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门户
蒲公英门户
登录 / 注册

北京抗癌协会肿瘤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

2021-04-15 09:07 发布者:蒲公英客服 来源:搜狐医药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恶性肿瘤的防治已成为我国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作为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肿瘤重症医学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4月10日,“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全国学术大会”召开,北京抗癌协会肿瘤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同期成立。

肿瘤重症医学可以说是一个新兴学科,不仅大众对其概念相对陌生,就连一些临床医生也了解并不多。那么,肿瘤重症医学到底是做什么的?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搜狐健康采访了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重症监护科科主任王东浩教授及北京抗癌协会肿瘤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宏志教授。

肿瘤重症医学更强调综合治疗能力提升

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进步发展,恶性肿瘤已从过去的“不治之症”,变成了如今的“可防可控可治”的慢性病,高龄体弱的肿瘤患者也有机会尝试复杂根治手术、高剂量化疗方案和靶向药物,更多地处于根治或长期带瘤生存状态。对于肿瘤患者来讲,其需要解决的医疗问题,往往不只是单纯的治疗肿瘤,很多患者可能同时合并心脏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王宏志指出,肿瘤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免疫药物、靶向药物的不断发展,在提升治疗效果的同时,不可避免的给肿瘤患者带来了一些新型的严重并发症,例如严重的心肌损伤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肿瘤重症病人的治疗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属于综合综合重症分支的肿瘤重症医学就具备了学科优势,能够在患者的整体治疗上发挥作用。

“初次接受手术治疗出现重症边转入ICU的肿瘤患者是我们要收治的,而当肿瘤患者进行特异性、针对性治疗后,围治疗期出现重症的患者更是重症医学关注的重点、特点和亮点。”王东浩强调。

王东浩还表示,肿瘤重症医学就像一个大平台,其他抗肿瘤的专科,不管是外科、内科,还是化疗科等,都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共同承接危重的、疑难的肿瘤患者。肿瘤重症医学可以为它们提供强有力的功能支持和各种数值监护,帮助肿瘤患者度过后续的治疗时间。多个学科“整合”起来的最终目的,就是提升医疗质量,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质。

肿瘤重症医学未来如何发展?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重症医学专委会成立于2017年,用王东浩的话说:“它只是一个刚满4岁的孩子。”未来,它将如何发展才能更好的满足肿瘤患者实实在在的诊疗需求呢?

在接受采访时,王东浩重点强调了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专委会将发布中国肿瘤重症患者真实世界的横断面研究,对中国重症肿瘤患者的治疗、预后现状有所了解;第二,发布第一个肿瘤重症医学的专家共识,明确哪些肿瘤患者应该收治入ICU及如何评价、处理热门抗肿瘤治疗产生的重度不良反应等;第三,要做中国肿瘤患者院内感染细菌流行病学和药物治疗研究。此外,把“整合”的理念融入到临床实践中,提高应对肿瘤并发症的技术能力,提高救治成功率,同样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对于刚刚成立的北京抗癌协会肿瘤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王宏志也有着他的设想。“先把平台搭建起来,进行线上线下交流,邀请综合医院和基层医院的专家共同研讨。”此外,王宏志特别强调了要利用专委会,把技术和操作触及到基层或者综合性医院,使其对肿瘤重症医学有更多了解,提高它们对肿瘤重症患者的整体救治综合能力。

*声明:本文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https://www.sohu.com/a/460751647_359980?scm=1002.590044.0.10400-1082&spm=smpc.ch24-shyy.fd-news.1.1618447890429hPMUIh4)

 赞(1)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8-20 13:52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