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涨120%!振东制药押宝女性健康
2025年7月,一则临床试验结果让振东制药的股价在一个月内暴涨近94%,年内涨幅更是高达120%。而这背后的“主角”,是一款名为“阴道用乳杆菌二联活菌胶囊”的在研新药。
这款由龙创基药业研发的1类新药,在Ⅲ期临床试验中成功达到主要研究终点,治疗对象是女性常见的细菌性阴道病(BV)。振东制药作为龙创的战略投资方,早在2024年初就已获得其6.015%的股权,并计划在新药获批后进一步增持至60%。这一布局,被市场视为振东制药“押对了宝”。
但就在市场欢呼之际,振东制药的半年报却泼了一盆冷水:2025年上半年营收14.57亿元,同比下降3.3%;归母净利润仅793万元,同比暴跌74.13%。股价随之回落,连续多周下跌。这场“新药赌局”,究竟是破局之钥,还是又一次高开低走?
从“脱发”到“阴道菌群”,振东制药的赛道切换史
振东制药的转型史堪称“多段式跳跃”。从1993年靠30万元贷款开加油站起家,到如今布局中药、保健品、医美、肿瘤等多个领域,振东的每一次“换道”都伴随着风险与争议。
2021年,振东以58亿元出售旗下“利润奶牛”朗迪制药,转向脱发治疗领域。结果是三年连亏,还背上了5亿元的官司。这一次,它将目光投向了“女性大健康”。
所谓“女性大健康”,是指围绕女性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包括生殖、皮肤、乳腺、脱发等多个维度。振东制药在半年报中明确表示,已构建覆盖脱发治疗、阴道健康、乳腺健康等多场景的产品矩阵,试图打造新的增长引擎。
名词解释:细菌性阴道病(BV)与“以菌制菌”疗法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简称BV)是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阴道感染性疾病之一,主要由阴道菌群失衡引起。全球发病率约为20%-30%,在中国每年健康体检女性中,BV患者占比约11%。
传统治疗方式以抗生素为主,如甲硝唑、替硝唑、克林霉素等,但复发率高达60%,且长期使用可能影响胎儿发育。
近年来,“以菌制菌”成为新兴疗法,即通过补充有益菌(如格氏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恢复阴道微生态平衡,从根源上解决复发问题。龙创基药业的这款双联活菌胶囊正是基于这一理念研发,若成功上市,将成为近20年来首个此类制剂,市场潜力巨大。
据华福证券测算,中国BV患者约5500万人,治疗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00亿元。
市场反应积极,但业绩基本面仍堪忧
新药的临床突破、官司赔偿落地、股票回购完成,三大利好叠加,推动振东制药股价短期飙升。但从财报来看,公司基本面仍不乐观。
2022年至2024年,振东制药连续三年亏损,营收从37.29亿元降至29.71亿元,净利润则从-5129万元扩大至-13.29亿元。主营业务中,中药材板块收入同比下降8.99%,医药板块下降20.5%,其中化药收入更是下滑30.87%。
核心产品方面,复方苦参注射液作为抗肿瘤中药,在2024年市场占比约7%,但整体市场规模同比下降5.99%。另一款米诺地尔搽剂虽在生发品类中市占率达43%,但竞争激烈,已有37家企业获批上市。
此外,振东制药长期“重销售轻研发”,销售费用高企,曾连续五年收到深交所问询函。2024年销售费用为11.39亿元,远高于研发投入。
自救与重估:创新药能否撑起未来?
面对质疑,振东制药开始加码研发。2024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84%,达3.51亿元,占营收比例提升至8.44%。2025年,公司组建上海新药创制中心,研发人员增至476人,重点布局肿瘤、皮肤等管线。
除了“阴道用乳杆菌二联活菌胶囊”,振东还在推进治疗胃癌的ZD09、乳腺癌骨转移的ZDH02、特应性皮炎的SH003等多个创新药项目。
资本市场对振东的价值重估,关键在于两点:
一是产品的商业化潜力,能否真正转化为营收增长;
二是BD(对外授权)能力,是否能通过合作获得现金流并验证研发实力。
目前,振东对龙创基药业仅持股6.015%,需待新药获批后再增持至60%。短期内对业绩影响有限,但若成功上市,将为振东构建差异化竞争壁垒,打开第二增长曲线。
结语:一颗胶囊能否撑起振东的未来?
振东制药的故事,是一部“不断押宝”的企业史。从朗迪到脱发,再到女性健康,每一次转型都伴随着阵痛与希望。
这一次,它押注的是一颗活菌胶囊,一个百亿级市场,一场关于女性微生态的医学革命。
能否成功?市场在观望,时间会回答。
*声明:本文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https://mp.weixin.qq.com/s/JIiBU9b2PFNdVctnLiA3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