、把握时代机遇的“行业标杆”。
据人民网、新华网等报道,在新冠疫情期间,重医附三院不仅保持了医疗服务的稳定,还实现了患者量的逆势增长:在2021年门急诊人次超过100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39%;出院总人数4.60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5.5%;2021年经济总收入增幅超上一年22%。
尽管重医附三院的发展势头强劲,但其背后的投资方重庆瀚新及其母公司捷尔医疗却接连遭遇危机,这也成为笼罩在医院头上的一片乌云。
03
资本方状况频发
2018年,捷尔医疗被媒体曝出伪造公章和违规担保,账面出现101.89 亿元的应收账款黑洞,负责人李仕林被立案调查。捷尔医疗原与陆军军医大学第一、第二、第三附属医院的合作关系也全部终止。
尽管有多位知情人士表示,重医附三院是独立的非企业单位法人,医院的运营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持独立性。但事实上,重医附三院仍受到了来自投资公司的间接影响。
据“财新”报道,2018年2月6日,重医附三院向中信银行申请了一笔1.3亿元的贷款,用于采购药品、医疗器材及耗材等经营周转。2018年10月,重医附三院因未及时偿还利息而被认定为违规,而后中信银行通知贷款提前到期,医院需补交剩余利息,但往后两个月,医院仍继续拖欠。中信银行遂将重医附三院告上法庭。
对此,重医附三院的说辞是,贷款是捷尔医疗的李仕林、刘荣华等人盗用医院公章、套取资金的违法行为,医院并未实际使用这笔贷款。
在这一债务纠纷中,重医附三院、捷尔医疗、重庆瀚新,以及后来全资收购捷尔医疗的华业资本均涉事其中。由于该纠纷不仅涉及资金问题,还牵扯到伪造公章和挪用资金的刑事问题,至少在声誉层面,仍对重医附三院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甚至引发了一些人对于PPP模式可持续性的质疑。
2020年,重庆医科大学提起仲裁,对重医附三院的权益至35%,并将原本在捷尔公司名下的土地和房产变更到学校名下。这也被视为,学校拿回医院控制权的“信号”。
04
谁来“接盘”?
受到接连打击的捷尔医疗,2021年的净资产约为-8592万元,净利润约为-1.67亿元。作为华业资本的子公司,其经营状况对母公司也产生了负面影响。华业资本在2021年的净资产约为-103.62亿元,净利润约为-14.35亿元。受此事件影响,华业资本最终摘牌退市。
“自顾不暇”的捷尔医疗,选择将重医附三院“出手”。
2022年9月,重医附三院的部分举办者权益第一次被法拍,不过,拍卖最终因无人报名和出价而流拍。这或许表明,市场对于涉及重医附三院的权益仍持有谨慎态度。
尽管社会资本方出现问题,但重医附三院目前保持着良好的运营状况。医院官网资料显示,重医附三院的医院年均门诊量100余万人次,年出院患者5万余人次,年手术量2万余台次,三四级手术占比超过80%,四级手术占比超过33%。
而在学科建设层面,医院拥有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6个重庆市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人员配置上看,目前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400余人,其中副高及以上专家170多人。
据媒体报道,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院长傅仲学多次围绕医院高质量发展等相关话题,在中国医院院长大会、中国医院运营管理与高质量发展大会、中国医院管理年会等大型全国会议上进行经验分享。
作为运营状况良好,且保持相对独立性的“优质资产”,重医附三院是否会有其他社会资本“接盘”?答案将不久后揭晓。
*声明:本文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https://mp.weixin.qq.com/s/0_bj49Rh2PB37GHiRCwtj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