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门户
蒲公英门户
登录 / 注册

艾博两轮融资50亿抢先 2021资本向这里去!

2021-09-18 00:59 发布者:论坛蒲友 来源:E药经理人

资本在医药行业里将流向何处?

大分子和小分子的时代正在过去,但这个过程会持续很长时间,未来一定是细胞和基因治疗的时代。”在近日举行的第十届海通医药CEO高端论坛上,雅惠投资创始人孙雅娜(原中金公司医药首席分析师)抛出了这样的论断。

而这是基于生物学里最基本的“中心法则”得出的。

“中心法则”指DNA转录到RNA再翻译成蛋白,蛋白留在细胞里、长在细胞膜上或者分泌到细胞外,也就是说生物学的逻辑是从里到外的。但是纵观药物发展史,则是逆着中心法则由外往里发展的,而基因科学则是推动新药研发实现里程碑跨越的重要动力。

药物发展走过了20世纪漫长的缺乏生物学基础的药物研发时代,然后在2000年前后进入了具有相对明确的生物学基础的靶向药时代,之后经由PD-1打开了免疫治疗全新的世界,并在2017年随着CAR-T的FDA获批进入了活药物时代,此后基因治疗、RNA药物带我们进入了核心序列时代

如今,大分子和小分子的药物开发正在变得越来越成熟,从生命科学前沿领域的投资角度来看,它们的时代正在过去(但它会持续很长时间),未来一定是细胞和基因治疗的时代。

而这种理念,体现在一级市场投资方的行为上其实已经相当明显。

GBI数据显示,在疫情常态化的2021年,至今已有364笔融资,在137笔公开明确融资额度的案例中,mRNA疫苗企业代表艾博生物今年已经获得了两轮共50亿元的融资。

尽管医药股在二级市场似乎“跌跌不休”,但是一级市场的投资方对生物技术行业依旧慷慨,投资者对创新药研发企业的投资热情丝毫未减 。

在137笔融资中,共有11笔10亿元以上融资,5亿元以上融资共43笔。其中,基石投资有3笔,1笔Pre-Ipo融资(康乐卫士),33家企业获得C轮以上融资,B轮融资最多达38笔。

01 新冠疫苗:历史性的机会

疫苗公司虽然并不是时间的朋友,但是却有巨大的市场弹性

全球实现mRNA疫苗商业化的初创公司Moderna和BioNTech,2019年年底时,这两个公司仅仅才50亿美金的市值,但到今天已经一个1700亿美金,一个接近1000亿美金的市值。而作为BioNTech新冠疫苗的合作公司,辉瑞也有望借助mRNA疫苗的销售重回全球药企TOP1的宝座

新冠疫苗的研发也是中国疫苗公司历史性的机会,也是投资者发现中国的Moderna和BioNTech的机会。

国内mRNA疫苗企业代表艾博生物今年已经获得了两轮共50亿元的融资,而他也仅是成立不足3年的创业公司。而斯微生物也获得了12亿元(近2亿美元)的融资。

据了解,艾博与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和沃森生物联合开发的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ARCoVaX,目前正在墨西哥、印度尼西亚开展海外三期临床试验,沃森生物首个mRNA疫苗生产车间已经在云南玉溪建成并交付使用,预计下个月投入生产。

而斯微生物针对野生株的第一代mRNA疫苗一期临床试验已经结束。针对变异株的二代新冠mRNA疫苗即将开启海外临床试验,目前已在东南亚拿到首个海外国家临床批件,后续也很快将在东南亚和南美地区国家落地临床试验。除了新冠疫苗外,该公司还在肿瘤疫苗、抗体药物、动物保健、蛋白替代疗法以及医学美容等领域进行了全面布局。

除了mRNA疫苗公司,在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后,三叶草生物也启动了新冠疫苗研发。

该公司在今年年初获得了2.3亿美元C轮融资。目前,三叶草生物已经获新冠疫苗药品生产许可证,年产能或超10亿剂。若新冠候选疫苗全球关键性II/III期临床试验 “SPECTRA” 项目一旦获得积极结果,公司将提交新冠候选疫苗“SCB-2019(CpG 1018加铝佐剂)”的附条件批准申请。一旦获得附条件批准,三叶草生物有可能最早于2021年年底开始上市该新冠疫苗。

依生生物也是新冠疫苗研发的后来者。依生生物于2020年3月启动研发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利用其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皮卡佐剂与新冠疫苗刺突蛋白S蛋白三聚体技术,开发出了皮卡重组蛋白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据了解,依生生物自主研发的皮卡重组蛋白新型冠状病毒疫苗首次在阿联酋获得用于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临床批件,将首先在阿联酋临床中心开展对中型和轻型新冠病毒感染人群的临床研究。

02 AI药物研发:正在风口上

2020年,人工智能发现药物分子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选为 2020 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之一,这场世界级的前沿技术角逐吸引了阿斯利康、辉瑞、强生、罗氏、诺华等国际制药巨头的关注。

在国内,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也纷纷跨界入局。

今年以来,国内的AI制药赛道更是炙手可热,一众AI研发药企纷纷获得资本加持,并不断刷新着融资记录。

4月,望石智慧宣布完成了B+轮和B轮融资,融资总额超过6.4元。6月,英矽智能则完成了高达16.4亿元的C轮融资。到了8月,晶泰科技更宣布完成了25.6亿元的D轮融资,投后估值已超过130亿人民币。

晶泰科技是国内第一家人工智能药物研发公司,其核心技术平台ID4智能药物研发平台,在结合量子物理、人工智能与云计算技术等,已能准确预测药物的多种重要特性。

通过这一平台,晶泰科技目前已帮助开发了上百条小分子药研发管线,其主导药物发现的项目约有几十个,绝大多数都是FIC。

而此次的D轮融资距离公司上次超18亿元的C轮融资尚不到1年,晶泰1年内超40亿元的融资额度也刷新了AI制药的行业纪录。

除了晶泰,英矽智能的进度也颇受瞩目。

8月4日,公司宣布利用其自主研发的AI药物发现平台,获得了针对肾纤维化的全新临床前候选化合物,正在积极将该项目推进到临床试验阶段。两年时间,英矽智能也成为了中国首家突破靶点发现并拥有两个PCC的AI制药公司。

据悉,英矽智能每三个月就更新一次模型,每九个月就更新一次AI Pharma Pipeline,其已与150多个学术机构和公司合作,从中获得训练数据。

公司坦言,通过与超过150个学术机构和公司的合作,其最终目标是成为一家AI驱动的新药公司。

03 创新药企:细分赛道大有可为

在融资5亿元以上的33家融资企业中,创新药企仍是主角。从企业研发方向来看,除了热门的CAR-T、ADC领域,在内分泌和血友病领域亦有企业获得资本关注。

在备受瞩目的CAR-T细胞治疗领域,目前国内已有两款CAR-T产品上市,初始定价均超过100万元。而科济药业已经在今年6月18日登陆港交所,募资总额约4亿美元,其中30%将用于为进一步开发公司的核心候选产品BCMA CAR-T (CT053)提供资金。据其半年报显示,科济药业CT053已经顺利进入美国临床II期试验,是少数进入该阶段的中国药企自主研发的CAR-T产品;今年7月,该公司还完成两款CAR-T候选产品对外授权,成功开启国际化合作。该公司计划于2022年上半年就CT053向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提交新药上市申请,并计划在2023年上半年向美国FDA提交生物制品上市申请。

而在具有“癌症魔弹”之称的ADC药物研发方面,目前,全球已有13款上市的ADC药物,且国内外企业正在加大布局。如Seagen的ADC管线数量已达8个,第一三共ADC数量有7个,艾伯维5个罗氏2个。据Nature预测,到2026年,全球已上市ADC药物的市场销售额将超过164亿美元。

而国内由荣昌生物中国首个ADC新药维迪西妥单抗已获批上市,成立于2012年的多禧生物也是ADC药物研发的佼佼者。今年5月,多禧生物完成了10亿元C轮融资,资金主要用于ADC创新药物的研发及临床试验。多禧生物开发了五大类小分子药物,拥有近26条ADC研发管线以及ADC技术平台。

除了ADC、CAR-T这些颇为热门的领域,值得关注的是,在其他细分赛道的企业依然获得了资本的青睐

如2018年成立的内分泌治疗领域企业代表维昇药业,在年初获得的1.5亿美元B轮融资,由红杉中国基金领投。据了解,该公司具有三个领先的内分泌候选药物,分别是TransCon人生长激素,TransCon甲状旁腺素以及TransCon C-型利钠肽完成了多个临床研发里程碑。目前其每周给药一次注射用隆培促生长素8月获得FDA批准。

还有深耕血友病新药研发的晟斯生物在半年内获得了8亿元融资。该公司基于其蛋白表达平台和蛋白修饰平台,开发了具有全球领先性能和安全性的重组长效和超长效的凝血因子产品(八因子、九因子和七因子),并在代谢疾病领域布局了超长效胰岛素、GLP-1等产品,以及在抗肿瘤领域在研PSMA抗体等产品。其中,晟斯生物的长效重组八因子项目有望作为具有全球领先性能中国唯一产品率先上市。

4.jpg

*注:以上相关数据参考自GBI数据库,E药经理人整理,相关内容仅为2021年1月1日至9月17日公开明确融资额度及轮次的企业信息,仅供参考,若有遗漏欢迎补充

*声明:本文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https://mp.weixin.qq.com/s/L0uZMj7tJYJx5rqdk-uEnQ)

 赞(3)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8-25 23:31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